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孤儿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新校园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宁市明天学校是广西第一所孤儿寄宿学校,现有学生700余人。这些孤儿在进校前,由于各自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造成其心理、性格的畸形;进校后,往往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各种异常的行为。有些教师对此缺乏深入研究和恰当的教育方法,或束手无策,或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处理,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式加以解决,其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随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孤儿和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对孤儿的心理进行培养和优化,使其既成人又成才,这是我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更为突出的课题。
  
  一、孤儿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自卑心理行为表现
  失去父母,给孤儿心理蒙上阴影。他们自感低人一等,生怕老师、同学看不起,无安全感,存在自卑心理。对现实退缩、缺乏挑战的勇气,精神非常脆弱。如遇到作文写《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时,他们沉默不语或泪流满面,显得自卑。
  
  (二)孤独心理行为表现
  孤儿觉得内心情感不知向谁诉说,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心理。孤独心理的行为表现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识和能力差。不愿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交往,而跟同类型的孩子交往,有同病相怜的倾向。
  
  (三)逆反心理行为表现
  逆反心理行为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因为孤儿对学校、社会不信任,而产生对抗情绪。在学校逆反心理重,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四)报复心理行为表现
  有些孤儿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痛苦,看到其他同学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他们心中产生失落感,怨恨交织,就对他人、对社会报复来宣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
  
  (五)消极心理行为表现
  有些孤儿失去父母后寄养在叔叔伯伯家中。叔叔伯伯有自己的小孩,财力、精力有限,对孤儿关心不够,使孤儿产生不良情绪体验,心情压抑、郁闷。有些孤儿学习基础差,在学习感觉吃力,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发展为逃学,形成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逆来顺受的消极心理。
  
  (六)痛苦沮丧的心理行为表现
  有些孤儿沉浸在失去父母亲的痛苦中,心情沮丧,不愿迎接挑战,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孤儿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孤儿心理行为表现,牵动着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心。我们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对孤儿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如下几种对策和方法。
  
  (一)“温馨家庭”教育法
  校园文化是特殊的文化教育因素,分为“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静态文化”指的是校园的建筑设施、校舍布局等教育因素。“动态文化”指的是科技、体育、文娱活动等教育因素。我校在校园环境的布局、美化方面体现人文性。如学生公寓楼写上永久性标语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际。教学楼上贴有校训:自强不息,言行一致,做一名优秀的中国人。学校请音乐制作人,录制了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教学楼、中海楼、公寓楼走廊挂上表现优秀的孤儿学生的画像。利用校园网、主题班会、专题讲座、观看影片、文艺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注意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明天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老师、保育员就像父母一样,关心、呵护着孤儿们。我们把班级变成温馨家庭,保持教室卫生,桌椅摆放整齐;师生共同布置教室,挂上雅致的窗帘,贴上温馨的图画,使教室具有书房氛围。为对孤儿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互爱”教育法
  “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孩子。”所谓“师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理解、信任和教育所表现的“爱”。对这些孤儿教育来说,师爱尤为重要。老师既做良师益友,又要做父母,关注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心境,与他们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使他们信任老师,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话告诉老师。在学习上耐心指导,通过个别辅导或适当补课,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刘老师在心得文章《孤儿需要爱的教育》中写道:
  我所带的孤儿陈元立,刚来校不久的一天上午。他躲在床底下睡觉不去上课。我去找他时,他就大声呻吟着喊肚子疼。我急忙用车把他送到安吉卫生院。他又说不疼了。过了两周,他摔了一跤,本来没什么事,但他老说脑骨疼。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原来什么事也没有。到了下午体育课时,他又打起球来了,而且抢得很猛。我想陈元立是试探我是否真为他着急,以此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我多关注他。因为他缺少父爱、母爱,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用爱心感化他。
  他有贪小便宜的行为。中秋节开晚会时,每个同学分到两块月饼,他趁同学上台表演时偷偷拿了别的同学四块月饼。当时我忍住了没有当面指责他。事后,我请他到我家吃水果、吃月饼,让他谈谈他在家乡过中秋节的情况。从谈话中得知。他很少能够吃上零食,靠偷才能解馋。这次他想吃个够,就拿了别人的月饼。我不是简单地给予批评,而是关心他、引导他。见他头发长了,就带他去理发;见他没有凉鞋穿,就带他去买鞋;并经常借课外书给他看,让他担任卫生检查员,主动学会与同学交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老师的爱心唤醒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实践证明:“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三)“赏识”教育法
  教师处处注意培养孤儿们的自尊心,创造较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只有得到肯定,才会有愉悦的心情。如李梅兰是五年级学生,她五岁时,父亲因工作死亡,次年母亲病故。当她看到同学与父母同行,听到同学赞美自己的父母时,她内心的酸楚无法形容。她普通话讲得不标准,每次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有几个调皮的同学学她的语调,使她很自卑。
  卢老师在孤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中写道:我针对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优点,在班里及时给予表扬,用赞扬的眼光鼓励她,使她树立自信心。同时,教育其他同学关爱她,不要取笑她,与她友好相处。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课余时间爱到我的办公室来。我时常鼓励她、赞美她,同时说如果你能勤换衣服、讲卫生就更漂亮。有时叫她帮收发作业,常听到她说:“老师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老师、同学的爱温暖了她的心。她由内向、自卑变得开朗、自信。现在,她当上科学课的课代表,脸上充满阳光。
  
