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活动不仅是有效实施素食教育的有效方式与关键路径,也是拓展高校人才综合素质重要手段。因此,为了给各类课外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高校大学生能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得到更科学、全面的培养锻炼,各院校应结合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构建出较为科学、完善且适合的长效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效大学生 课外活动 长效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82-01
前言
激励机制主要指的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来促使其更加规范、固定,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制约的结构、方式,以及演变规律和关系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对此,各院校在课外活动组织中,应注重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与有效实施。
一、构建完善的活动环境激励机制
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特点和认知能力,各高校应尽可能多的为其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创造相符条件,以此来对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环境做出进一步优化。一方面,要从不同层面来引导大学生增强参与课外活动的必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到自己参与的各类活动具有着怎样的人生意义、社会价值,从整体上增强其责任感,将其各方面潜能、参与积极性全面挖掘、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不论哪种有效的激励都要对环境可能给人行为带来的影响做出充分考虑,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对社会大环境、高校小环境做出不断优化,进而真正为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创造更轻松、和谐且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环境,使其能够真正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长[1]。
二、构建个性与素养拓展激励机制
首先,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其个性发展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对此,各高校应承认学生的价值,并为其尽可能多的构建一个可以向社会展示自己风采、追求生活意义和成功,可以证实自身价值的平台,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稳定获得信息、更新知识的渠道。同时还要重视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出更适合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人才成长规律中,选择更科学恰当的教育培养策略方法。
其次,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课外活动,促进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不断拓展,各高校应注重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明确规定学生可以运用参与一系列课外活动获得的成果来换取相应的学分奖励,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推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充分重视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广泛推行,将课外活动中涉及到的创新创业等一系列内容恰当纳入到认证范畴当中,以此来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拓展。
三、构建制度创新层面的保障机制
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课外活动当中,就必须要注重良好活动氛围的营造,重视制度创新,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应加强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重视、完善制度化建设,为更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管理提供更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在课外活动组织管理层面,应对活动申报、过程指导,以及成果展示着三个环节做出科学把握。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能够全面适应学生课外活动组织管理需求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各类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四、拓展资助渠道,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针对资金渠道的拓展来讲。在学校发展规模不断拓展背景下,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很多高效都面临着课外活动经费不足的困扰。对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组织各类活动,学校应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加强资金来源渠道的有效拓展,除了学校给相应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外,还应积极以争取科技处、教务处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以此来逐渐形成良好的通力合作局面。另外,院校也要适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从企业方面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课外活动经费,以此来促进各类活动的广泛深度开展。
其次,针对活动绩效评价来讲。一方面,要对参与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做出充分把握,构建出较为完善适合且具有一定竞争性的人员流动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其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及公平的竞争环境。
结语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不论是对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拓展、成才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为了更科学、全面的培养高校人才,各院校应注重长效激励机制的构建与不断优化,以此来积极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为活动效果与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海妹.浅谈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86-88.
【关键词】高效大学生 课外活动 长效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82-01
前言
激励机制主要指的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来促使其更加规范、固定,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制约的结构、方式,以及演变规律和关系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对此,各院校在课外活动组织中,应注重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与有效实施。
一、构建完善的活动环境激励机制
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特点和认知能力,各高校应尽可能多的为其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创造相符条件,以此来对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环境做出进一步优化。一方面,要从不同层面来引导大学生增强参与课外活动的必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到自己参与的各类活动具有着怎样的人生意义、社会价值,从整体上增强其责任感,将其各方面潜能、参与积极性全面挖掘、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不论哪种有效的激励都要对环境可能给人行为带来的影响做出充分考虑,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对社会大环境、高校小环境做出不断优化,进而真正为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创造更轻松、和谐且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环境,使其能够真正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长[1]。
二、构建个性与素养拓展激励机制
首先,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其个性发展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对此,各高校应承认学生的价值,并为其尽可能多的构建一个可以向社会展示自己风采、追求生活意义和成功,可以证实自身价值的平台,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稳定获得信息、更新知识的渠道。同时还要重视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出更适合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人才成长规律中,选择更科学恰当的教育培养策略方法。
其次,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课外活动,促进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不断拓展,各高校应注重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明确规定学生可以运用参与一系列课外活动获得的成果来换取相应的学分奖励,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推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充分重视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广泛推行,将课外活动中涉及到的创新创业等一系列内容恰当纳入到认证范畴当中,以此来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拓展。
三、构建制度创新层面的保障机制
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课外活动当中,就必须要注重良好活动氛围的营造,重视制度创新,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应加强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重视、完善制度化建设,为更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管理提供更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在课外活动组织管理层面,应对活动申报、过程指导,以及成果展示着三个环节做出科学把握。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能够全面适应学生课外活动组织管理需求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各类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四、拓展资助渠道,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针对资金渠道的拓展来讲。在学校发展规模不断拓展背景下,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很多高效都面临着课外活动经费不足的困扰。对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组织各类活动,学校应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加强资金来源渠道的有效拓展,除了学校给相应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外,还应积极以争取科技处、教务处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以此来逐渐形成良好的通力合作局面。另外,院校也要适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从企业方面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课外活动经费,以此来促进各类活动的广泛深度开展。
其次,针对活动绩效评价来讲。一方面,要对参与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做出充分把握,构建出较为完善适合且具有一定竞争性的人员流动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其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及公平的竞争环境。
结语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不论是对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拓展、成才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为了更科学、全面的培养高校人才,各院校应注重长效激励机制的构建与不断优化,以此来积极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为活动效果与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海妹.浅谈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