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珂:新环保法只是一个起点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24日,这是一个让周珂和万千环境法学者难忘的日子,《环保法修订案》得到正式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终于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就环保法修订问题,记者采访了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顾问、环保法修订参与专家周珂教授。此次环保法修订是“新常态”下中国环保法律与时俱进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环保新征程的开端。
  环保法修法势在必行
  从2010年开始,大家提到北京,总是会拿雾霾来调侃,北京是新的“雾都”,此时公众才开始感受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但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我国的环境问题就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环境安全的高度,对整个国土、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谈到环保法修法的背景,周珂讲了这样一个紧迫的背景,原来在公众的不知不觉中,环境问题对于我国的影响已经如此巨大了。
  “法律的滞后性也是重要的一个背景”,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制定的,到2013年的25年间没有进行过任何修订,其中的法律规定与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严重不协调,无法满足法律调整的基本要求,与现实生活日渐脱节,在功能上基本丧失了作用,就像一部陈旧的机器已经无法正常运转了。“法律在社会上如果失去了权威、尊严,那对于环境法治系统将造成悲剧性的后果。”
  “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环境问题与法律责任相背离程度太大,环境恶化程度又是如此之快”,中国环保法的修改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我们的领导者也认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于2012年将环保法的修订终于纳入了议程,由此,我国的环保法开始了艰难的修订之路。
  “史上最严厉”之路并不好走
  从1989年到2013年如此之久的时间,我国环境保护中所积累的问题,所要突破的难关不计其数,环境法律责任的严格与强化必定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政府部门、企业、甚至是公众的反对都是造成这些年环保法未能安排到修改议程的原因。此次环境保护法得以顺利修订,可见中央在修订环保法上下了巨大的决心。在新环保法的修订过程中,周珂等法学学者为推动新环保法的诞生,做了大量工作。自2011年环保法修订正式启动,共经历四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才最终尘埃落定。
  2008年,环保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评估现行环保法实施情况的时候,周珂就参与其中。他组织人民大学研究团队调研后认为,应以修订的方式对环保法进行全面修改,并提出了环保法修改的意见。
  2010年,由有关立法部门主导的环境保护法一审修订稿,要求小修小改,学者们的意见被认为“不现实”而被否定。这引起了学者们的焦虑与愤怒,“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学者们希望修法能够修得好、修得值得”,因此北京的学者抵制小修小改,“我们如果支持这种修法方式的话,对环境法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由于学者们的坚持和新一届中央领导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迎来了新的转机。全国人大法工委高度重视学者的意见,时任法工委法案室主任袁杰亲自参加了北京学者组织的几乎所有重要的环保法研讨会议。在环境保护法的四审稿中,学者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区域限批制度、联防联控、生态红线等一些原来被认为不太可能被写入的制度也进入了环保法,中国的环保法终于完成了“大步跑”。
  新环保法突破明显
  周珂认为过去环保法的问题包括:软、偏、窄三个方面,环保法的修订也主要围绕着这三方面来提出解决办法,同时也是环保法修订的亮点所在。所谓“软”是过去的环境法律责任过轻,新的环保法增加了许多的新制度:“按日计罚”、“区域环境限批”、“总量控制”、“生态红线”,甚至规定了四种带有故意性质的行为可以拘留,“这是环保法首次直接规定可以追究对人身限制的处罚,尽管学者们对拘留的理解不同,但不能否认的是新环保法的力度大大增加了。”由此,新环保法也得到了“史上最严格”的称号。
  所谓“偏”的问题,是此次环保法修订最大的亮点。“过去环保法强调行政管理,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偏’是因为所有问题都认为是老百姓、企业的问题,只要管好企业、老百姓,问题就能解决。但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者。”环保法应该是政治性的、政策性的,是约束政府行为的,而过去的环保法管理者是不承担责任的。“环保法修订一审草案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决心把政府环境责任作为法的重点”,新的环保法“有人概括七十多条有一半以上都是与加强政府环境责任相关联的”,如明确了环保直接与地方政府干部考评挂钩、列举了监管部门的九种失职渎职行为,并规定了严厉的行政问责措施等,使我们的环保法走向了正确的轨道。
