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毛泽东的道德观及其现实启迪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评述了早期毛泽东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倡主观道德律,反对客观道德律;灵与欲及身心统一的精神个人主义;知行统一与主观、客观相结合的现实主义。最后总结了其道德观对当今建设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早期毛泽东;主观道德律;个人精神主义;现实主义;现实启迪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社会乃是君主专制社会——“天下王有”,或者可以说是臣民社会。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亲亲,尊尊”原则的束缚下,个体根本就毫无独立个性和个人权利可言。人生的价值是“义务本位”——做忠臣、孝子、节妇烈妇等。这种腐朽、落后、愚昧的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的个性、扼杀个性自由。青年毛泽东深感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因此,为了打破精神枷锁,他提出了“观念造就文明”、“大本大源说”、“圣贤救世说”等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独创性地提出了“实现自我”的新道德观。希图通过思想和道德领域的革命,从而实现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根本目的。
  
  一、改造道德:提倡主观道德律,反对客观道德律。
  
  青年毛泽东认为存在两种道德律。一是“客观道德律” ——或曰“信仰主义”或者“他律”。封建伦理道德就是客观道德律。封建统治阶级假借“神的命令”(“天理观”)来强力推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伦理道德规范。认为遵守道德就是服从“神的命令”。这种“他律”导致了价值上的主客二分,严重压抑和摧残人性。其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奴隶心理”。青年毛泽东指出:“或人之说,必以道德律为出于神之命令,而后能实行而不唾弃,此奴隶之心理也。”<1>例如唯书唯上,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等。第二,“奴隶性格”。诚如鲁迅所说:既要人劳动创造以奉献君王,又要人失去意志,以任人驱使。这种盲从和依赖,看权贵者脸色来行事在官场上表现尤其突出。“凡一举一动,逐无不露其奴颜隶面之丑态,且以此丑态为美观,为荣誉,加意修饰之,富贵福泽,一生享着不尽。”<2>二是青年毛泽东提出的“主观道德律”。主张“我”为道德律的主体,强调自由选择和道德义务,“自己为自己立法。”他说:“道德非必待人而有,待人而有者客观之道德律;独立所有者主观之道德律也。”<3>即是说道德必须是一种不因外在因素决定且是“法由己出”的主观道德律。他说:“服从神何不服从已,己即神也,[己]以外尚有所谓神乎?”<4>青年毛泽东的这种观点虽然属于唯心主义(因为道德是社会他律性和个体自律性的统一),但是其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伦理道德,以人性代替神性,具有革命的进步性。
  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5>“意志的他律是一切假的道德原则的来源。”<6>青年毛泽东的“知有我而不知有他人的”主观道德律既不是康德强调的作为有理性的存在物就须服从的“绝对命令”,也不是传统儒家的“仁”,但是它高扬了人的个性、理性,对于消除人们主体意识中的神性和奴性的束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个人精神主义:灵与欲,身与心的统一
  
