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副主任“栽跟头”之后的忧虑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子,大连一街道女干部在疫情期间进小区时不按规定登记个人信息,打电話向社区书记寻求特权“照顾”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疫情期间进小区需要登记个人电话、身份证号和进出时间等信息,这个应该是当地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作出的统一规定。应当说,这样的规定不仅合情合理,而且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不会对居民出入造成多大不便。但这位街道女干部竟然在举手之劳的事情上耍起了特权,向社区的“卢书记”打电话请求方便。而那位接电话的“卢书记”果然没有抹开情面,让值守的疫情防控志愿者为其开了绿灯。
   一个身份证号码不过18个阿拉伯数字,写起来不过是10秒、8秒的事,但这位女干部却不惜把时间用在拨电话找社区领导上,仅从时间上算无论如何是不值得的;又是拨电话又是费口舌的,比起写18位身份证号码,也说不上就多便利。但是女干部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与其说人家享受的是“便利”,不如说人家享受的是特权带来的快感。平常人需要登记身份证号是吧?我怎么能和平常人一样!?登记身份证号码才能进是吧?我不能登记照样也能进!不知道我是谁是吧?给,你们社区领导请你们接电话!我是你们社区领导的领导,这回知道了吧?
   为了一个登记身份证号的“芝麻小事”就给下级单位负责人打电话“开口子”,这位女干部不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好意思”,反而“理直气壮”。不能不说,在这位女干部眼里,上级在下级面前“官大一级”的威力多么巨大!有了职位和权力的加持,下级的“人情”又是多么廉价!心中没有规则和规矩,遇到问题就“找人”“疏通关系”的惯性意识,在王副主任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有理由进一步追究问:“小事”如此,遇到“大事”又会如何呢?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局面,丝毫麻痹不得,松懈不得。“针尖大的窟窿能漏斗大的风”,疫情当前,领导干部本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在遵守防控规定上率先垂范,这位女干部却找关系、抖威风、坏规矩,实在不应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屡次侵扰汉朝边境,将军周亚夫驻防细柳。汉文帝刘恒到细柳军营劳军,军营守门的下级军官对汉文帝说:“军中不得驱驰。”意思是军营中不允许车马奔跑,于是汉文帝就小心地拉着马的缰绳缓慢行进(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出来迎接皇帝时,仅仅拱了拱手对文帝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说我们将士身着盔甲,不能跪拜,只能向皇上行军礼了。汉文帝不但没有恼怒降罪,反而深深地被周亚夫治军严明所折服,面容庄重地向细柳军营的官兵们致敬。完成劳军之后还对随从的大臣们称赞周亚夫:“此真将军矣!”
   大敌当前,将士们枕戈待旦,封建社会地位至高的皇帝都能分得清孰轻孰重,知道约束举止,遵守规矩。对比之下,这位大连的女干部不知道是否会感到汗颜?还有那位被网友称为“天下掉下来的锅,不得不背”的卢书记,对照汉代在军营里敢要求皇帝老子守规矩的周亚夫,您做到尽职尽责了吗?
   令人欣慰的是,大连方面在第二天就发布了对该事件的处理结果:任职大连市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王姓女干部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职务也被免;那位为王副主任“开口子”的社区党委卢副书记也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在疫情防控志愿者面前抖官威的王副主任算是栽了个跟头。也许不少人也会为王副主任感到惋惜:这个跟头栽得太不值了!我却以为,“小洞不补,不洞尺五”。对那些习惯于动辄抖威风、耍特权的王副主任们,不给点教训,早晚还会栽大跟头。
   到此为止,事情的结果还算让人满意。但我却还有一个忧虑:这件事能够在网上引发全民关注,是有其偶然性的;多亏在这个社区值守的是志愿者,才不但敢怒“怼”随便“开口子”的卢副书记,而且还敢把这件事发到网上;假如在门口值守是王副主任任职的街道或社区的正式工作人员,情况又会怎么样呢?是不是连“简单登记一下”都不用,直接招个手就过去了?甚而至于,还会伴随着让王副主任如沐春风般的问候:“王副主任辛苦了,您请!”于是,疫情防控的基层防线就在这权力带来的暖风中被彻底洞穿。
   但愿这样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
其他文献
垃圾越来越奢侈了。我这里说的垃圾,不是厨房垃圾,不是尘土瓦块,也不是写字楼里的垃圾,是小区里经常堆放在垃圾桶旁那些美轮美奂的物件。   我说它们不属于垃圾。因为《新华字典》对垃圾的本意诠释是:尘土和扔掉的脏东西。可是,它们不是。不是垃圾,却又被扔了,那么,它们是垃圾无疑。既然是垃圾,就必须分清它究竟属于可回收物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可是,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东西,真的不好将其分类,也塞
期刊
为能两面讨好,哪方都不得罪,国人发明了绝妙的办法,谓之两面光。大凡两面敷衍的,小人物居多。人微力弱,双方都吃罪不起,躲又躲不掉,以两面光应对,实为无奈之举。两面光,无非是耍耍小聪明,只有避害之意,难有谋利之功。两面光,当属两面派的雏形,虽欲两面不惹,然心愿一般难遂,与两面派的功力差得相当远。   据说,两面派一词源自元朝末年,鄙人怀疑其是否确凿,因为,两面派之人自古已多多,不知那时如何称谓?  
