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读自己的课堂吗?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引子
  
  在郴州市暑期高中地理教材培训期间,肖龙田老师(以下简称肖)向汪文达老师(以下简称汪)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教学片段。该片段大意是:
  生:我在阅读课文时,产生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宇宙中的其他行星上存在高级生命的可能性极大?”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有两处困惑:一是我不知道其他行星的环境特征,不了解这些行星的环境特征,就不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二是这个问题可以从许多角度来回答,表述起来非常麻烦,简直理不清头绪。请问老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进行分析?
  肖:你的思考具有一定深度,这对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我们知道,在目前人类已知的1200多个星系中,每个星系有数亿至数千亿颗恒星,在这类恒星的周围,有围绕着恒星运行的行星,构成以恒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这类天体系统中的行星,很可能有一些具有与地球相类似的宇宙环境,它们的温度条件和大气条件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因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较大。
  
  二、现场对话
  
  肖:汪老师,作为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编委,你怎么看待这个教学片段?
  汪:我暂时保留个人看法,我想先了解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你觉得自己对学生的点拨效果怎样?二是你认为自己的点拨还存在哪些不足?
  肖: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教学片断与你交流,是因为对自己的点拨不甚满意。在我的点拨中,似乎只交给了问题的答案,在“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上缺乏有效指导,导致对学生思维的指导打了不少折扣。
  汪:你的反思比较深刻!我认为你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进一步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关于生命物质能否存在的问题,教材正文只讲过“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应该说其他行星上生命物质与地球上生命物质二者存在的“条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将后者作为范例引用进来,就构建起了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分析“框架”——从温度条件和大气条件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就抓住了分析问题的关键。二是你可能对范例类比法这一方法不太熟悉,这也是导致你的点拨没有抓住要害的重要原因。
  肖:能否具体谈谈范例类比法?
  汪:简单来说,范例是可资借鉴的、具有范本意义的例子。借助范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范例类比法。运用范例类比法来分析问题,有三个基本步骤:①寻找范例。从所学过的知识中找到与问题本质一致的内容充当范例;②从范例中提出分析模型。找到范例后,要认真地分析范例,并从中提出分析模型;③利用分析模型解决具体问题。
  肖:听你的讲解,我对这种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感受还不太深刻。
  汪:美籍匈牙利学者乔治·波利亚说:“你想学会游泳,你就必须下水;你想成为解题的能手,你就必须去解题。”据我的了解,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中星观测”题组是运用范例类比法来解题的典例,你按照范例类比法的三个基本步骤,详细写出这个题组的解析过程,我相信你对这种方法的认识肯定会有一个飞跃。
  
  三、网络交流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肖老师给汪老师发来电子邮件。实录如下:
  【试题】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回答下列两题。
  (1)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
  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
  (2)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 )
   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解析】
  ⒈寻找范例
  当我们观察反射太阳光的天体的时候,由于观察者、太阳和被观察天体三者相互位置的不同,我们看到的光亮面的形状也随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种变化以月亮最为明显,我们称之为“月相”。因此,“月相”相关知识就是解答本题的范例。
  ⒉从范例中提出分析模型
  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可以将月球、太阳和观察者看成三个点,以月球为顶点,用射线连接另外两个点,在宇宙空间就形成了一个“角”。在月球公转的每一个完整的周期内,这个角大体从接近0°到接近180°变化着。当这个角接近0°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满月;当这个角接近180°的时候,我们看见的就是残月或新月。当这个角达到90°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标准的上弦月或下弦月。
  ⒊利用分析模型解决具体问题
  利用范例模型分析具体问题,要找到问题与范例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对于相同的地方,可以借用范例的分析方式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地方,则要灵活掌握。
  两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非常一致的:
  第(1)题,把观察月相变化的原理抽象为观察任何一个反光的天体,那么,可以说在以被观察天体、观察者、太阳为顶点的三角形中,被观察天体为顶点的角越小,我们看到的反光面就越大。作为一颗定点人造卫星来说,它在地球表面投影的地理坐标是基本不变的(其公转周期正好与地球自转周期一致),因此,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反光面的大小,只是与每天的观察时刻有关。一般来说,当太阳正好从地球的背面照射时,所观察到的反光面面积最大。此时,太阳、地球、卫星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位于中间,即为103°E的0时左右,天津位于东8区,两地相差大约1小时,所以,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1时前后。
  第(2)题,由于一年之内太阳直射的纬度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对于固定观察地点的观察者来说,每天同一时刻观察这颗人造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也会有年内变化。由于观察者是位于北半球的天津(40°N附近),所以只有当夏至这天时,在被观察天体、观察者、太阳为顶点的三角形中,以人造卫星为顶点的角的度数才达到最小值。其实,也可以这么来理解,在一年之内,夏至日这天太阳所照射的北半球面积最大(这时又借用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有关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模型),故选6月份。
  汪老师回信:解析得不错,你肯定借鉴了别人的智慧,也肯定因此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但是,你若想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还必须了解这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的关键点、难点、局限性等问题。希望你能作更深入的研究。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等来了肖老师的邮件。实录如下:
  在利用范例类比法分析问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⑴运用范例类比法的关键与难点是找准范例。经过系统的地理学习,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存了许多例子,怎样从中筛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呢?我们可以这样去思考:由于范例与待解决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基本上是相同的,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也具有高度相似性,两者可以说是不同情境下的“相同问题”,因此才可以互为范例。如试题中的问题是有关“观察反射太阳光的天体”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我们最为熟悉的“月相”观测。
  ⑵范例类比法的实质是从例子中“抽出”分析模型,这就必然存在很多局限性:我们熟悉的“例子”往往是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同类问题相比,它总是具有特定的个性,因此“借用”范例时需要合理“修正”,才能使分析更准确、更全面。如试题中的问题与“月相”观测并不完全一样,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而定点人造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一致,因此两者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在研究过程中还有一点小小的感悟:决定试题难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试题情境的陌生程度。范例类比法往往在缺乏现成的分析模型时才使用,使得这类试题的难度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高考中,这类试题往往成为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试题。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种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汪老师回信:恭喜你,你顺利“毕业”了!
  
  四、案例反思
  
  这个案例也许很是平淡,也极为平凡,但于平淡、平凡之中自有其闪光处。我们紧扣“留心读自己的课堂”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力争让潜隐在教师专业发展背后的一些关键元素浮出水面。
  第一,留心读自己的课堂,这是一种重要的反思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师应学会从日常教学所发生的“小事情”“小现象”“小片段”中捕捉问题、挖掘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与同伴互议,将这些“小问题”上升为一个个有价值的小课题加以研究。日常课堂将因此变成富矿,或许能挖出金子来!
  第二,留心读自己的课堂,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应善于从多个角度审视课堂、解剖课堂,例如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教给学生还不会的和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没有教学生已经会了的和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否建立在有利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有利于教师的教,是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法的选择是否基于学法的指导和运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否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转第26页)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我们把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位置,而且它是将数学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的纽带。而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教学工作依然要从牢固掌握这些思想方法出发。  我们强调对初中生要加强数学思想教育,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去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基本涵养,不要停留在表面的解题思路上。基于这个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提供大量优秀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这些习题都必
在中专水利水电专业教育中,专业基础课占有较大的比例,极为重要。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两门基础课为例,通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馈及与教师们交流的信息,结合基础课的特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