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可以说掌握了白平衡,拍摄出的照片就会拥有更加准确的色彩表现。尤其是在舞台数码摄影上,由于其场所、表演的特定性。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台摄影记者,在拥有数码摄影技巧的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数码器材的各项性能。本文笔者即结合自己的摄影、摄像知识以及多年的舞台拍摄经验,对舞台数码摄影及白平衡的调整策略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舞台;数码摄影;白平衡
舞台数码摄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面对的是表演呈多样化、迅速化、瞬间变化的展现形式中,在可限的场景中去完成你所要抓拍的画面,因此舞台摄影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熟练掌握数码器材的基本性能和技巧,要清楚自己所要表达主题和概念是什么,要做好瞬间抓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及时抓住表演的瞬间,完成你所要表达的人和物,完成你所要表达主题和内容。
在正式舞台拍摄之前,要预先对舞台场地进行了解,尤其是对灯光的布局及照度要了解清楚,对你要拍摄的每个节目出现的时间、场景进行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尤其一定要清楚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是什么,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因此尽可能了解和掌握节目的顺序内容、情节、舞台画面、灯光效果和照度等等,要清楚主要演员的位置和细微的形体动作,尽量多看几次演出,或者多看排练,尤其是彩排,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的实拍做好必要的充分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就绪,下一步就应该是进入实拍了。舞台摄影一般主要是两种内容,其一,是拍摄相对静止的场面和人物;其二,是拍摄形体动作画面比较迅速、比较快,变化多端的场面。拍摄动作幅度比较大场面的时候,一定要预先对好焦点或者确定大致的焦点,然后半按快门,为及时抓拍留有提前量。在动感变化的时候,心里要清晰的知道,你所要突出人物主体、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如果要突出的主体是人物的时候,在灯光效果照亮的瞬间抓拍人物,这时候留下的舞台人物资料表情及动感效果是最理想的。另外通过放大光圈来控制景深,可以调节背景的虚实化,有力的突出你想要的主题画面,很多时候背景的虚化产生的朦胧,会更有一种舞台上的特殊美感。为了达到不同拍摄目的,要适当选择好自己的位置,一般摄影者应该定位在前5排左右,与舞台轴线呈30~60度角,这样得到的舞台作品效果会好一些。要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一般在拍摄舞台画面的时候采取1/60s。拍摄舞台动作剧烈变化,如旋转、跳跃等的时候,一般快门速度不低于1/250s.感光度一般最高不超过1000,否则噪点会让你拍出的舞台作品颗粒过大,会让你的作品画面严重失真,甚至惨不忍睹。在拍摄过程中,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现场拍摄失真、甚至是失误,这将是后期制作所无法还原和弥补的,因此能准确反映原始的画面和色彩,对拍摄的理想舞台作品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是万万不可忽略的。为了进一步保证色彩不失真的还原,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经常常采用“自动白平衡”模式,如何利用好“白平衡”的功能,我们还要对数码摄影色彩的色温有所了解。色温的定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称它为低色温,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称它为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一般日常色温的变化如下: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日出前和日出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如同涂了一层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
当太阳光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要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要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要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一般最常用的数码相机普遍设在自有的“白平衡”全自动功能上自行处理中。照片功能一般设置成ra+jpg格式上,因为raw文件格式的好处是“白平衡”功能是兼容的,因此利用这种兼容“白平衡”功能,会很轻松的完成理想的“白平衡”处理,得到理想和不失真的摄影色彩作品,这也对后期艺术档案的Photoshop.CS制作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很多专业摄影人员中,很多时候也是不采用自动“白平衡” 处理的,而是应用手动的“白平衡”处理,那是因为专业的数码摄影师对色彩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理解,为了进一步突出自己的创作主体,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创意有着独到的思想体现渗入,刻意的让画面故意偏置某种色彩而达到专业特效的色彩要求作品。所以采用了自己设定“白平衡”的手法去完成作品。
一般情况下色温模式的运用尽量按整体色调趋向运用。所以数码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讲,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而不被自动“白平衡”所限制,一般是不使用自动“白平衡”的,因为凭着专业摄影师的实际经验采用手动“白平衡”会更得心应手,所得到的效果要好于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拍出的效果。