期刊
与杂文结缘,纯属偶然,甚至,最初并不确定自己写的是不是杂文,只知道,这种文章,承载着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观察与思考,可以解答心底许多疑问和困惑。两个字:“解渴。”然而,写着写着,就被外界打上“杂文”的标签了。于是,关于杂文的褒贬也就陆续进入了耳际。   既有人点赞说“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功力深厚,表达巧妙”,也有人“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杂文印象”:“你们写杂文的,都爱发牢骚”“尖酸刻薄”……这些话,
期刊
一月中旬,在大连发生的一件事很有“嚼头”。   在街道做副主任的女子進小区,只肯登记电话,拒不登记身份证。咱也没咋见过领导的身份证长什么样子,想必也不会比常人的身份证多出几个数字,更不会换一种领导专用色以示区别。实在想不通,为啥当地针对所有人的规定,这个副主任咋就想“突破”,咋就想把个人信息遮掩起来?   我能理解某种关于信息泄露的担忧,但不能理解基于这种担忧的飞扬跋扈。   事实是,这名副主任拨
期刊
有一种“猝死”,令人悲怆、心碎。   2017年的11月14日晚上10点,距期中考试还有三天,江苏徐州市一位10岁的刘姓女孩,在家喝农药自杀,死前留有手写体遗书374字,告别视频3分26秒。视频中,女孩噙着眼泪但又十分平静地告诉父母,她要去天堂了,她太想去那里看看了。在遗书中她又说,因为老师嫌其成绩不好,不让她考试,(当事老师和地方教育局对此否认)她继续活着没有意义了。令人伤感的是,女孩临走前,还
期刊
有一句俗语说:“针尖大的眼,簸箕大的风。”意思是说,严冬时窗户上有极小的孔,就能透进一大股寒气。针尖才多大?一个小口子,在一些人眼里,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十个小口子,那就是一个洞。那么,如果有一百个这样微不足道的小洞,怕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了。   织密制度之网,一个“针尖大的眼”都不放过,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在制度面前,最怕每个人都开一个小口子,最怕每个人都通融一下,最后就会撕开一个大口子
期刊
别以为“官意识”为官人所独有,官意识其实为官民所“共享”。不同点是,官的“官意识”是官怎样看自己,民的“官意识”是民怎样看官。   还是说个实事。有一幅看似很寻常的照片,在下没看出啥异样,有些网民却动了肝火。   咋回事?一对沙发,左侧坐着一位女士(据说是一位电商网红),右侧坐着一位市长。这位女士的坐姿是: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问题就出在这“跷二郎腿”上。我倒不想使用“二郎腿”这说法,因为觉
期刊
那天深夜,老牛在牛棚草垫前绞尽脑汁加班起草第二天必须上交的四份讲话稿、两个主持词;还要填写头天就该报送给花鹿局长的近期犁地计划、当天下午就已超过截止期限要报给白兔检查组的拉车进度表、明天上午要汇总给黑猫督导组的春耕面积统计表;还有明天上午羚羊处长莅临调研农田茬口制度要开汇报会,老牛还腾不出手来通知65个耕地组报送基础数据及参会。所有这些,按要求都得在今晚睡前完成,明天一早交上之后它还得下地拉犁。事
期刊
我常常困惑于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上侧耳可闻、睁眼可见的“某某家”“某某大家”“著名某某家”究竟是怎么来的?自封的、别人吹捧的还是官方正式认可的?  近日与一位中学校长聊起“家”事,她不无感慨地说:“当下之中国,‘教育家’何其多也!一省一市一县的教育行政部门,都能用‘培训工程’批量生产‘教育家’。三两个‘文化商人’在报刊上一吹,一个普通校长就敢把‘教育家’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可现实离教育家辈出的时代还
期刊
鲁迅先生在其《随便翻翻》一文中,提到一位明末清初人士杨光先,说这个人的思想很“危险”,告诫人们不要“被它诱过去”。   几百年前死去的杨光先,有着什么思想,令鲁迅先生如此担忧?   杨光先,“明时为新安所千户”,是个“官二代”。杨先生不甘寂寞,以整他人作为仕途捷径。崇祯十年(1637年),他抬着棺材,“死劾”大学士温体仁和给事中陈启新,结果没如愿,反而被廷杖,流放辽西。杨光先借此名声大噪,不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