生动识字,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不少学生都觉得汉字十分抽象,而一味地抄写则学得十分枯燥。我在教学中尝试打造规律、有趣味的识字课堂,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趣味识字活动内容,按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情境中,揣摩字理
  我在教学中利用汉字六书的原理,给学生展现汉字的实物图片,还给学生展示该汉字从象形字发展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比较形象直观,还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图画的情境中愉快轻松地掌握汉字的字形和意思。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汉字进行造句,这样也有助于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找到汉语构词、构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組织学生学习一年级上册第1课《日月水火》的时候,我便给学生展示了代表“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汉字的实物图片,然后给学生展示该汉字从象形字发展而来的演变顺序。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观看图片后的感受,学生发现:“这些汉字在一开始的时候笔画都有圆弧形,看上去和实物是差不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笔画渐渐地变直了,多了棱角,少了弧度,然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这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了这些汉字。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展开看图说话的活动,尝试描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同时也要将自己新学到的汉字融入其中说出来。有学生尝试表示:“图片上有农民伯伯正在种地,地里的禾苗长得很茂盛。”这样学生便学着在特定的语境下使用汉字。我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造出的句子写下来,不认识的字用拼音代替,并着重练习学到的生字。
  这样的教学法有助于引起学生主动体验,从而促使学生找到汉字形体的特点,并进行抽象化,总结出汉字的字理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就能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二、游戏中,引发思考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因此,我在教学中还常常组织学生展开和汉字有关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后,我还会组织学生展开思考,尝试思考汉字的构字特点,还要思考其在构词、造句时的使用方法。这样的游戏能让学生巩固学到的汉字,提高学习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第3课《小青蛙》的时候,我将有趣的游戏融入到了教学中,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展开思考。我组织学生展开汉字拼图的游戏,给学生提供若干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某汉字的一部分,包括“日、目、虫、土、月”等部分,学生要尝试用这些部分拼成完整的汉字,同时还要用其组词。在拼合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生一些错误,有学生就将“日”和“青”拼合在一起,并说念“睛”。我引导学生观察“睛”和“晴”的区别是什么,并结合其字义进行理解,说说哪一个字和“目”有关,哪一个和“日”有关。还有的学生将“目”和“月”“土”拼合在一起,说是“睛”。我鼓励其仔细观察“睛”,学生发现其有半部分的上方是三横一竖,而不是“土”。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认识到汉字笔画稍微相差一点,就可能出错,以后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就会格外认真、仔细。
  这样的课堂建立在尊重学生学习天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识字兴趣,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三、合作中,深度探究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我常常鼓励学生几人一组,并给学生布置识字任务,让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识记汉字。我还会鼓励学生提出在识记中感到困难的汉字,并和同伴进行讨论,大家一起商讨学习的方案。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探究,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年级上册第3课《拍手歌》本身就是一个适合双人一起完成的活动。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两人一组,展开拍手活动,不仅要尝试念诵课文中《拍手歌》的内容,而且还要尝试自主展开创作。我鼓励学生和其同伴一起分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奇”和“一”“三”和“间”“五”和“虎”等都韵母相同。此时我将诗歌押韵的特点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一起创作属于自己的《拍手歌》,不仅要写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要注意诗歌押韵的问题。学生一边展开拍手游戏,一边进行合作创作。有学生便尝试每人一句,将自己对同桌的看法写入到诗歌中。“你拍一,我拍一,同桌真是好脾气。你拍二,我拍二,我们都是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一起游戏在课间。你拍四,我拍四,教我唱歌吹笛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启迪,同时也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常常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在字义、字音、字形等方面容易混淆性的汉字,鼓励学生思考用合作方法能进行区别。学生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一起讨论,最后共同完成任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中,复现快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小学生遗忘起来较快,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复现的方式巩固学到的生词。我在教学中不仅在课堂上复现各种汉字,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拓展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也积极运用学到的汉字。学生利用它们进行交流,又或者在生活中寻找这些汉字,并看看它们在何种语境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更牢固地掌握汉字。
  二年级下册第2课《传统节日》中介绍了各种有趣的传统节日,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给学生介绍和传统节日有关的绘本故事,并让学生一边看故事一边注意寻找课堂上学过的生字。有学生阅读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便在绘本故事中找到了“中秋”“月饼”等生字,并巩固了这些生字。还有的学生阅读和端午节有关的故事,便复习了“端午、龙舟、粽子”等课文中的生字。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寻找这些和传统节日有关的生字生词。我鼓励学生查找日历、年历,从中找出和节日有关的词语,并记录下它们的农历日期。学生发现在年历中标注出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的名字,不仅如此,学生还找到了这些节日的农历日期。我鼓励学生整理成表格,标注下每一个节日的农历日期。
  复现的方式比较符合小学生容易遗忘的特点,通过复现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发现学过的汉字,并回忆它们的意思和自己学习的时候是否一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巩固了学到的汉字,并且认识到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们的意思可能会发生变化。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以直观而生动的形式教学,这样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思维活跃,在生动的识字课堂中往往会有一些奇特的想法出现,我在教学中常常抓住这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的识字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张集矿小学(221147)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喜欢主宰课堂,让学生遵循教师事先预设的流程进行学习。这种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无法促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构筑生成性的课堂,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微观瞬间,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构筑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问题切入,漫溯深处  美国学者赖格卢提出研究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上,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
课文复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简单。教师需要给出更多的方法引导: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信息,让学生在直观信息引导下展开复述;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情节,列出具体的复述提纲;为学生布设角色诵读活动,让学生根据角色体验展开复述。这样才能拓宽学生复述的学习视野,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一、媒体图画导读性复述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虽然都比较短小浅显,但对表述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复述课文还存在
我们理解的“课堂革命”不应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改良.而应是在高视点的理论引导下的实践性变革。最终目的是实现基于素质教育、生命关怀和均衡发展的优质化课堂脱胎换骨的“革命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虽有其可取之处,但还需强化“过程落实”,此环节一旦缺失,指导就犹如空中楼阁;不少作文指导课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其自主独立性被压制,才智得不到最大限度地激活。长此以往,学生表达的欲望消解。如何突破这一困局?以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为例,我认为“拼文”写作是一种落实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拓宽学生写作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领域积极创建优良的母语教学人文环境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日益明显地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一
注重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堂,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掌握理解词语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几年以前,曾经在业界有“未来已来”的主题性热议.大抵源于科技时代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令人惊奇表现,人们对信息2.0时代的未来教育的可能性充满太多的畅想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