作者简介:陈晓民,男,就职于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传媒系
(作者单位: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传媒系)
【关键词】 舞台;数码摄影;白平衡
舞台数码摄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面对的是表演呈多样化、迅速化、瞬间变化的展现形式中,在可限的场景中去完成你所要抓拍的画面,因此舞台摄影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熟练掌握数码器材的基本性能和技巧,要清楚自己所要表达主题和概念是什么,要做好瞬间抓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及时抓住表演的瞬间,完成你所要表达的人和物,完成你所要表达主题和内容。
在正式舞台拍摄之前,要预先对舞台场地进行了解,尤其是对灯光的布局及照度要了解清楚,对你要拍摄的每个节目出现的时间、场景进行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尤其一定要清楚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是什么,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因此尽可能了解和掌握节目的顺序内容、情节、舞台画面、灯光效果和照度等等,要清楚主要演员的位置和细微的形体动作,尽量多看几次演出,或者多看排练,尤其是彩排,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的实拍做好必要的充分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就绪,下一步就应该是进入实拍了。舞台摄影一般主要是两种内容,其一,是拍摄相对静止的场面和人物;其二,是拍摄形体动作画面比较迅速、比较快,变化多端的场面。拍摄动作幅度比较大场面的时候,一定要预先对好焦点或者确定大致的焦点,然后半按快门,为及时抓拍留有提前量。在动感变化的时候,心里要清晰的知道,你所要突出人物主体、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如果要突出的主体是人物的时候,在灯光效果照亮的瞬间抓拍人物,这时候留下的舞台人物资料表情及动感效果是最理想的。另外通过放大光圈来控制景深,可以调节背景的虚实化,有力的突出你想要的主题画面,很多时候背景的虚化产生的朦胧,会更有一种舞台上的特殊美感。为了达到不同拍摄目的,要适当选择好自己的位置,一般摄影者应该定位在前5排左右,与舞台轴线呈30~60度角,这样得到的舞台作品效果会好一些。要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一般在拍摄舞台画面的时候采取1/60s。拍摄舞台动作剧烈变化,如旋转、跳跃等的时候,一般快门速度不低于1/250s.感光度一般最高不超过1000,否则噪点会让你拍出的舞台作品颗粒过大,会让你的作品画面严重失真,甚至惨不忍睹。在拍摄过程中,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现场拍摄失真、甚至是失误,这将是后期制作所无法还原和弥补的,因此能准确反映原始的画面和色彩,对拍摄的理想舞台作品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是万万不可忽略的。为了进一步保证色彩不失真的还原,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经常常采用“自动白平衡”模式,如何利用好“白平衡”的功能,我们还要对数码摄影色彩的色温有所了解。色温的定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称它为低色温,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称它为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一般日常色温的变化如下: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日出前和日出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如同涂了一层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
当太阳光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要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要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要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一般最常用的数码相机普遍设在自有的“白平衡”全自动功能上自行处理中。照片功能一般设置成ra+jpg格式上,因为raw文件格式的好处是“白平衡”功能是兼容的,因此利用这种兼容“白平衡”功能,会很轻松的完成理想的“白平衡”处理,得到理想和不失真的摄影色彩作品,这也对后期艺术档案的Photoshop.CS制作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很多专业摄影人员中,很多时候也是不采用自动“白平衡” 处理的,而是应用手动的“白平衡”处理,那是因为专业的数码摄影师对色彩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理解,为了进一步突出自己的创作主体,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创意有着独到的思想体现渗入,刻意的让画面故意偏置某种色彩而达到专业特效的色彩要求作品。所以采用了自己设定“白平衡”的手法去完成作品。
一般情况下色温模式的运用尽量按整体色调趋向运用。所以数码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讲,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而不被自动“白平衡”所限制,一般是不使用自动“白平衡”的,因为凭着专业摄影师的实际经验采用手动“白平衡”会更得心应手,所得到的效果要好于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拍出的效果。
作者简介:陈晓民,男,就职于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传媒系
(作者单位: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传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