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鉴赏、陶冶情操熔于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能够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给学生一种精神享受。就此,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材之精选,让学生在美读中获得精神享受
凡是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均是名篇或上乘之作。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这里有生活的欢愉,有人生的思索,有悲歌慷慨的壮志,有奋发进取的豪情。教师指导学生对经典名篇名诗美读背诵,可以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情感因共鸣而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看得见花开花落,听得到潺潺流水,悟得到灿烂人生……美读中要突现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一个美不胜收的语言世界。漫步其中,就可以从朱自清的《春》中感受春天有多美;从何其芳的《秋天》中感受秋天有多美;从《安塞腰鼓》中感受其动感的美,从《苏州园林》中感受其古典的美……美读让学生领悟了文章中显现的美、蕴涵的情,惬意与畅快油然而生,精神上的享受不言而喻。
二、搭建民主之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精神享受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在教學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而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学生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都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们有些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这种在民主平台下的学生广泛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功感,自然就获得了如甘醇般的精神享受。
三、走出封闭,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精神享受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语文学习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获得多方面滋养。
星期天、节假日我经常带领学生走上社会这个大舞台,广泛搜集广告词,宣传标语,让学生归类整理分析,从那些用词简练、生动活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而对那些夸大其词,故弄玄虚的语言予以批判;有些广告语、宣传标语、门牌字号等存在不规范用字,乱用成语等现象,就此,我专门组织了“纠错大行动”,让学生搜集整理,然后在语文活动课上集中展示,纠错、打假。这样的活动使语文与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懂得“生活无处不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我带领学生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去郊外“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山河……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可以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终生难忘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修丽.将快乐带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09(06).
[2]马宝花.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以精神[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 2010(09).
一、利用教材之精选,让学生在美读中获得精神享受
凡是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均是名篇或上乘之作。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这里有生活的欢愉,有人生的思索,有悲歌慷慨的壮志,有奋发进取的豪情。教师指导学生对经典名篇名诗美读背诵,可以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情感因共鸣而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看得见花开花落,听得到潺潺流水,悟得到灿烂人生……美读中要突现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一个美不胜收的语言世界。漫步其中,就可以从朱自清的《春》中感受春天有多美;从何其芳的《秋天》中感受秋天有多美;从《安塞腰鼓》中感受其动感的美,从《苏州园林》中感受其古典的美……美读让学生领悟了文章中显现的美、蕴涵的情,惬意与畅快油然而生,精神上的享受不言而喻。
二、搭建民主之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精神享受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在教學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而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学生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都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们有些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这种在民主平台下的学生广泛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功感,自然就获得了如甘醇般的精神享受。
三、走出封闭,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精神享受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语文学习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获得多方面滋养。
星期天、节假日我经常带领学生走上社会这个大舞台,广泛搜集广告词,宣传标语,让学生归类整理分析,从那些用词简练、生动活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而对那些夸大其词,故弄玄虚的语言予以批判;有些广告语、宣传标语、门牌字号等存在不规范用字,乱用成语等现象,就此,我专门组织了“纠错大行动”,让学生搜集整理,然后在语文活动课上集中展示,纠错、打假。这样的活动使语文与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懂得“生活无处不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我带领学生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去郊外“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山河……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可以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终生难忘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修丽.将快乐带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09(06).
[2]马宝花.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以精神[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