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从形式上看与教学内容无关,其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了态度.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这种教育可以说是迁移默化的,很有成效。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转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一直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这对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契机。
【关键词】德育 物理 教学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学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在德育大纲的实施途径上又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与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中。”;“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事实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根据上述精神,本人在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中,认真探索德育渗透的途径,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浅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物理规律本身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哲学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讲天体运动时:“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共发现太阳的九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而第九颗行星冥王星由于轨道离太阳太远最近被排除这个家族,这说明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讲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时,教育学生看任何事物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观点。讲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振子、单摆等知识时,渗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同时还利用物理规律来唤起学生“异想天开”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在讲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电灯的发明,从此人类进入了电的时代。阿基米德在浴室中洗澡,发现身体浸入水中,水就会从盆边溢出,突发灵感:阿基米德定律从此诞生了。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他苦苦思索的“黄冠”之迷,也是流体力学诞生的庆典。“树上苹果掉下总是落向地面”这在大家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在牛顿的眼里却孕育着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加利略在教堂中发现悬挂在天花板上油灯的摆动,惊奇的发现油灯摆动振幅越来越小.可每次摆动的时间却几乎相等。这就是摆的重要特性“等时性”的雏形,由此诞生了世界第一个摆钟。开普勒三定律是开普勒经过长达四年,否定19种假设最后发现的。太阳系中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物。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三、利用物理学家的平生事迹对学生进行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教育
如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员巨将,但他却说“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布鲁诺为了坚持哥自尼“日心说”被当时的天主教活活烧死。居里因为思考问题而惨死在奔跑的马蹄之下。爱因斯坦的大气晚成。卡文迪许由于扭枰实验测得万有引力常数G=6.67x10-~Nm2/kg被誉为“能测出地球质量的人”。阿基米德只需要一根足够长的木棒而成为能“撬起地球”的人。而他研究发明的硝酸甘油被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此阿基米德悔恨终生。我国国家功勋钱学森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冲破美帝国主义长达五年的层层封锁,依然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内容,讲课时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介绍给学生。科学家的那种勤奋、刻苦、灵活、持久、为科学真理不为强暴而献身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在我教的学生中,也有出国的,但他们都表示,到国外只是充电,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更好地报效祖国。
四、利用我国科技发展巨大成就,进行爱国情感熏陶
讲授各文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配置课本前页的彩图和插图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例如:利用图象再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万众欢呼、激动人心的情景,学生也为之激动,引起了极好的感情共鸣。1970年4月,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的事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发、日、之后第五个拥有研究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2003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宇航飞船首次把杨利伟送上太空,创下了宇航飞船载人的历史。2007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东方红一号、宇宙飞船、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加强。这些重大事件,学生耳闻目睹、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就要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 物理 教学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学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在德育大纲的实施途径上又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与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中。”;“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事实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根据上述精神,本人在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中,认真探索德育渗透的途径,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浅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物理规律本身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哲学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讲天体运动时:“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共发现太阳的九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而第九颗行星冥王星由于轨道离太阳太远最近被排除这个家族,这说明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讲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时,教育学生看任何事物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观点。讲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振子、单摆等知识时,渗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同时还利用物理规律来唤起学生“异想天开”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在讲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电灯的发明,从此人类进入了电的时代。阿基米德在浴室中洗澡,发现身体浸入水中,水就会从盆边溢出,突发灵感:阿基米德定律从此诞生了。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他苦苦思索的“黄冠”之迷,也是流体力学诞生的庆典。“树上苹果掉下总是落向地面”这在大家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在牛顿的眼里却孕育着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加利略在教堂中发现悬挂在天花板上油灯的摆动,惊奇的发现油灯摆动振幅越来越小.可每次摆动的时间却几乎相等。这就是摆的重要特性“等时性”的雏形,由此诞生了世界第一个摆钟。开普勒三定律是开普勒经过长达四年,否定19种假设最后发现的。太阳系中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物。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三、利用物理学家的平生事迹对学生进行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教育
如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员巨将,但他却说“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布鲁诺为了坚持哥自尼“日心说”被当时的天主教活活烧死。居里因为思考问题而惨死在奔跑的马蹄之下。爱因斯坦的大气晚成。卡文迪许由于扭枰实验测得万有引力常数G=6.67x10-~Nm2/kg被誉为“能测出地球质量的人”。阿基米德只需要一根足够长的木棒而成为能“撬起地球”的人。而他研究发明的硝酸甘油被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此阿基米德悔恨终生。我国国家功勋钱学森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冲破美帝国主义长达五年的层层封锁,依然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内容,讲课时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介绍给学生。科学家的那种勤奋、刻苦、灵活、持久、为科学真理不为强暴而献身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在我教的学生中,也有出国的,但他们都表示,到国外只是充电,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更好地报效祖国。
四、利用我国科技发展巨大成就,进行爱国情感熏陶
讲授各文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配置课本前页的彩图和插图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例如:利用图象再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万众欢呼、激动人心的情景,学生也为之激动,引起了极好的感情共鸣。1970年4月,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的事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发、日、之后第五个拥有研究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2003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宇航飞船首次把杨利伟送上太空,创下了宇航飞船载人的历史。2007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东方红一号、宇宙飞船、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加强。这些重大事件,学生耳闻目睹、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就要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