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教学质量;提高
21世纪走过十年,世界范围内新技术新革命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开始实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与重要。国家多种办学形式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加快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由于受生源、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办学经验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本科教学质量问题在新形势下显得较为突出。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和新世纪我国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对国家与民族的影响意义深远。为此,如何针对当前大学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发展在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质的发展跟不上量的扩张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本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办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意识淡漠
部分高校在办学经费等投入上跟不上学校规模发展的速度,致使学校在教室、实验场所、体育设施、网络系统、图书资料等方面与教育部公布的标准相差甚远。近年来,虽然教学评估工作使各级政府与学校加大了对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设力度,但仍难以满足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和迅速扩大办学规模的需求。部分高校领导教学意识和质量意识淡漠,在整个办学过程被招生、办学经费、软硬件建设、教师酬金等问题困扰,没有把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当成重点,忽视了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命线的客观规律,教学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学讲台上的师资基本上是以从高校直接毕业的硕士、博士生为主,长期的学校生活与教育,使得他们对社会的实际生产和应用缺乏深入了解,教师整体水平尚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学科专业结构的需要。高水平的中轻年学科带头人与骨干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大学学科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讲授内容陈旧,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上课迟到、无故缺课、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不严,亟待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制
部分教师教学质量意识不强,课程准备不足,讲义过于形式化,在备课中没有对已有的教材弄通弄透,存在照搬照套现象。部分教师上课无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以至用尽各种手法消磨上课时间。现阶段高校的考核选拔工作忽视教学环节,部分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文章、成果、人际关系运营中,不想也不愿在教学中投实劲。不少高校尚未建立起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适合自身学校的教学评价方法。
二、制约大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整体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学校与社会合作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质量观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与载体,能力是对驾驭知识途径和方法的掌握,包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和协调、组织、公关、创业等各种能力,而素质则是由知识、能力等要素升华内化而成的,体现人的品格、潜质、底蕴和境界的一种深层属性。针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教学难度和对教育者的要求是渐次升高的,三者相互作用与依存、共处于同一教学过程之中。质量观的实质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2、有效的教学与管理
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学管理者应能根据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本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依据学校自身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提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指导思想,并制定相應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灵活性,认真制定好每门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并进行充分的准备、精心的组织,对实际教学情境敏锐地作出反应,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授课的全过程中抓住重点,理解难点。
3、优良的学校环境和重视教学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教学的有效实施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考风等,一个秩序井然、气氛和谐及师生具有安全感、归属感的地方,是非常适宜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形成“教学重要”的共识。教师应爱岗敬业,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学生应积极探索学习专业课的方法,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真才实学而自豪,以不学无术而耻辱,教师从严治教、严谨治学和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氛围。
三、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转变既有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尤其是在校领导和教职工应形成共识。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全校教师中积极推广使用案例式、参与式、课程设计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组合”。好的教学方法,应能使学生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培养主体精神,激励士气,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
(二)加强师资队建设和管理,提升任课教师素养
教师是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任课教师应具备宽厚的知识素养、高尚的人格魅力、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把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学校应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其他优秀人才,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组织高校青年教师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学校应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制定导向性政策,明确教学名师培养目标和计划,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和开设专题讲座,这将为本科生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能激发他们学习与研究兴趣,增强其发展后劲。
(三)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使其树立质量意识,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定期开展教学管理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和把握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失时机的开展教学改革,尽可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合理的安排和有利的条件。学校应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建立竞争机制,激发教学管理工作的活力。同时,应加强教学管理网络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和微观处理。学校还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职称地位等待遇问题,使他们安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四)知行统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知行统一、学而时习。强调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学校应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开设实际操作和创新性实验,打破理论和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教学质量最终将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大学应通过对学生专业素养、人文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熏陶等,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养成对改造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五)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应当通过建立学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制度等,抓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实施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组织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学校还应重视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馈,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全面了解教学状态,把教学管理的重点从传统的质量检查和事后把关,转移到对创新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上,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信息监控。
参考文献
[1]任晓敏,刘贵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质量观的演进[J].中国高等教育,2003(1).
[2]齐泽旭.关于教师教育的几种错误认识[J].教育科学论坛,2009(08).
