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学生没有想学的愿望时,一切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的愿望,主要是他们认为所学的东西与自己无关,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需要和兴趣有关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从而大大节约学习所需花的时间。教学中我通过构建和谐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想学的愿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
1. 利用学生对现实生活、对先进科技的关注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我将一些看上去似乎是“教条性”的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和未来工作、高新科技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显示的实用价值和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例如对于《磁场》,课本虽举了很多例子,但我还是收集了很多实物,一一展现给学生看,让他们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磁;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时候,我列举了电磁炉、感应炉和金属探测器等实物,让学生先感受到这种现象在生活普遍存在,应用也非常广泛。我发现当我在补充这样的一些事例的时候,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新奇,充满着渴望,充满着创造的热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又由物理走向多姿多彩的世界。
2. 通过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竞猜小谜语、设计小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变得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经常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例如通过猜谜、做游戏等形式来调动学生愉快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探究愿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我们可以设计用反应尺来测量反应时间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每个学生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都会对反应尺为何能测量反应时间而感兴趣。如果每一堂课教师都这样的精心备课、精心处理教材,留在学生心中的不仅仅是生动的、印象深刻的知识,更是愉快的人生体验和对物理学科的永恒兴趣。
3. 建立班级的物理图书角,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我特意在班上创建一个书架,摆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环境》《物理科学家史》《奇思妙想》等。课后很多学生都来翻看这些书籍,有些学生特别喜欢钻研其中的问题,他们经常和老师、同学讨论,甚至有的学生还自主地动手做实验探究去验证。一些学生讨论的问题经常超出了所学的知识范围,成为了班上学习物理的“领头羊”,他们的行动和爱好,经常会引来其他同学的参与。每当到了快要学习的内容的时候,我会利用板报和在书架上放上几本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书,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让他们对新学习的东西产生好奇心。通过提前积累,上课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会有更多的意见和观点与大家讨论。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知识面更开阔了,对已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4. 通过开展各种科普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想学的愿望
结合教学的实际精心设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如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展览、科普影视片,举办各种讲座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等,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神奇和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我记得在讲原子物理的时候,插入了纳米技术的知识,讲到如果用原子和分子做成的小机器人清理血管里的沉积物,治疗脑血栓的时候,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原来科学的世界是这样的神奇,他们恨不得自己马上去发明一个。当我讲黑洞的时候,介绍黑洞能吸收任何物质,他们反过来问我,世界上有没有专门吐出物质的“白洞”?学生接触的知识越多,对世界的疑惑也就越多,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也就越充满兴趣。我发现面对学生开展的这些科普活动有助于他们理解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科技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兴趣,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更加心灵手巧。
责任编辑罗峰
1. 利用学生对现实生活、对先进科技的关注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我将一些看上去似乎是“教条性”的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和未来工作、高新科技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显示的实用价值和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例如对于《磁场》,课本虽举了很多例子,但我还是收集了很多实物,一一展现给学生看,让他们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磁;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时候,我列举了电磁炉、感应炉和金属探测器等实物,让学生先感受到这种现象在生活普遍存在,应用也非常广泛。我发现当我在补充这样的一些事例的时候,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新奇,充满着渴望,充满着创造的热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又由物理走向多姿多彩的世界。
2. 通过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竞猜小谜语、设计小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变得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经常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例如通过猜谜、做游戏等形式来调动学生愉快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探究愿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我们可以设计用反应尺来测量反应时间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每个学生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都会对反应尺为何能测量反应时间而感兴趣。如果每一堂课教师都这样的精心备课、精心处理教材,留在学生心中的不仅仅是生动的、印象深刻的知识,更是愉快的人生体验和对物理学科的永恒兴趣。
3. 建立班级的物理图书角,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我特意在班上创建一个书架,摆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环境》《物理科学家史》《奇思妙想》等。课后很多学生都来翻看这些书籍,有些学生特别喜欢钻研其中的问题,他们经常和老师、同学讨论,甚至有的学生还自主地动手做实验探究去验证。一些学生讨论的问题经常超出了所学的知识范围,成为了班上学习物理的“领头羊”,他们的行动和爱好,经常会引来其他同学的参与。每当到了快要学习的内容的时候,我会利用板报和在书架上放上几本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书,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让他们对新学习的东西产生好奇心。通过提前积累,上课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会有更多的意见和观点与大家讨论。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知识面更开阔了,对已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4. 通过开展各种科普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想学的愿望
结合教学的实际精心设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如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展览、科普影视片,举办各种讲座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等,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神奇和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我记得在讲原子物理的时候,插入了纳米技术的知识,讲到如果用原子和分子做成的小机器人清理血管里的沉积物,治疗脑血栓的时候,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原来科学的世界是这样的神奇,他们恨不得自己马上去发明一个。当我讲黑洞的时候,介绍黑洞能吸收任何物质,他们反过来问我,世界上有没有专门吐出物质的“白洞”?学生接触的知识越多,对世界的疑惑也就越多,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也就越充满兴趣。我发现面对学生开展的这些科普活动有助于他们理解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科技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兴趣,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更加心灵手巧。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