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区的雁阵模式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后,相继确定了广东、天津、福建等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总体方案正式确定。本文以上海、福建、河南自贸区为例,从自贸区共性、雁阵模式优势、自贸区发展、雁阵模式形成这几个方面,针对中国自贸区的雁阵模式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
  加强国际贸易,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只有建立起稳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打造出稳固的上层建筑。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的优势不仅是贸易便利,同时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管径,而雁阵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领中国新阶段的对外开放,让中国市场更加完善。
   一、中国自贸区共性分析
  从2013年发展至今,目前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十二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3+7”的雁阵格局,这些实验区之间各具特色,展开的试验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这些自贸试验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为: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精简化。自贸试验区中有很多优惠政策,监管体制上也采用的是逐步放开、安全高效、自由流动的模式,以此实现高效快捷的货物流动。此外,自贸区中始终都保持着高标准的投资规则,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范畴中,只要法律没有明令禁止,一切皆可为,这是一种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二、雁阵模式的优势分析
  雁阵模式是国际上自贸区建设常规行为,大部分国家、地区都建立了自贸区建设的雁阵模式,比如:新加坡的七个自贸区就形成了“1+6”的自贸模式,新以1个空运货物为主,剩下6个以海运货物为主,组成雁阵。雁阵模式在实际应用功能的过程中,可以给各个自贸试验区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比自贸试验区自己发展更好,根据经济学专家的研究,在中国自贸区建设形成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首,其他若干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翼的雁阵,可以进一步优化中国自贸区的发展效果。雁阵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自贸区破除障碍的能力;第二,让自贸区形成改革开放动力机制,并且持久的维持;第三,帮助自贸区分散和分担风险;第四,符合国家多样性发展的特点;第五,可以让自贸区享受到稳定的经验共享机制。
   三、自贸区发展过程分析
  为了更好的组建雁阵模式,本文主要针对河南、福建、上海这三个自贸区进行分析。首先是河南自贸区,河南自贸区将郑州、开封、洛阳这三大片区联系在一起,打造出了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总面积达119.77平方公里。河南自贸区的建设主要服务于“一带一路”,作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不仅要在发展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还要进行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从而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同时河南自贸区的三个片区承担的任务各不相同,除了制度创新之外,在投资体制改革、监管体制建立上都承担着一定的试验性任务。近年来,河南自贸区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型的资本体系。其次是福建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的总面积为118.04平方公里,和上海天津相比,整体跨度较大,福建地区还承担着一项重要的战略意义,那就是:“对台湾开放”和“全面合作”,通过福建自贸区深化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两岸人员得到进一步融合。上海自贸区建立最早,也是目前发展最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现今占地面积达120.72平方公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上海自贸区以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四、雁阵模式的形成分析
  从上文可知,建有自贸区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会包含多个自贸区的雁阵模式,雁阵模式在促进自贸区竞争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中国自贸区雁阵模式还处于形成过程中,上海作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大力促进形成中国自贸区雁阵模式。首先,上海要支持自贸区开放、扩展,并且保持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对待其他申报自贸区的城市,到此借鉴学习。其次,上海、福建、河南作为发展状态较好的自贸区城市和省份,必须要起到领头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将实际经验落实到自贸区制度中去。最后,上海、福建、河南等地区,应该打造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定期发布相应自贸区信息,并且建立自贸區研究机构,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起可以定期沟通的机制、平台,让中国自贸区雁阵模式建设得到真正的落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其一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其二,扩大探索途径,其三,积累全新的发展经验。雁阵模式作为自贸区发展建设的关键,加强中国自贸区雁阵模式建设,是发展的必然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自贸区雁阵模式发展建立提供参考。(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
  项目受上海海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支持。
其他文献
公立医院开始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在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动。本文对固定资产核算在新旧制度中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如何更好得实施新制度的建议。  从2019年1月1日起,公立医院开始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财政部还印发了 《关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 [2018]24號)。与旧《医院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
期刊
经济全球背景下,各国为增长本国经济,纷纷与他国建立合作,探索合作模式,自由贸易区不断涌现,也确实给各成员国带来积极的效应,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断的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借鉴他国发展自由贸易区成功的经验。  1970年以来,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建立自由贸易区,探索与他国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拓展海外经济增长空间。积极地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可以使中国贸易持续增长,也可以使中国突破旧有
期刊
本文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意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了研究。从本次研究可知,为了可以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创新,选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才能让工作效果达到预期。  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全面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进一步发
期刊
当今社会,全国高校持续扩招,我国高校人数迅速增长。学生寝室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地点,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高校寝室模式的分析,对高校寝室空间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争取探究出空间改造思路。主要以各高校寝室为例,阐述国内大学生宿舍空间布局以及宿舍家具的现状,基于目前学生使用家具的方式和对宿舍家具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正处于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变,网上购物,大型综合市场已对超市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超市不仅流失了大部分目标顾客,缺失了部分经营范围,丧失了部分服务功能。现阶段,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与商家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立关系,商家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在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同时还能减低运营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提高超市的在百姓的日常消费中的竞争力,本文对现阶段超
期刊
本文对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的耦合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商业模式发展策略。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物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物流园区已逐渐演变成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现代园区模式。这一转变势必会对物流园区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源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革新物流园区的商业模式,满足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   一、物流园区产业集群   物流
期刊
共享经济的意义在于在不改变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使用权的转移增大资源的使用价值,以实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而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商业资源可以通过平台而共享,这不仅消除陌生人的信任问题,也培育了企业的互信机制,基础消除了共享模式的发展障碍,为互补性资源分享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对共享经济的概述、形成、模式进行概述与理解,而对共享经济的现有问题与未来发展可行性进项分析。   一、共享经
期刊
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新驱动力,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建设,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因此,在创新经济时代,要积极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  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民营企业则成为了创新的主要“成员”,所以积极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十分具有必要。   一、针对发挥民营经济主体作用在创新经济中遭遇的机遇分析
期刊
随着房产消费税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房产消费税政策作为调节房地产市场和社会经济分配的重要杠杆。政府为进行宏观调控先后采取了多种政策,主要有:土地、货币、财政以及利率等相关政策。对于引导房地产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地方政府财政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房产消费税的改革越来越受到政府及学术界的关注。  自我国的住房货币化以来,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相应的房价也是一路走高。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因房地产市场的过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这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是分不开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福利建设等基础问题。加强基础设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交通发展、优化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探究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起到直接的作用效果,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作为我国社会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