[3]白春燕.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作者简介:
王兴(1982—),男,河南中牟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秘书,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谢朝坤(1983—),男,河南民权人,助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关键词】大学;教学质量;提高
21世纪走过十年,世界范围内新技术新革命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开始实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与重要。国家多种办学形式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加快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由于受生源、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办学经验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本科教学质量问题在新形势下显得较为突出。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和新世纪我国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对国家与民族的影响意义深远。为此,如何针对当前大学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发展在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质的发展跟不上量的扩张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本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办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意识淡漠
部分高校在办学经费等投入上跟不上学校规模发展的速度,致使学校在教室、实验场所、体育设施、网络系统、图书资料等方面与教育部公布的标准相差甚远。近年来,虽然教学评估工作使各级政府与学校加大了对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设力度,但仍难以满足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和迅速扩大办学规模的需求。部分高校领导教学意识和质量意识淡漠,在整个办学过程被招生、办学经费、软硬件建设、教师酬金等问题困扰,没有把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当成重点,忽视了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命线的客观规律,教学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学讲台上的师资基本上是以从高校直接毕业的硕士、博士生为主,长期的学校生活与教育,使得他们对社会的实际生产和应用缺乏深入了解,教师整体水平尚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学科专业结构的需要。高水平的中轻年学科带头人与骨干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大学学科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讲授内容陈旧,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上课迟到、无故缺课、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不严,亟待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制
部分教师教学质量意识不强,课程准备不足,讲义过于形式化,在备课中没有对已有的教材弄通弄透,存在照搬照套现象。部分教师上课无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以至用尽各种手法消磨上课时间。现阶段高校的考核选拔工作忽视教学环节,部分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文章、成果、人际关系运营中,不想也不愿在教学中投实劲。不少高校尚未建立起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适合自身学校的教学评价方法。
二、制约大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整体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学校与社会合作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质量观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与载体,能力是对驾驭知识途径和方法的掌握,包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和协调、组织、公关、创业等各种能力,而素质则是由知识、能力等要素升华内化而成的,体现人的品格、潜质、底蕴和境界的一种深层属性。针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教学难度和对教育者的要求是渐次升高的,三者相互作用与依存、共处于同一教学过程之中。质量观的实质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2、有效的教学与管理
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学管理者应能根据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本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依据学校自身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提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指导思想,并制定相應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灵活性,认真制定好每门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并进行充分的准备、精心的组织,对实际教学情境敏锐地作出反应,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授课的全过程中抓住重点,理解难点。
3、优良的学校环境和重视教学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教学的有效实施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考风等,一个秩序井然、气氛和谐及师生具有安全感、归属感的地方,是非常适宜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形成“教学重要”的共识。教师应爱岗敬业,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学生应积极探索学习专业课的方法,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真才实学而自豪,以不学无术而耻辱,教师从严治教、严谨治学和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氛围。
三、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转变既有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尤其是在校领导和教职工应形成共识。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全校教师中积极推广使用案例式、参与式、课程设计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组合”。好的教学方法,应能使学生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培养主体精神,激励士气,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
(二)加强师资队建设和管理,提升任课教师素养
教师是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任课教师应具备宽厚的知识素养、高尚的人格魅力、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把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学校应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其他优秀人才,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组织高校青年教师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学校应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制定导向性政策,明确教学名师培养目标和计划,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和开设专题讲座,这将为本科生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能激发他们学习与研究兴趣,增强其发展后劲。
(三)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使其树立质量意识,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定期开展教学管理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和把握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失时机的开展教学改革,尽可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合理的安排和有利的条件。学校应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建立竞争机制,激发教学管理工作的活力。同时,应加强教学管理网络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和微观处理。学校还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职称地位等待遇问题,使他们安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四)知行统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知行统一、学而时习。强调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学校应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开设实际操作和创新性实验,打破理论和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教学质量最终将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大学应通过对学生专业素养、人文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熏陶等,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养成对改造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五)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应当通过建立学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制度等,抓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实施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组织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学校还应重视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馈,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全面了解教学状态,把教学管理的重点从传统的质量检查和事后把关,转移到对创新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上,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信息监控。
参考文献
[1]任晓敏,刘贵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质量观的演进[J].中国高等教育,2003(1).
[2]齐泽旭.关于教师教育的几种错误认识[J].教育科学论坛,2009(08).
[3]白春燕.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作者简介:
王兴(1982—),男,河南中牟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秘书,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谢朝坤(1983—),男,河南民权人,助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研究方向: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