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鹤庆县山区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一些林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我县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文章对鹤庆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鹤庆县林业产业现状;整地;造林方法
1、发展林业产业的优势及现状。
1.1 立地环境条件适宜。
鹤庆县国土面积239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和峡谷区面积占89.7%。县城海拔2196米,年均气温13.5℃,年降雨量959.5毫米。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鹤庆县属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为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有利于发展适宜的特色林业产业。
1.2 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
1.2.1 据1992年二类资源调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森林综合覆盖率47.3%,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301.2万立方米。1998年以来,鹤庆县认真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抓紧实施生态工程,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218227亩,其中,人工造林24028亩,封山育林128133亩,飞播造林66066亩;森林管护203.2万亩。新建沼气池15063口,完成节柴改灶7000户,太阳能利用完成5000平方米。完成退耕还林13.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6万亩,荒山还林8.6万亩。涉及9个乡镇,96个行政村,退耕农户19886户。育苗526.48亩;四旁植树399.53万株,义务植树340.57万株。建成2个中心苗圃和2个良种采种基地;建造塑料大棚3472平方米。
近年来,在省州的支持下,全县华山松、优质梨、泡核桃等经济林果得到一定的发展,累计建成华山松果材两用林52278亩、竹基地2000亩、优质梨7602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
1.2.2 栽桑养蚕历史悠久,鹤庆县自古以来就有蚕丝之乡之称。农民栽桑养蚕从中尝到大量甜头,形成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基地。农民发展桑蚕积极性空前高涨。
1.2.3 可利用土地多,有发展以核桃、膏桐、华山松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广阔的土地空间,并可实行荒山荒坡、田间地头、四旁植树等,立体发展。
1.2.4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核桃、膏桐,华山松等国内国际市场替力极大,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绿山,也可以富民,更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且膏桐,华山松、花椒、木瓜、桑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耐旱、耐脊,适应性广,枝繁叶茂,形态优美,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极适合发展观光型林业。
1.3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功能齐全。大丽路贯穿全县,县、乡、村、组交通方便。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全镇覆盖。
2、林业产业发展的原则。
2.1 立足自身优势是基础。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要按照“有资源无市场的坚决不搞,无资源有市场的创造条件去发展,有资源有市场的千方百计搞上去”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启用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自然资源、现有技术资源,使各生产力要素形成最佳组合。如果别人做什么赚钱,我也做什么,盲目跟从,机械效仿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瞄准市场,找准本地传统林业和资源优势中的亮点,优先发展,大干快上,抢占先机,多想办法才能将林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2.2 适应市场需求是前提。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市利导,先看市场“缺什么,要什么”,再思考自己“该产什么,能产什么”。紧盯市场“补其所缺,投其所好”。按照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灵敏地进行动态调整,并坚持把以经纪人为主的销售队伍建设和市场开拓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千军万马闯市场,解决“卖难”问题。
2.3 依靠科技进步是动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特色林业产业就会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平台”后排徊不前,甚至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而“默然失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长期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带动林业科技革命,以林业高科技武装林业,重科技、用科技,使产品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实现“超前一步,永立潮头”。
2.4 发展规模生产是关键。规模就是效益,有规模才有特色和竞争力。规模生产可以充分提高知名度,占领广阔市场空间,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等,综合效应具备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3、调整区域布局,建设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带。
3.1 产业发展规模。特色林业产业应实施名牌战略,真正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
3.2 产业发展模式。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应重视扶持和扶育中心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以辛屯、金墩、松桂、西邑、六合、草海等乡镇为中心的核桃产业带,建立以金墩乡为中心的桑蚕产业带,建立以黄坪、龙开口镇为中心的膏桐产业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林农结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体,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项目投入,按照不同建设内容确定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多功能投资,采取“聚(聚民间资金)、争(争取项目投入)、引(招商引资建设)等方式,本着“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各得其利”的原则,把人、财、物相对集中,积极构建捆绑式投入建设格局,走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主创业的新路子。
4、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4.1 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树立产业化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4.2 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切实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树立“一把手”抓产业的思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把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严格实行“定分管领导,定实施人员,定工作任务,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间,定考核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形成“人人抓产业,个个谋发展”的好氛围。
4.3 完善产业政策。在基本政策上坚持“谁造谁有,共造共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和“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林权制度,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快捷、优质的服务,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
4.4 搞好市场营销服务。按照“山上办基地,山下办工厂,出外找市场”的思路,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构建崭新的营销网络。在加工环节上,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制定保护价等措施,强化企业与林农的纽带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头和促进作用;在销售和市场开发环节上,坚持镇、村、公司、农户及协会等组织各方联动形成整体营销网络。
4.5 加大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以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着力抓好科技链与企业链衔接,标准化与产业化建设结合,常规科技措施与新技术措施配套。努力发展科技示范片,培养科技示范户,实行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间,技术要领到人。并大胆探索科技人员和林农效益挂钩的“合同科技”新思路,并与科技院校联姻,共同开发,实现“抓园区带农户,育特色,促增收”。
4.6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扶持组建核桃、膏桐、华山松、桑蚕等产业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产销衔接的作用,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产业协会,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同时与国家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信息网等联网运行,形成技术、信息、营销“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7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民族特色。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发挥地方优势中形成的民族特色品牌,建立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实行绿色产品标志认证,条件成熟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鹤庆牌华山松”商标等形成知名品牌。
5、结束语。
林业产业基地建成后,积极拓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和引进外资的规模,迅速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政府加强联系、协调和督办检查工作,及时收集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创建品牌,促进以核桃、膏桐、华山松、桑蚕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推动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带动旅游、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防止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打造小鹤庆县作出应有贡献,打造出一条建设小康鹤庆县的致富之路。
