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通过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课教学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促使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能掌握一到二项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
体育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来制定教学方针。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生体育观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身体素质,这成为今天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中学生教学法 体育兴趣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现状
(1)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责任,而且担负着增强学生素质的使命。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涌现了新的教学思路,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技能为目的,建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体系。
(2)据本校学生体育素质(50m、立定跳运、实心球)测试,结果发现,测试不及格率为20.8%,特别是实心球35%的学生不能达标,部分学生出现偏项,反映出学生体育素质较低。由于学生体育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教学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锻炼所需要的技术、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从表1调查结果表明,女生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为:不爱运动,运动能力太差,找不到适合的项目。男生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为:运动的能力太差,找不到适合的项目。男女生存在相同的选择是运动能力太差,找不到适合的项目。
2.分层选项教学法的优点
分层选项教学法是在学校根据学生自愿和兴趣爱好的原则上,让学生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内容和锻炼小组,以学生实际水平划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1)基本素质分组。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熟练组,即已熟练掌握所学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做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拓宽和发展。提高组即基本掌握所学动作技术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提高技术动作。基础组即没有掌握所学基本技术动作,教师着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技术动作教学。
(2)教学过程多层次。教师根据学生运动差异把学生分成多个不同层次,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讲授最基础的前提下,教师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异步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练习手段,训练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
(3)注重学生体育活动志向类型和体育活动模式
表3表明,女生对体育模式选择是:活动有同伴参与、运动量适中、活动属于消遣娱乐性。男生对体育模式选择则是:有同伴参与、竞技运动。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都非常乐意与同伴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该积极诱导学生组成体育兴趣小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竞赛,充分体现团结精神。
(4)教学形式多样化。
体育分层选项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要,选择个人喜爱项目和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学会体育的基本锻炼方法,掌握有关体育科学的健身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参加不同层次锻炼。
通过表4的调查统计,课程改革前,男生的兴趣项目主要是篮球和足球,女生的兴趣项目是乒乓球、羽毛球、舞蹈。男女生均偏爱球类项目,尤其男生最喜爱篮球,女生最喜爱羽毛球。加上学校每年要举行篮球比赛,因此,男生平时对篮球项目练习也较多,对篮球的兴趣也高,而对田径等身体素质项目的兴趣降低了。这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就达不到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后,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学生对各项的兴趣爱好都比较均衡。根据学校的实际困难,(1)把学生分成多个兴趣小组,教师培养兴趣小组长的各种运动技能,各兴趣小组长组织各组成员具体实施各项运动训练;(2)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辅导,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竞技比赛,低层次通过比赛进入高层次水平,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锻炼的意识,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测试评定的分层选项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测试,制定不同的成绩标准。使他们等于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不同层次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现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观点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评价的依据不再仅仅是成绩的高低,而是通过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项目技术,并能借助所掌握的技术进行身体锻炼,所以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打分的时候,重视学生在教学中,其身体素质是不是真的得到了改善。学生都迈相同的步子,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要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又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专项意识、领悟能力、心理素质与刻苦程度等方面差异,加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施加不同的影响,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引导,提供不同的学习上的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有些学生身材不高,在学习跳高、投掷项目相对处于劣势,就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发展专项速度和力量,改进技术,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有个别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练习跳高、跨栏、跳山羊时畏缩不前,就用橡皮筋代替横杆降低高度等手段,减少其畏惧感,同时以言语的鼓励并带动全体同学为该生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忽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他们进行具体的辅导。要善于抓住进步快的后进生典型,以此带动一整班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于基础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在掌握正确动作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使他们达到较高的水平。
体育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来制定教学方针。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生体育观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身体素质,这成为今天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中学生教学法 体育兴趣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现状
(1)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责任,而且担负着增强学生素质的使命。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涌现了新的教学思路,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技能为目的,建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体系。
(2)据本校学生体育素质(50m、立定跳运、实心球)测试,结果发现,测试不及格率为20.8%,特别是实心球35%的学生不能达标,部分学生出现偏项,反映出学生体育素质较低。由于学生体育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教学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锻炼所需要的技术、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从表1调查结果表明,女生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为:不爱运动,运动能力太差,找不到适合的项目。男生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为:运动的能力太差,找不到适合的项目。男女生存在相同的选择是运动能力太差,找不到适合的项目。
2.分层选项教学法的优点
分层选项教学法是在学校根据学生自愿和兴趣爱好的原则上,让学生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内容和锻炼小组,以学生实际水平划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1)基本素质分组。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熟练组,即已熟练掌握所学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做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拓宽和发展。提高组即基本掌握所学动作技术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提高技术动作。基础组即没有掌握所学基本技术动作,教师着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技术动作教学。
(2)教学过程多层次。教师根据学生运动差异把学生分成多个不同层次,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讲授最基础的前提下,教师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异步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练习手段,训练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
(3)注重学生体育活动志向类型和体育活动模式
表3表明,女生对体育模式选择是:活动有同伴参与、运动量适中、活动属于消遣娱乐性。男生对体育模式选择则是:有同伴参与、竞技运动。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都非常乐意与同伴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该积极诱导学生组成体育兴趣小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竞赛,充分体现团结精神。
(4)教学形式多样化。
体育分层选项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要,选择个人喜爱项目和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学会体育的基本锻炼方法,掌握有关体育科学的健身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参加不同层次锻炼。
通过表4的调查统计,课程改革前,男生的兴趣项目主要是篮球和足球,女生的兴趣项目是乒乓球、羽毛球、舞蹈。男女生均偏爱球类项目,尤其男生最喜爱篮球,女生最喜爱羽毛球。加上学校每年要举行篮球比赛,因此,男生平时对篮球项目练习也较多,对篮球的兴趣也高,而对田径等身体素质项目的兴趣降低了。这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就达不到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后,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学生对各项的兴趣爱好都比较均衡。根据学校的实际困难,(1)把学生分成多个兴趣小组,教师培养兴趣小组长的各种运动技能,各兴趣小组长组织各组成员具体实施各项运动训练;(2)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辅导,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竞技比赛,低层次通过比赛进入高层次水平,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锻炼的意识,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测试评定的分层选项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测试,制定不同的成绩标准。使他们等于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不同层次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现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观点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评价的依据不再仅仅是成绩的高低,而是通过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项目技术,并能借助所掌握的技术进行身体锻炼,所以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打分的时候,重视学生在教学中,其身体素质是不是真的得到了改善。学生都迈相同的步子,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要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又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专项意识、领悟能力、心理素质与刻苦程度等方面差异,加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施加不同的影响,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引导,提供不同的学习上的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有些学生身材不高,在学习跳高、投掷项目相对处于劣势,就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发展专项速度和力量,改进技术,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有个别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练习跳高、跨栏、跳山羊时畏缩不前,就用橡皮筋代替横杆降低高度等手段,减少其畏惧感,同时以言语的鼓励并带动全体同学为该生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忽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他们进行具体的辅导。要善于抓住进步快的后进生典型,以此带动一整班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于基础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在掌握正确动作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使他们达到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