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知识面过于狭窄,“博士不博”一度是坊间议论的焦点。高等教育创新在本质上是向大学教育者、教育结构和教育过程要效率和效益的过程。面对学科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不少学校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但错误地将拓宽基础理解为学生知识量上的增加,单纯地增加课程门数与课程学时,未能克服传统教育中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结果徒增了学生负担,培养出来的却是缺乏创造性的人。
许多应用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与他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并不吻合。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以为,这固然与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知识储备和教材内容编写有关,关键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如何提高知识对经济的贡献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缺乏动手能力而求职困难,使不少大学生开始踏上继续教育之路“往回走”,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各种实用技能。面对大学毕业生学历层次和专业并不吻合的尴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高校怎样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专业设置怎样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关键的是要更新教学内容,把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认识社会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学到了什么”向“如何学”转变,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实上是“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现行教育需要的学生”。不同的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政府治国理念、社会舆论氛围等,营造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创新活动的外界环境条件,将会大大地提高人才创新的机会。
许多应用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与他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并不吻合。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以为,这固然与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知识储备和教材内容编写有关,关键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如何提高知识对经济的贡献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缺乏动手能力而求职困难,使不少大学生开始踏上继续教育之路“往回走”,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各种实用技能。面对大学毕业生学历层次和专业并不吻合的尴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高校怎样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专业设置怎样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关键的是要更新教学内容,把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认识社会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学到了什么”向“如何学”转变,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实上是“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现行教育需要的学生”。不同的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政府治国理念、社会舆论氛围等,营造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创新活动的外界环境条件,将会大大地提高人才创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