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我国广大农村孩子的教育重任,但他们工资待遇、社会地位较低,工作条件差,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职业心理问题。因此,如何维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健康便格外受关注。本文主要从员工帮助计划(EAP)的角度对维护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提出一点对策,希望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EAP;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员工帮助计划(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诊断、评估、专业指导等,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从而改善企业的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一般而言,EAP解决的问题主要包含:工作压力、心理问题、法律纠纷、灾难事件的应对等。
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职业适应力。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教师规定了诸多内容,赋予很高的期望值,给教师职业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我国现有80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职业心理健康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各种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所以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维护其职业心理健康,以便让他们更好的建设我国教育事业这座大厦。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存在的职业心理问题
(一)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1]我国现约有800万农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项对安徽省某县279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2]
(二)教师流失
教师流失是指在职教师由所任教的地区、部门、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部门、学校。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项对河南开封某县的调查显示,从2002年到2005年暑期,流出这两个地区的教师共118人,流失率达11.2%。教师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现象明显,流往其他职业现象也很明显。[3]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一项对安徽47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其中,有心理问题的占33.19%,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8.07%,在单一因子上的严重程度最高的达7.78%。[4]由此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很突出。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职业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首先,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事业的最基层,工资普遍较低。一项对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57.1%,其中230元以下的占到了24.4%,而且有时连这微薄的工资还经常不能及时、足额的发放。[5]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出身于农村,家里希望他们通过拼搏读书后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的农村教师,他们不但不能做到这些,甚至有的连找对象都难以找到,这极大的扼杀了他们的教育热忱。
(二)自我价值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首先,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差,主要表现在教育设施和教学教材的缺乏。调查发现,有70.8%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充足的参考资料;有74.2%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材料与仪器。[5]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进修和培训。这不利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价值的升華,给他们的职业心理带来了极大地的负面影响。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由于农村中小学的规模小,编制少,教师每周实际上课节数多达20多节。[6]最后,农村中小学缺乏良好的组织文化,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调查发现有61.5%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决策。[5]这使得教师们缺乏归宿感,淡化了他们的组织承诺。这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一个重大原因。
(三)社会期望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首先,一方面,人们赋予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却又被人们看不起,他们只能低着头,在最光荣的职业里做着最“下贱”的工作,并必须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这必然导致他们心理失衡,进而产生教育情感的枯竭。其次,在高呼素质教育的同时,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农村中小学教师们不得不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采取题海战术,每天加班给学生补课,改作业。这种教育模式不但给教师带来工作压力,同时也使他们产生角色冲突。
三、从EAP的视角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教师产生职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家庭因素。如家庭收入、抚养父母、养育子女、婚姻等;二是与工作有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如失业威胁、工作不适合、超负荷工作等;三是个人因素。如追求完美、对压力的承受力较差、价值取向等。因此,EAP不仅要解决教师本人的问题,还应帮助其家属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家庭的关怀
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尤其那些单职工教师更是如此。为了贴补家计,他们不得不在暑假期间参加农业生产。这样,他们既不能利用有效的时间“充电”,又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利于他们健康职业心理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他们的工资,让他们的收入在当地或同行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其次,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子女入学的帮扶政策。适当的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龄、绩效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对其学子女的升学进行降分录取,减免其子女部分学杂费。只有解决了其子女的学习问题,才能让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事业当中。
再次,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家属提供医保和社保。医保和社保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定心丸,也是影响他们职业健康的关键要素。尤其是为单职工的配偶提供就业指导或失业补助,能有效的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二)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关怀
担负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顶梁柱。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关怀,让他们真正成为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
首先,要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深造的机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备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这就要求国家拨发专项资金来修复教学楼、校舍、图书馆,完备教学教材、教学仪器等以保障正常教学的开展。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为教师提供免费进修深造的机会,尤其是提供给年轻教师。
其次,要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这将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过大的工作压力会让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造成教师的流失。而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教师职业胜任力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关键。
再次,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乡镇为单位给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咨询,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可以调职或留职就医。
最后,要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提高学校领导方式的民主性。良好的校园组织文化有利于教师之间在学术、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民主公开的领导方式则有利于维护农村教师的话语权,提高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职业承诺,减少教师的流失。
(三)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关怀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消除“读书无用论”。教师是知识和经验的传承者,是提高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主力军。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当今人才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教师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广大的农村,他们却被人瞧不起。原因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过于追求城市化、办学体制僵化、培养模式单一,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使得农村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造成教育无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大量农村毕业生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所以农民对教育感到失望,自然也就不会“尊师重教”。所以要做到“尊师重教”,彻底消除“读书无用论”,还得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我们教育的实用性,使其能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服务。
2.以宽容的心对待教师,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压力。教师和我们一样也是凡人,就都会出错,都有不足之处。我们对他们不能过于求全责备,更不能以我们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因为这群教师的工作条件还相当艰苦,再加上学校提供的进修机会很少,以致农村的教学质量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孩子在学习上比城市孩子有更多的障碍。这就要求农民家长们给予教师们跟多的理解和支持,适当的参于和关心孩子的学习,帮助教师解决好教与学、学与用的冲突,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而不应该一味的埋怨教师。
总之,维护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重点是维护其心理和行为的健康,而要维护他们心理和行为健康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跟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Byrne BM.The M 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esting for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secondary 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3, 66(3):197-212.
[2]桑青松,黄卫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10(10):45-47.
[3]马莉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调查及對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50-51.
[4]任其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6(3):37-42.