关键词:鹤庆县林业产业现状;整地;造林方法
1、发展林业产业的优势及现状。
1.1 立地环境条件适宜。
鹤庆县国土面积239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和峡谷区面积占89.7%。县城海拔2196米,年均气温13.5℃,年降雨量959.5毫米。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鹤庆县属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为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有利于发展适宜的特色林业产业。
1.2 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
1.2.1 据1992年二类资源调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森林综合覆盖率47.3%,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301.2万立方米。1998年以来,鹤庆县认真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抓紧实施生态工程,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218227亩,其中,人工造林24028亩,封山育林128133亩,飞播造林66066亩;森林管护203.2万亩。新建沼气池15063口,完成节柴改灶7000户,太阳能利用完成5000平方米。完成退耕还林13.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6万亩,荒山还林8.6万亩。涉及9个乡镇,96个行政村,退耕农户19886户。育苗526.48亩;四旁植树399.53万株,义务植树340.57万株。建成2个中心苗圃和2个良种采种基地;建造塑料大棚3472平方米。
近年来,在省州的支持下,全县华山松、优质梨、泡核桃等经济林果得到一定的发展,累计建成华山松果材两用林52278亩、竹基地2000亩、优质梨7602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
1.2.2 栽桑养蚕历史悠久,鹤庆县自古以来就有蚕丝之乡之称。农民栽桑养蚕从中尝到大量甜头,形成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基地。农民发展桑蚕积极性空前高涨。
1.2.3 可利用土地多,有发展以核桃、膏桐、华山松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广阔的土地空间,并可实行荒山荒坡、田间地头、四旁植树等,立体发展。
1.2.4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核桃、膏桐,华山松等国内国际市场替力极大,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绿山,也可以富民,更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且膏桐,华山松、花椒、木瓜、桑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耐旱、耐脊,适应性广,枝繁叶茂,形态优美,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极适合发展观光型林业。
1.3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功能齐全。大丽路贯穿全县,县、乡、村、组交通方便。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全镇覆盖。
2、林业产业发展的原则。
2.1 立足自身优势是基础。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要按照“有资源无市场的坚决不搞,无资源有市场的创造条件去发展,有资源有市场的千方百计搞上去”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启用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自然资源、现有技术资源,使各生产力要素形成最佳组合。如果别人做什么赚钱,我也做什么,盲目跟从,机械效仿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瞄准市场,找准本地传统林业和资源优势中的亮点,优先发展,大干快上,抢占先机,多想办法才能将林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2.2 适应市场需求是前提。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市利导,先看市场“缺什么,要什么”,再思考自己“该产什么,能产什么”。紧盯市场“补其所缺,投其所好”。按照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灵敏地进行动态调整,并坚持把以经纪人为主的销售队伍建设和市场开拓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千军万马闯市场,解决“卖难”问题。
2.3 依靠科技进步是动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特色林业产业就会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平台”后排徊不前,甚至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而“默然失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长期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带动林业科技革命,以林业高科技武装林业,重科技、用科技,使产品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实现“超前一步,永立潮头”。
2.4 发展规模生产是关键。规模就是效益,有规模才有特色和竞争力。规模生产可以充分提高知名度,占领广阔市场空间,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等,综合效应具备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3、调整区域布局,建设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带。
3.1 产业发展规模。特色林业产业应实施名牌战略,真正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
3.2 产业发展模式。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应重视扶持和扶育中心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以辛屯、金墩、松桂、西邑、六合、草海等乡镇为中心的核桃产业带,建立以金墩乡为中心的桑蚕产业带,建立以黄坪、龙开口镇为中心的膏桐产业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林农结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体,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项目投入,按照不同建设内容确定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多功能投资,采取“聚(聚民间资金)、争(争取项目投入)、引(招商引资建设)等方式,本着“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各得其利”的原则,把人、财、物相对集中,积极构建捆绑式投入建设格局,走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主创业的新路子。
4、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4.1 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树立产业化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4.2 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切实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树立“一把手”抓产业的思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把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严格实行“定分管领导,定实施人员,定工作任务,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间,定考核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形成“人人抓产业,个个谋发展”的好氛围。
4.3 完善产业政策。在基本政策上坚持“谁造谁有,共造共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和“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林权制度,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快捷、优质的服务,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
4.4 搞好市场营销服务。按照“山上办基地,山下办工厂,出外找市场”的思路,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构建崭新的营销网络。在加工环节上,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制定保护价等措施,强化企业与林农的纽带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头和促进作用;在销售和市场开发环节上,坚持镇、村、公司、农户及协会等组织各方联动形成整体营销网络。
4.5 加大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以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着力抓好科技链与企业链衔接,标准化与产业化建设结合,常规科技措施与新技术措施配套。努力发展科技示范片,培养科技示范户,实行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间,技术要领到人。并大胆探索科技人员和林农效益挂钩的“合同科技”新思路,并与科技院校联姻,共同开发,实现“抓园区带农户,育特色,促增收”。
4.6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扶持组建核桃、膏桐、华山松、桑蚕等产业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产销衔接的作用,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产业协会,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同时与国家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信息网等联网运行,形成技术、信息、营销“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7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民族特色。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发挥地方优势中形成的民族特色品牌,建立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实行绿色产品标志认证,条件成熟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鹤庆牌华山松”商标等形成知名品牌。
5、结束语。
林业产业基地建成后,积极拓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和引进外资的规模,迅速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政府加强联系、协调和督办检查工作,及时收集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创建品牌,促进以核桃、膏桐、华山松、桑蚕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推动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带动旅游、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防止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打造小鹤庆县作出应有贡献,打造出一条建设小康鹤庆县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