  (四)情感发泄法
  老师让孤儿与老师、同学、朋友等信任的人交流,通过写日记、周记、作文等倾诉痛苦或发泄愤怒,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感受他人给予的温暖和力 量。如,广西民族大学的心理系大学生定期到我校和这些孤儿们做游戏、谈心,与这些孤儿们通信,让这些孤儿通过写信的形式,把心中的“苦”、“乐”、烦心事倾诉出来。
  
  (五)传统经典文化熏陶法
  我校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引导学生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如诵读《三字经》《中华美德贤文》《孝经》《唐诗三百首》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校从珠海引进一套“古诗记忆操”,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古诗。现在有些孤儿可以一口气背几十首古诗和一百多条成语,对孤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活动教育法
  这些孤儿大多数心灵脆弱,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开展一些情境活动,如军训、露营、考试等,让学生经受挫折与失败,形成健康心态,促进他们正常地生活和学习。举办关于中外名人的故事会,如讲述毛泽东、周恩来、牛顿、爱迪生、张海迪、雷锋、霍金等人的故事。组织学生们到良凤江森林公园进行露营训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七)榜样示范教育法
  对这些孤儿优秀行为进行评比表彰,并发给奖状和奖品。如开展“明星”内宿生评比,表扬奖励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孤儿。通过奖励等形式,鼓励、带动其他孤儿积极上进,养成健康的心理。
  
  (八)谈话教育法
  开设心理咨询室,以谈话方式对孤儿进行个别辅导。每周四下午学校请教育专家、南宁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邹节华会长和莫家珊老师对孤儿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孤儿给予直接指导,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扰,对他们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给予矫治。广西民族大学心理系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我校与孤儿交朋友,通过书信为孤儿疏导心理困惑。2006年,我校成为广西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2007年,广西师范学院与我校签订了建设示范性实习基地协议,为孤儿开辟了广泛的交际空间。
  
  (九)教学渗透法
  在教学中渗透对孤儿的思想教育。如,第八册有《生命生命》《花的勇气》《永生的眼睛》等课文,让孤儿感受生命的美好,让他们热爱生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十)“期望效应”法
  根据“期望效应”的原理,对这些孤儿心理行为出现的现象,我们不急不躁,对他们寄以期望,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精心呵护他们的心灵。相信学生在教师期望下会自我调整,逐渐进步。
  