[5]常宝宁,吕国光.西北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调查研究[J].教育科2006,12(6):61-64.
[6]冉祥华.农村中小学教师困境与问题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3).
关键词:EAP;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员工帮助计划(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诊断、评估、专业指导等,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从而改善企业的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一般而言,EAP解决的问题主要包含:工作压力、心理问题、法律纠纷、灾难事件的应对等。
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职业适应力。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教师规定了诸多内容,赋予很高的期望值,给教师职业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我国现有80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职业心理健康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各种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所以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维护其职业心理健康,以便让他们更好的建设我国教育事业这座大厦。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存在的职业心理问题
(一)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1]我国现约有800万农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项对安徽省某县279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2]
(二)教师流失
教师流失是指在职教师由所任教的地区、部门、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部门、学校。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项对河南开封某县的调查显示,从2002年到2005年暑期,流出这两个地区的教师共118人,流失率达11.2%。教师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现象明显,流往其他职业现象也很明显。[3]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一项对安徽47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其中,有心理问题的占33.19%,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8.07%,在单一因子上的严重程度最高的达7.78%。[4]由此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很突出。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职业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首先,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事业的最基层,工资普遍较低。一项对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57.1%,其中230元以下的占到了24.4%,而且有时连这微薄的工资还经常不能及时、足额的发放。[5]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出身于农村,家里希望他们通过拼搏读书后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的农村教师,他们不但不能做到这些,甚至有的连找对象都难以找到,这极大的扼杀了他们的教育热忱。
(二)自我价值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首先,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差,主要表现在教育设施和教学教材的缺乏。调查发现,有70.8%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充足的参考资料;有74.2%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材料与仪器。[5]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进修和培训。这不利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价值的升華,给他们的职业心理带来了极大地的负面影响。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由于农村中小学的规模小,编制少,教师每周实际上课节数多达20多节。[6]最后,农村中小学缺乏良好的组织文化,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调查发现有61.5%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决策。[5]这使得教师们缺乏归宿感,淡化了他们的组织承诺。这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一个重大原因。
(三)社会期望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首先,一方面,人们赋予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却又被人们看不起,他们只能低着头,在最光荣的职业里做着最“下贱”的工作,并必须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这必然导致他们心理失衡,进而产生教育情感的枯竭。其次,在高呼素质教育的同时,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农村中小学教师们不得不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采取题海战术,每天加班给学生补课,改作业。这种教育模式不但给教师带来工作压力,同时也使他们产生角色冲突。
三、从EAP的视角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教师产生职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家庭因素。如家庭收入、抚养父母、养育子女、婚姻等;二是与工作有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如失业威胁、工作不适合、超负荷工作等;三是个人因素。如追求完美、对压力的承受力较差、价值取向等。因此,EAP不仅要解决教师本人的问题,还应帮助其家属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家庭的关怀
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尤其那些单职工教师更是如此。为了贴补家计,他们不得不在暑假期间参加农业生产。这样,他们既不能利用有效的时间“充电”,又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利于他们健康职业心理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他们的工资,让他们的收入在当地或同行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其次,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子女入学的帮扶政策。适当的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龄、绩效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对其学子女的升学进行降分录取,减免其子女部分学杂费。只有解决了其子女的学习问题,才能让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事业当中。
再次,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家属提供医保和社保。医保和社保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定心丸,也是影响他们职业健康的关键要素。尤其是为单职工的配偶提供就业指导或失业补助,能有效的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二)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关怀
担负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顶梁柱。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关怀,让他们真正成为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
首先,要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深造的机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备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这就要求国家拨发专项资金来修复教学楼、校舍、图书馆,完备教学教材、教学仪器等以保障正常教学的开展。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为教师提供免费进修深造的机会,尤其是提供给年轻教师。
其次,要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这将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过大的工作压力会让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造成教师的流失。而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教师职业胜任力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关键。
再次,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乡镇为单位给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咨询,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可以调职或留职就医。
最后,要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提高学校领导方式的民主性。良好的校园组织文化有利于教师之间在学术、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民主公开的领导方式则有利于维护农村教师的话语权,提高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职业承诺,减少教师的流失。
(三)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关怀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消除“读书无用论”。教师是知识和经验的传承者,是提高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主力军。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当今人才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教师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广大的农村,他们却被人瞧不起。原因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过于追求城市化、办学体制僵化、培养模式单一,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使得农村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造成教育无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大量农村毕业生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所以农民对教育感到失望,自然也就不会“尊师重教”。所以要做到“尊师重教”,彻底消除“读书无用论”,还得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我们教育的实用性,使其能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服务。
2.以宽容的心对待教师,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压力。教师和我们一样也是凡人,就都会出错,都有不足之处。我们对他们不能过于求全责备,更不能以我们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因为这群教师的工作条件还相当艰苦,再加上学校提供的进修机会很少,以致农村的教学质量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孩子在学习上比城市孩子有更多的障碍。这就要求农民家长们给予教师们跟多的理解和支持,适当的参于和关心孩子的学习,帮助教师解决好教与学、学与用的冲突,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而不应该一味的埋怨教师。
总之,维护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重点是维护其心理和行为的健康,而要维护他们心理和行为健康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跟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Byrne BM.The M 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esting for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secondary 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3, 66(3):197-212.
[2]桑青松,黄卫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10(10):45-47.
[3]马莉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调查及對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50-51.
[4]任其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6(3):37-42.
[5]常宝宁,吕国光.西北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调查研究[J].教育科2006,12(6):61-64.
[6]冉祥华.农村中小学教师困境与问题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