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写、唱、演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注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在每节课当中有自己的收获,有收获的成就感、成功感。成功带给学生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学生学习知识是从听开始的,听见了且听懂了,便学会了。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与技巧,在课堂上我根据需要适时地讲,学生认真地听。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利用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比如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
  初中学生因年龄关系,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适时地讲个故事,诵颂一首小诗,说一句格言或调侃一个笑话,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听的兴趣更浓。
  二、培养学生说的兴趣
  学生在充分预习后,“说”便成了展示自我才华的重要手段之一。说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教材上的,有个人思考的,有与伙伴一起讨论探究的,也有根据所学知识加以想象发挥的。“说”的形式也是开放的,说什么、怎么说,全凭学生个人的感悟。一个方法、一个新词、一个生动的话语、一个观点、一个思路都可以说出来。说的结果,经过师生的点评,换取的是老师的肯定与信任,换取的是学生的赞叹与掌声。因此,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快乐,一种乐趣。
  三、培养学生写的兴趣
  在历史课上,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学生有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创意。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意识地创作自己的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因内容而定。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课题、标题、分层次、归大意、写出课文的提纲与要点。其次根据历史知识的结构和特点,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学生用记叙文或小说的表现手法,再现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情节、影响。或叙或议,或描写或抒情,生动活泼。讲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历史文物古迹则采用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比如,我在讲美国南北战争时,最后给学生留下十分钟,让学生写篇小作文,写人写事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150字以内。写好后让他们进行交流,有的学生把自己对林肯的贡献、南方发动叛乱分裂国家、《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废除奴隶制、林肯被暗杀的恐怖行动等看法或想法写出来,既忠于历史,又有学生个人的独到见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得到了展现与升华。
  四、培养学生唱的兴趣
  学生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因此课堂上唱歌表达学生的心声,抒发学生的情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首歌让学生去唱,不但可以增强对史实的理解,而且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史实。我在讲述《巴黎公社》一课时,留下五分钟让学生唱《国际歌》,学生竟然唱了十分钟,唱的渴望、唱的兴致可见一斑。学生唱这首歌,不仅理解了巴黎公社是天下穷人的政权,而且知道作者鲍狄埃是公社委员,参加了保卫公社的战斗。《国际歌》不但纪念了巴黎公社,而且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本身具有吸引性、竞争性、探究性、创造性、实践性,它们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增加智慧,培养能力,实现目标的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产生“问”的兴趣与动力,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目前我校正在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10305教学模式,更是明确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低于30分钟、训练不得低于5分钟。因此,让学生学会知识,接受知识,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必须“还政”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目的是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培养学生演的兴趣
  演就是表演。它是学生记忆力、搜集信息资料能力、创作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展开想象,编成短剧或课本剧,把历史知识通过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有利于历史“真面目”的再现,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感觉,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效果更优。我在讲述俄国农奴制废除时用了一课时,课前安排一个小组组员扮演农奴,组长当农奴主,班长当沙皇,分别结合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加上个人的想象,合作创作课本剧《农奴》。通过在课堂上表演农奴主压迫农奴,干涉农奴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农奴暴动,渴望解放,获得自由;沙皇因害怕农奴造反,皇位不保,不得以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等情节,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博得全体同学的喝彩。这样的课本短剧收益大,比其他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除了听、说、写、唱、演之外,还有作图、列表等等。通过这些表现形式,时时激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在收获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内容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被广泛运用,本文从生活性、问题性、实效性、组合性、实践性等五个方面分析探究的有效性,分析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 探究 学习 有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式学习被广泛运用,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
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都十四五岁,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大多学生认为思品这门学科比较枯燥无味,感觉无趣,因此对思品学习不能专心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某一活动兴趣浓厚,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自然也就很高、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力所能及地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吸引他们乐学、爱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应在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只是告诉学生思考的结论,而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根据多年的初中思品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思品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教育家多尔认
摘 要: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本文从教学方法、历史人物学习,历史文化精神学习,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社会责任感 培养策略  责任感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责任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就会使这个人的心理产
摘 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尤其是在教与学关系中的角色能否准确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直接影响到此次改革的成败。本研究自行编写量表对中学历史教师在教与学关系中的角色认知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寻求现行课程体系下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关系中的角色形象与新课程期望之间的差距,并从教学实践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