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诚信缺失是由于从众心理而导致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专门通过访谈、讨论的形式,对诚信缺失中的从众心理作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杜绝从众心理导致诚信缺失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从众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从众及其影响力
鲁迅先生曾谈到中国人的一个普遍现象:你往地上吐一口口水,然后你一动不动的站在那盯着,不一会就会聚集很多人来“观看”。这种现象就是从众。从众是人们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是指个体的认知、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众压力的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除了积极的影响,从众更多的是一种消极的追求心态平衡的表现。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是好,我自己没有吃亏;是坏,大家都吃亏,自己吃亏也就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一面就是使更多的大学生抑制个性的发展,束缚思维,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中的从众行为
我们专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讨论等形式,对诚信缺失行为中的从众心理作了深入的调查,通过分析认为有65%的同学的诚心缺失行为是从众心理而导致的,而访谈结果更惊人,其中有87%的人认为大学生失去诚信是“从众心理”在作怪。现就大学生诚心缺失中的从众行为作一综述:
2.1考试不诚信
“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在访谈中还有同学如此说,我不赞成作弊,但不排除我自己作弊的可能性。也有同学说,在考场中发现作弊行为,我会装作没看见,但是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平衡。
2.2生活不诚信
在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诚信的行为,如:借钱不还,问:为什么不还?答:别人借我的也没还,我当然也不还;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问:既然做不到,为什么要答应?答:面子嘛,要撑场面,很多人都这样;手机恶意欠费,问:既然付不出信息费,为什么要用手机呢?答:大家都用,有钱也不想充,大家都欠,自己不欠划不来;等等这些不诚信行为大多都是从众原因导致的。
2.3助贷不诚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贫困学生,各种名目的助学金、助学贷款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贫困生也反而越来越多。在贫困学生中充斥着很多假贫困生,他们伪造家庭贫困证明,骗取助学金、助学贷款的事例不胜枚举。
2.4就业不诚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履历造假。在对三年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问到在准备自荐书时是否会夸大其词或者凭空捏造,有47.5%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问及“如何看待履历造假现象”,有48%的人认为是“无奈之举。”(2)毁约有理。在签约时,80%的同学认为自己可能会和几个单位签约,问及“在与一个单位签约后,有一个条件更优越的单位要招聘你,你怎样选择”,有62%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都是这样。
3 走出从众,还诚信一片蓝天
3.1强化自我意识,保持个性本色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走出从众,必须强化自我意识,强化自己的个性特色。
3.2建立自信,克服畏难思想
很多大学生从众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等各方面不肯定,只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因此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其实很多事,做起来要比想象的要简单、顺利的多。
3.3创新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盲目从众意味着没有个性,更不可能提出什么创造性的见解。所以从独立思考问题开始,独特、创新、有见地才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处事方式。
3.4扬长避短,善用从众
很多大学生从众的直接体现便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狀况失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善用从众,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优化群体结构,防止其消极作用。
在短短几年大学生涯中,大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走出由于从众而带来的消极影响,活出自己,活出个性,还诚信一片蓝天。
基金项目本文是阿坝师专校级课题,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立项时间:2006年6月;项目编号:ASC06-08。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6.
[2] 张俊.诚信教育在国外[J].当代学生,2006(5):58.
[3] 陶国富,徐大建.珍惜人生——当代大学生伦理案例评析[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2.
[4] 郑日昌.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8.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从众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从众及其影响力
鲁迅先生曾谈到中国人的一个普遍现象:你往地上吐一口口水,然后你一动不动的站在那盯着,不一会就会聚集很多人来“观看”。这种现象就是从众。从众是人们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是指个体的认知、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众压力的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除了积极的影响,从众更多的是一种消极的追求心态平衡的表现。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是好,我自己没有吃亏;是坏,大家都吃亏,自己吃亏也就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一面就是使更多的大学生抑制个性的发展,束缚思维,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中的从众行为
我们专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讨论等形式,对诚信缺失行为中的从众心理作了深入的调查,通过分析认为有65%的同学的诚心缺失行为是从众心理而导致的,而访谈结果更惊人,其中有87%的人认为大学生失去诚信是“从众心理”在作怪。现就大学生诚心缺失中的从众行为作一综述:
2.1考试不诚信
“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在访谈中还有同学如此说,我不赞成作弊,但不排除我自己作弊的可能性。也有同学说,在考场中发现作弊行为,我会装作没看见,但是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平衡。
2.2生活不诚信
在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诚信的行为,如:借钱不还,问:为什么不还?答:别人借我的也没还,我当然也不还;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问:既然做不到,为什么要答应?答:面子嘛,要撑场面,很多人都这样;手机恶意欠费,问:既然付不出信息费,为什么要用手机呢?答:大家都用,有钱也不想充,大家都欠,自己不欠划不来;等等这些不诚信行为大多都是从众原因导致的。
2.3助贷不诚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贫困学生,各种名目的助学金、助学贷款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贫困生也反而越来越多。在贫困学生中充斥着很多假贫困生,他们伪造家庭贫困证明,骗取助学金、助学贷款的事例不胜枚举。
2.4就业不诚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履历造假。在对三年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问到在准备自荐书时是否会夸大其词或者凭空捏造,有47.5%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问及“如何看待履历造假现象”,有48%的人认为是“无奈之举。”(2)毁约有理。在签约时,80%的同学认为自己可能会和几个单位签约,问及“在与一个单位签约后,有一个条件更优越的单位要招聘你,你怎样选择”,有62%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都是这样。
3 走出从众,还诚信一片蓝天
3.1强化自我意识,保持个性本色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走出从众,必须强化自我意识,强化自己的个性特色。
3.2建立自信,克服畏难思想
很多大学生从众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等各方面不肯定,只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因此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其实很多事,做起来要比想象的要简单、顺利的多。
3.3创新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盲目从众意味着没有个性,更不可能提出什么创造性的见解。所以从独立思考问题开始,独特、创新、有见地才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处事方式。
3.4扬长避短,善用从众
很多大学生从众的直接体现便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狀况失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善用从众,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优化群体结构,防止其消极作用。
在短短几年大学生涯中,大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走出由于从众而带来的消极影响,活出自己,活出个性,还诚信一片蓝天。
基金项目本文是阿坝师专校级课题,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立项时间:2006年6月;项目编号:ASC06-08。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6.
[2] 张俊.诚信教育在国外[J].当代学生,2006(5):58.
[3] 陶国富,徐大建.珍惜人生——当代大学生伦理案例评析[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2.
[4] 郑日昌.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