  (十一)互联网交流法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如何让学生与外界交流呢?我校建立了“爱心QQ群”,每个周末的晚上是孤儿们上网的时间。孩子们敞开了心扉,和网友们进行心灵对话。孤儿跨越心灵的障碍,与关心他们的热心人士相互沟通。他们上网查询资料,画画、听音乐、写信,学习制作简单的课件,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孤儿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关键。我校建立了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我校先后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课题“孤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国家级课题“孤儿德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培训,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我校请广西妇女培训学校的高级心理咨询师周健老师、南宁市教科所杨春成副所长、科研室耿春华主任对老师们进行专业引领。课题组人员定期上网查阅心理健康教育资料,阅读教育书籍,人人都撰写了多篇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读书笔记。老师们把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育对策与方法,通过讲座、沙龙、观摩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分享,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我校被评为广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心理辅导室“知心小屋”被评为南宁市先进心理辅导室。
  
  (责编 李景和)
其他文献
本刊讯 4月15日,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教育部日前正式启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专项计划、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
期刊
本刊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全国第七届研讨会日前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召开。这次会议由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课题组与赣州市章贡区党委、政府联合主办。赣州市章贡区教育局承办。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上千位代表参加会议交流和研讨,800余位选手围绕课题本轮研究的“三大板块”。即“识字与阅读”、“口语交际与作文”、“语文综合实践”。分别进行“课题论坛”、“微
期刊
女人是水做的。上善若水。  一个似水般柔弱的青春女子,何以感动全国无计其数心灵?在“全国道德模范”光环的照耀下,三尺讲台上的她如此弱美,美如一汪清泉……  疼痛,随着时间慢慢愈合;掌声,在激动中归乎平静。  她又回到钦州市小董镇中心小学,又站在这令她留恋的讲台上。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泛着青春的光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这就是4年前那个做出惊人决定——用自己温暖健康的左肾,激活患有尿毒症父
期刊
罗祖兵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2期上撰文说,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将会导致人们对教学的“看作”结果不一样,进而又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行为方式,最后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在这种思维的统领下,人们认为教学
期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实现“两基”达标,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地举债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建设。“两基”达标后,由于政策变动等各种原因,建设所用经费未能按原计划筹集和偿还,沉重的“两基”欠债已成为西部农村“两基”达标后的最大难题。    一    1997年,贵港市在广西率先实现了教育“两基”全面达标。2001年11月,又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复查验收,荣获全区“两基”工作
期刊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推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近年来,鹿寨县对县域教育发展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
期刊
和当时许多同龄人一样,由于“文革”,17岁的李宁初中还没读完,就下乡插队去了。  这一去,就是8年。  8年很短,也很长。其间,组织上多次要调她回城,她都谢绝了。为什么?李宁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对那些职业不来电吧!”  “桂平市桂平镇中学缺一名民办教师,去不去?”组织上再次来人。这时,李宁的插队生涯准备跨过第9年的门槛。  “去!”李宁的兴奋神经终于被调动了起来。  李宁如愿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
期刊
孤儿是不幸的,他们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苦难;明天学校的孤儿是幸运的,他们在明天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胜似亲生父母的呵护,在明天学校这个优美、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孤儿的成长,需要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更需要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从儿童到成年人存在着一个“过渡期”,不仅身体的发育产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心理发展也产生人生的飞跃。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孤
期刊
《梅花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一册第7课,是新增的阅读课文。课文叙述围绕梅花发生的一些事,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对祖国眷恋之情,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立志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情怀。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分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梅花之“魂”。    一、读中感知    “预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课文的“预习”除介绍梅花外,还着重
期刊
一天,我布置以测量物体的周长为内容的家庭作业。其中,有一题是测量以下三种物体的周长: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问学生:怎样量这三种物体的周长呢?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用线围绕一周,然后量一量线的长度。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心里很高兴,觉得他们都挺会想办法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的作业,我要求他们与家长合作。  第二天,我批改家庭作业时,竟然发现全班53个学生答案各不相同,而且相差较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