  青年毛泽东说:“此个人主义乃为精神的,可谓之精神个人主义。”<7>“吾于伦理学上有二主张。一曰个人主义,一切之生活动作所以成全个人,一切之道德所以成全个人。表同情于他人,为他人谋幸福,非以为人,乃以为己。”<8>此处的“成全个人”是关键词。再读下去:“吾有此种爱人之心,即须完成之,如不完成即是于具足生活有缺,即是未达正鹄。释迦、墨翟皆所以达其个人之正鹄也”。<9>如何理解呢?在青年毛泽东看来,墨子之“兼爱”,佛教的“普度众生”,都是为了“达其个人之正鹄也”——即“实现自我”。并且重在“利情与意”的“利己”为一切道德行为的起点和归宿。
  “是故,吾人有时兼利他之手段者,仍以达到自利之目的也”。<10>在此,“利他”为“利己”之手段。那么,如何理解“精神之个人主义”呢?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精神”。青年毛泽东说:“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小大。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一个之我,小我也;精神之我,大我也。”<11>“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12>康德也曾经说过:“德性表现得愈纯粹,它必定对人心愈有力量。”<13>说明了青年毛泽东在灵与欲、身与心之间是着重于追求精神(德性)方面的需要。正如他说:“自利之主要在利自己之精神,肉体无利之价值”。<14>第二,个人或曰“自我”。“我固万事万念之中心”。<15>青年毛泽东认为:“人类生活之本意,仍在发达其个体也。”<16>“世界固有人有物,然皆因我而有。”<17>“盖我即宇宙。……宇宙间可尊者惟我也,可谓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我以外无可尊,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畏,……有之亦由我推之也。”<18>“惟我独尊”的思想其实在早年毛泽东的诗中亦有所反映:“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9>青年毛泽东提出“横尽空虚,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惟我(贵我)。”<20>“惟我”意指道德主体的自由是至高无上的,这是针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中毫无“自我”以及个人权利缺失而提出来的。“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与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21>
  如何理解“惟我”呢?“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人是目的”。主体“自我”既是道德完善的起点,又是终极关怀——人人皆为尧舜的归宿。类似于“立己以立人”——“人类生活之本意,仍在发达其个体也。”<22>也许马克思的话更能说明这一点。“代替那存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3>
  同时,“个人有无上之价值,百般之价值依个人而存,使无个人(或个体)则无宇宙,故谓个人之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可也。”<24>在此,“精神个人主义”决非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其本质是“惟圣人不喜躯壳之乐利(即世俗之乐利),而喜精神之乐利。”<25>其意义就象:“……自由的意识是提防心灵受低级的和使人败坏的冲动侵蚀的最佳的、确实唯一的守望者。”<26>与此同时,青年毛泽东又主张:“彼但计此动力发出之适宜与否,得当与否。适宜也,得当也,则保持之,否则,变更之,以迁于适宜与得当焉。”<27>在“精神个人主义”的支配下,“救人危难之事,即所以慰安吾心,而充分发展吾人精神之能力也。”<28>“以我立说,乃有起点,有本位,人我并称,无起点,失却本位。”<29>就可做到“至剧激之时,宁可使自己死,不可使亲爱之人死。”从而达到“吾情始浃,吾意始畅”。<30>
  因此,“精神个人主义”蕴含道德主体注重自律,实现自我的思想,不但将灵与欲、身与心结合起来,而且把利己与利他、实现自我与“变化民质”、“改良社会”统一了起来。
  
  三、现实主义:知行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
  
  青年毛泽东认为:“吾人须以实践至善为义务,即以发达吾人身心之能力至于极高为义务也,即以实践具足之生活为义务也。”<31>“实现自我”既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人类的本质(人格性),同时又是人类的理想。唯有如此,人才是一个“自在的目的”。此时,“职责的尊严与生活的享受毫无干系;它有它特殊的法则,也有它特殊的法庭。”<32>“由仁义行也,非行仁义也”。<33>
  在青年毛泽东看来,“个人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是实现“至善”的方法和途径。这里重点论述“现实主义”。何谓“现实”?“乃指吾之一生所团结之精神、物质在宇宙中之经历。”<34>因此,人要在有限的“花开花落几春秋”的人生中“实现自我”。但是,若要达到“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35>就应该注重人生现实,把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统一起来。“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36>其中,“尽力遂行”,“尽力实现”体现了知行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他还认为:“固应主观客观皆满足而后谓之善也。”<37>“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38>即道德行为应注重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康德曾经表述过这样的思想:“如果行为所由从出的动机是他对职责的高度尊重,那么正是对法则的这种敬重,而非自命的慷慨和高贵的功业思想,恰好对旁观者的心灵具有最大的力量,从而职责,而非功业,不仅必定对于心灵具有最为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如果它在自己不可侵犯性的澄明中呈现出来,还必定具有最为透彻的影响。”<39>意思是说,只有出于职责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青年毛泽东也认为“功业利后世”——以留名后世作为人生之目的,“决不可存在其人主观之中。”因为“混杂了福乐意图”,所以这无益于道德人格的完善。“是故思留名于千载者妄也,欣羡他人之留名者亦妄也。”<40>同时,他认为:“吾人并非建功业以遗后世,此功业自有足以利后世之性质存于其中云尔。”<41>他希望人们从康德所言的道德律令“你应该”——职责出发,脚踏实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未来非吾躬与之现实也”。至于建功业和留名于后世只是在实现人生真谛后自然产生的客观效果。
  另外,青年毛泽东也一度认同黑格尔的观点——“绝对精神”乃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反映在“实现自我”中,道德理想“至善”的实现,是通过实践向真理和理想无限接近的过程。唯有通过无数的具体的思想和行动,才能日益迈入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国”(“圣域”)。“人不能达到根本之欲望,亦可谓之人不能达到根本之理想。人只能达到借以达于理想之事,及事达到,理想又高一层。故理想终不能达到,惟事能达到也。”<42>正如康德认为,企望达到完全的神圣的同时,现实又离这种神圣境界甚远。即道德的完善——“实现自我”是一个无止境的斗争过程。人类正是在不断完善自我中日益迈向崇高的。因此,青年毛泽东希望:“莫不以为事未至最终之目的,即为无甚价值。、……有一日之生活即有一日之价值。”<43>
  