  而“窄”的问题则是改变过去环保法就是环保部门在单打独斗的局面,“过去环保法就是一条线——政府管企业,而这条线主要体现在环保部门的功能上,这就非常窄了。”国外环境保护在法律上特别强调“公共治理”,即环境保护至少有三方面的主体——政府、企业、公众,都要参与,法律要赋予他们权利和责任。“新环保法中,我们特别强调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综合手段的运用,像“企业黑名单制”等手段使我们的手段更丰富不像过去那么‘窄’了。”新环保法与国际接轨,构建多元治理、公共治理的模式,综合手段的运用大大扩宽了我们治理的维度 。
  环保法的地位要与时俱进
  新的环保法虽然开始实施了,但环保法的地位这个历史问题仍然值得认真思考与对待。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法的地位明显处于较低的水平。周珂称,1979年制定环保法的时候,它就带有“母法”的性质,其它专项法都由它派生出来。但由于当时立法的时机带有超前性质,就在立法程序上采取了更便捷的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这是特定历史背景造成的。而1989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时刻,环保法的地位不可能过高,就仍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这样一来从《立法法》的角度,逻辑上有些人就不承认环保法“母法”的地位,环境专项法依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根据《立法法》相关法条规定:中国的法律分为两种,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如刑法、民法、经济法等;二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地位事实上显然是低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环保法牵涉到与其它相关法律相协调的问题的时候,无法做到全面的“融入”,而新常态的发展要求是:“其它领域要与生态文明相融入”。   因此,新环保法在修订时,许多专家呼吁“升格”环保法的地位,但由于中国立法有按照立法计划进行的传统,没有过升格法律地位的先例,此次修法并未提升环保法的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评价环保法是“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这被认为是“变通”地“升格”了环保法的地位,但周珂讲我们还是要通过各专项法立法中明确环保法的上位法依据、在许多制度上明确环保法地位等方法“倒逼”环保法变成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这对我国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环保法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是令我们欣喜的,“经济新常态”的提出,表明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发展的稳定期,但我们却越来越怀念没有“雾霾”的蓝天。“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应当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环保法是‘经济新常态’的一种保证,否则污染、破坏资源都会导致经济的不可持续性”,新环保法只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个开端,环保的道路还有很长,我们还面临非常艰巨的环保任务。
  我国如今还存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新时期是必须要进行转型的。新环保法中提出“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取消了“限期治理”制度,也表明了我们治理环境问题的强硬态度。这对国家和政府也提出了很高要求,李克强总理谈到环境保护将要大力推行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所有污染物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由污染治理企业负责进行治理。这就需要政府财政补贴与政策扶持,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将面临关门的命运,由此对经济、就业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政府承担责任。
  其次,环境专项法要严格依照环境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环保法与其它领域法的衔接问题还是我们在今后的法律制定、政策配合上要重点关注的,这不仅对环境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建设也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在环境专项法的制定上要严格遵循新环保法的原则、制度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而不是避重就轻,尽可能压低环保的标准,这样我国的环境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其它的领域法:如民法、刑法等,涉及到环境保护问题,要自觉配合环境保护。
  我们提“新常态”意味着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好的环境为依托的,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今天,我们更要把握机遇,治理环境,为中国经济提供长盛不衰的源动力!
