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与其教给幼儿过多的知识性的东西,不如先培养好幼儿的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在工作的中,时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行为习惯;家长;培养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
由此可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为此,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习惯就是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下面,笔者就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谈谈几点见解。
1 教育要求要统一,不要各行其是不朝令夕改。
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幼儿好的习惯而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老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同时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老师应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幼儿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作为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如要求幼儿不能坐在桌子上,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老师都绝不往桌子上坐。教师及家长的以身作则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都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心中有他人,会宽容他人,意志品质坚强,做事认真,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礼貌的倾听他人的讲话,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中,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同伴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必要对幼儿加强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2 耐心说教,反复训练。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 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4 利用榜样激励法,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幼儿受他人行为特别是那些他们尊敬的人行为影响,比单纯的行为强化影响要大得多。幼儿更多地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所以榜样有启动、控制、调整、矫正儿童行为的作用。榜样教育,可具体地让幼儿直接感知,并对榜样产生崇敬心理,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
4.1 教师做榜样,强化学习的动力。在幼儿的心中老师是伟大而神圣的,是孩子模仿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印在脑中,所以老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4.2 优秀同伴做榜样,形成实施《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带动力。优秀同伴对身边的伙伴有着很强的带动力,所谓"龙头动,龙身、龙尾才一起动",就是这个意思。通过挖掘、诱导、培养等教育措施,让一部分好孩子率先实现小目标,在一个集体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并将他们的模范行为传开去,落实下来,从而带动整个班的其他幼儿。
4.3 家长作榜样,排除社会不良环境的阻碍力。我们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办家长培训班,交流教子经验,制定家长规范等途径,让家长知道家庭健康、时尚的氛围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之大,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做到言传身教。
4.4 伟人与英雄作榜样,激发履行《幼儿园教育纲》的坚毅力。一代英雄能影响一代人,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多的英雄表率,虽然跟我们的生活有距离,但通过影视等多媒体的作用,让孩子们感知比较鲜明的英雄形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外因到内化,升华至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5 采用多主体评价模式,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5.1 家长评价表格。
幼儿除了在园的日常生活,其余时间绝大部分幼儿基本上都是与父母在一起。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制订了一份家长评价表格。它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幼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记录孩子的具体表现情况,并把这些情况及时的反馈到老师那里。老师则可以每个月根据这些情况评出各种奖项。表格设立的具体内容,视幼儿的发展情况而定,如在大班下学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
5.2 幼儿自评表格。
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在家长评价表格使用了一阶段之后,制订了幼儿自评表格。内容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自理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让家长协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表现情况,记录日期为星期一到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一般:△,需努力:〇。当五角星达到一定数量时,幼儿能得到一定的奖励。而家长在表格中则能知道这阶段老师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督促自己的孩子严格执行,对孩子的进步进行鼓励,并对孩子自评时的诚实度予以关注,养成孩子诚实的品质。并且,家长在备注栏里也可视自己孩子的情况,增添项目。
5.3 教师评价表格。
幼儿园生活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幼儿的一日在园生活,可以看出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幼儿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表在本班运用已有两年多,内容包括幼儿主动问好、集体活动、进餐、午睡、整理玩具、游戏活动等情况,各项内容以“好”与“有待进步”来作为评判,它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情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各阶段的侧重点,我们将评价的内容更加细化,如集体教育活动的评价,可细化为倾听、举手发言、坐姿等,使家长更加清楚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解决了家长来园时集中而教师无法个个交流的困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祖国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强化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父母及社会留给孩子最可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戈柔.浅谈如何进行家园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11)
[4] 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
【关键词】幼儿园;行为习惯;家长;培养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
由此可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为此,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习惯就是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下面,笔者就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谈谈几点见解。
1 教育要求要统一,不要各行其是不朝令夕改。
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幼儿好的习惯而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老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同时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老师应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幼儿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作为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如要求幼儿不能坐在桌子上,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老师都绝不往桌子上坐。教师及家长的以身作则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都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心中有他人,会宽容他人,意志品质坚强,做事认真,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礼貌的倾听他人的讲话,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中,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同伴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必要对幼儿加强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2 耐心说教,反复训练。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 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4 利用榜样激励法,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幼儿受他人行为特别是那些他们尊敬的人行为影响,比单纯的行为强化影响要大得多。幼儿更多地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所以榜样有启动、控制、调整、矫正儿童行为的作用。榜样教育,可具体地让幼儿直接感知,并对榜样产生崇敬心理,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
4.1 教师做榜样,强化学习的动力。在幼儿的心中老师是伟大而神圣的,是孩子模仿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印在脑中,所以老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4.2 优秀同伴做榜样,形成实施《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带动力。优秀同伴对身边的伙伴有着很强的带动力,所谓"龙头动,龙身、龙尾才一起动",就是这个意思。通过挖掘、诱导、培养等教育措施,让一部分好孩子率先实现小目标,在一个集体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并将他们的模范行为传开去,落实下来,从而带动整个班的其他幼儿。
4.3 家长作榜样,排除社会不良环境的阻碍力。我们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办家长培训班,交流教子经验,制定家长规范等途径,让家长知道家庭健康、时尚的氛围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之大,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做到言传身教。
4.4 伟人与英雄作榜样,激发履行《幼儿园教育纲》的坚毅力。一代英雄能影响一代人,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多的英雄表率,虽然跟我们的生活有距离,但通过影视等多媒体的作用,让孩子们感知比较鲜明的英雄形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外因到内化,升华至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5 采用多主体评价模式,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5.1 家长评价表格。
幼儿除了在园的日常生活,其余时间绝大部分幼儿基本上都是与父母在一起。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制订了一份家长评价表格。它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幼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记录孩子的具体表现情况,并把这些情况及时的反馈到老师那里。老师则可以每个月根据这些情况评出各种奖项。表格设立的具体内容,视幼儿的发展情况而定,如在大班下学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
5.2 幼儿自评表格。
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在家长评价表格使用了一阶段之后,制订了幼儿自评表格。内容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自理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让家长协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表现情况,记录日期为星期一到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一般:△,需努力:〇。当五角星达到一定数量时,幼儿能得到一定的奖励。而家长在表格中则能知道这阶段老师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督促自己的孩子严格执行,对孩子的进步进行鼓励,并对孩子自评时的诚实度予以关注,养成孩子诚实的品质。并且,家长在备注栏里也可视自己孩子的情况,增添项目。
5.3 教师评价表格。
幼儿园生活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幼儿的一日在园生活,可以看出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幼儿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表在本班运用已有两年多,内容包括幼儿主动问好、集体活动、进餐、午睡、整理玩具、游戏活动等情况,各项内容以“好”与“有待进步”来作为评判,它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情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各阶段的侧重点,我们将评价的内容更加细化,如集体教育活动的评价,可细化为倾听、举手发言、坐姿等,使家长更加清楚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解决了家长来园时集中而教师无法个个交流的困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祖国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强化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父母及社会留给孩子最可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戈柔.浅谈如何进行家园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11)
[4] 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