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长效激励机制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活动不仅是有效实施素食教育的有效方式与关键路径,也是拓展高校人才综合素质重要手段。因此,为了给各类课外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高校大学生能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得到更科学、全面的培养锻炼,各院校应结合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构建出较为科学、完善且适合的长效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效大学生  课外活动  长效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82-01
  前言
  激励机制主要指的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来促使其更加规范、固定,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制约的结构、方式,以及演变规律和关系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对此,各院校在课外活动组织中,应注重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与有效实施。
  一、构建完善的活动环境激励机制
  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特点和认知能力,各高校应尽可能多的为其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创造相符条件,以此来对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环境做出进一步优化。一方面,要从不同层面来引导大学生增强参与课外活动的必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到自己参与的各类活动具有着怎样的人生意义、社会价值,从整体上增强其责任感,将其各方面潜能、参与积极性全面挖掘、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不论哪种有效的激励都要对环境可能给人行为带来的影响做出充分考虑,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对社会大环境、高校小环境做出不断优化,进而真正为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创造更轻松、和谐且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环境,使其能够真正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长[1]。
  二、构建个性与素养拓展激励机制
  首先,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其个性发展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对此,各高校应承认学生的价值,并为其尽可能多的构建一个可以向社会展示自己风采、追求生活意义和成功,可以证实自身价值的平台,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稳定获得信息、更新知识的渠道。同时还要重视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出更适合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人才成长规律中,选择更科学恰当的教育培养策略方法。
  其次,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课外活动,促进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不断拓展,各高校应注重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明确规定学生可以运用参与一系列课外活动获得的成果来换取相应的学分奖励,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推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充分重视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广泛推行,将课外活动中涉及到的创新创业等一系列内容恰当纳入到认证范畴当中,以此来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拓展。
  三、构建制度创新层面的保障机制
  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课外活动当中,就必须要注重良好活动氛围的营造,重视制度创新,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应加强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重视、完善制度化建设,为更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管理提供更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在课外活动组织管理层面,应对活动申报、过程指导,以及成果展示着三个环节做出科学把握。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能够全面适应学生课外活动组织管理需求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各类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四、拓展资助渠道,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针对资金渠道的拓展来讲。在学校发展规模不断拓展背景下,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很多高效都面临着课外活动经费不足的困扰。对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组织各类活动,学校应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加强资金来源渠道的有效拓展,除了学校给相应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外,还应积极以争取科技处、教务处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以此来逐渐形成良好的通力合作局面。另外,院校也要适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从企业方面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课外活动经费,以此来促进各类活动的广泛深度开展。
  其次,针对活动绩效评价来讲。一方面,要对参与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做出充分把握,构建出较为完善适合且具有一定竞争性的人员流动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其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及公平的竞争环境。
  结语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不论是对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拓展、成才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为了更科学、全面的培养高校人才,各院校应注重长效激励机制的构建与不断优化,以此来积极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为活动效果与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海妹.浅谈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86-88.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但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的使命,而且肩负着实现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美好愿望的使命,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态度是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得到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了解程度,对学习目标、方向的意识程度,对所学习课程的喜爱程度,对所学知识的坚持程度,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态度的前提,改善教育管理、培养其职业情感以及加强校企合
期刊
【摘要】学生主动学习,顺应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远比通过教师传统讲授的学习要更加有效。本文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Case?鄄Based Learning, CBL)策略为主设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为目的展开教学研究。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利用基础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  【关键词】案例分析 教
期刊
【摘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学校的物理学科教学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本学科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让孩子今后能拥有更高的科学素养。本文是基于物理实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实践后的反思。  【关键词】物理实验 学科素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66-02   物理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战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科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实践证明,如果纯粹地凭借教师的说和写,学生是很难学好科学这门学科的。为此,探讨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切身去感受科学的魅力,更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该围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情
期刊
【摘要】激励,是管理者遵循人的相对行为规律, 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 从而最大限度上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至关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诱导的方法,建立相对合理的激励机制,對激发学生潜能和引导学生学习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教师要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本文主要针对激励机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激励机制在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很多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再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推理得出来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等能力,还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规划设计能力调动出来,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会运用,利于增长物理知识。基于此,文章将从利用简单的物理小实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实验方法的积累和培养,研析实验,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提高实验教学的自主性,更新
期刊
【摘要】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反馈机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难点,在合理反馈的情况下针对实验课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完善。但是,当前很多大学在物理实验课反馈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不能更好的反馈学生实验课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学习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导致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需全面分析大学物理实验课反馈机制,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完善,并提升工作效率与水平,
期刊
【摘要】小学生暴力行为,在这里指的是小学生在课堂或者校园中发生的,使用暴力破坏自己或他人学习活动、危害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的问题行为。暴力行为一旦发生,就可能会对涉事的双方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其日后的人格发展。本文拟从心理辅导角度,浅谈班主任对小学生暴力行为的辅导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 暴力行为 辅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教学工作,不断挖掘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速的发展。高中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知并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能力。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诸多差异,如对生物知识的储备认知差异,或是学习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多少存在一些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为保证每个学生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复习教学中,自主建构复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复习方法,但要提高自主建构复习的效率,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的重构与灵活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为中考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 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71-02     自主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