  “为了一棵树的尊严,和一朵花的芬芳,他们各显其能,为天空代言,为河流请命!面对少数人的贪婪,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他们共同努力,用一部法律的修订去卫护这一片青山绿水!”这是2014年12月4日,周珂荣获“CCTV年度法治人物”时的颁奖词,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周珂这样的学者在为环保、为中国的法律的进步在倾其全力贡献。
  法律,不仅仅是用来评判和执行人间纠纷的手段,在冰冷刻板的法律条文背后,不是理性标准和刻意束缚,而是人类对道德良知的感性的渴望,更是需要一代代人的牺牲来换取的在法律律条上的点滴完善和进步。也许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还不是那么健全,但新常态下中国依法治国的步伐会不断加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寻适合中国的法律道路,新环保法只是一个起点,在新常态下的中国法治的发展,也将会一往无前,中国环保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初,李培林首次提出“社会转型”理论,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一般人认为,就影响中国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力量而言,存在着两只手:一只是有形的手——政府干预,一只是无形的手——市场调节。李培林认为,实际上,由于中国正处于一个结构转型时期,并且中国经济处于涵义更加广泛的非平衡状态,因而对于中国来说,还存在着“第三只手”即“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就是社会结构转型。  而今,“社
期刊
在陕西代表团驻地,本刊记者见到了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上官吉庆。他是陕西人,普通话里不时带出几句浓浓的乡音。只要有记者围着他采访,他有问必答,言谈质朴,在很多记者看来,这个代表不“油滑”。  上官吉庆一再告诉记者,不要宣传他个人,宣传宝鸡可以。的确,媒体对于宝鸡的宣传并不多,宝鸡是值得介绍和宣传的。而作为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从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宝鸡这座古老而文化厚重的城市。
期刊
“空气污染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2014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感叹。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据几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环境保护”仍旧上榜最受关注十大话题。从2005年首提“生态文明”概念,到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出生态新政,中国高层的战略选择明确: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期刊
新年伊始,2015年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丝毫不见北方冬天的冷意。位于北京东四十条边上的保利剧院酒店,茶苑幽静,笔者如约见到了广西柳州市政协委员、澳门广西同乡会副理事长、澳门俄罗斯文化协会副会长邵该荣先生。  眼前的邵该荣,一米八多的个子,温文尔雅,待人谦和,谈吐高雅,此次专程飞抵北京筹备成立中华文明促进会事宜。他的普通话比较流利,语速不紧不慢,茶室温润的灯光透过金边眼镜,脸上呈现的微笑显得格外憨厚
期刊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早年创作的一首题画诗《画鹰》,描述了画家笔下的苍鹰一竦劲身要攫获狡兔,双目侧视威猛下驯的景象。画中的鹰栩栩如生,仿佛真鹰呼之欲出,一片风霜肃杀之气,令人不寒而栗。这样的雄鹰,应当早日放飞搏击凡鸟,血战除庸!此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期刊
社会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稳定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因此,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都非常关注和投入巨资改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东方惠乐2014年在原有的循环养老模式基础上,升级为“智慧循环”模式,这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简单叠加,而是具有极其重要,甚至是跨时代的意义。东方惠乐智慧循环养老是“一码在手、智慧养老;休闲养生、循环享老
期刊
在古色古香、熙来攘往的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街口,有一家画店,牌匾上的三个大字“宏宝堂”格外醒目。这幅牌匾由刘炳森先生亲笔所题,“宏宝堂”的名字则是由艺术大师李燕所取。这里不仅汇萃了欧阳中石、沈鹏、刘炳森、李铎等著名书画家的精品,也汇集了活跃于书画界的大批中青年书画家的独创力作。  春节前,记者在这里采访了宏宝堂的“堂主”程茂全先生。程茂全,字淳一,出身于书画世家的他,自幼习书,书法功底深厚,独具一格;
期刊
在辽阔无垠的新疆大地上,雪山矗立,草原苍茫,更有沙漠起伏,戈壁千里,绿洲长河,万千地貌所赋予的别样美景在此交相辉映。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孕育出了当地人热情豪放的性格。自古以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在这里聚集融合,形成了新疆独特的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域特色。然而千百年来,新疆很多地方还过着原始的生活,生产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在全国其他省份之后。如果历史可以轮回,地域辽阔的新疆大地,还是一派大漠孤烟
期刊
执着创业,20年铸就成功企业家  1974年,虎年,农历腊月的傍晚时分,杜锦群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孩提时听算命先生说,依据出生的时间判断,他属于劳碌奔波的命。  杜锦群很认可这个说法,因为现实已经佐证。40年来,他从成长到创业,一直在四处奔波。获得小小的成功时,他总认为自己还很普通平庸,生活还不够如意,更不能知足常乐。  虽然已经跻身成功的企业家,但回首成长之路,一切仍历历在目
期刊
他是我国第一个提出以“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研究毛体书法的青年书法艺术家;他的作品曾被中央办公厅、外交部、文化部、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以及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等收藏;他的书法纵逸奔放,严整秀丽,豪放中不失婉约,雄强中又显柔情。他就是我们要访谈的青年书法艺术家高进军先生。   高进军先生是山东人,1973年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虽然年轻,但他研究毛体书法已有20年之久。他将书法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