  四、现实启迪
  
  早期毛泽东的道德观是他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过程中产生的,即工具理性的探究促使其探索价值理性。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互动。虽然不免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包含了关于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道德理想、道德评价、道德选择、人生观和道德修养方法等丰富内容。分析青年毛泽东的道德观,对于今天我们国家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的公民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重视构建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理念且合乎理性的新型道德观。青年毛泽东认为“客观道德律”是把道德看作一种“待人而有”的为他性。“道德之价值,必以他人之利害为其行为之动机。”<44>他主张“主观道德律”,反对“客观道德律”,折射了当时反对封建专制、推崇个性、尊重理性的思潮。今天,理性主义在一定的条件和界限下应成为当今社会的“自律”。同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道德权利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第二,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下,尤其应重视人文关怀,建设好人类的“精神家园”。本来,“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45>但现实状况是大多数人在“养其小体”(物质欲望),忽视了“养其大体”(精神方面)。青年毛泽东的“个人精神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走向的罗盘以及人类的“终极关怀”。
  第三,现实主义。这里的“现实主义”并非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有权不用,过时作废”等消极的人生观。青年毛泽东认为“人立身有一难事,即精细是也。能事事俱不忽略,则由小及大,虽为圣贤不难。”<46>再次强调了道德的提高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应该立足现实,把握机遇,在人生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境界。
  第四,改革道德教育方法。“精神个人主义”告诉我们,个人就是道德主体。“功业利后世”的意识“决不可存在其人主观之中。”道德教育应做到真正从敬重职责出发。而不是“把所谓高贵的、慷慨的和求功业的行为树立为孩子们的范本,而其意旨在于通过灌输对于这类行为的热情来征服他们。”<47>即榜样典型教育方法容易给学生造成如此的表象:道德行为意在建功立业和留名与世。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良心,因为““良心”是希求自在自为的善和义务这种自我规定”。<48>
  
  注释:
  <1><3><4><7><8><9><10><11><14><15><16><17><18><20><21><22><24><25><27><28><29><30><31><34><35><36><37><40><41><42><43><44><46>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第230页,147-148页,230页,151页,203页,203页,241页,590页,147页,141页,240页,148页,231页,601-602页,151-152页,240页,151页,591页,218-219页,236页,144页,147页,238页,203-204页,204页,204页,153页,189页,206页,162页,156-157页,147页,600页.
  <2>《箴奴隶》,《国民日日报汇编》[N]?第1集.
  <5>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A]?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19页.
  <6>(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55页.
  <12>《孟子?告子上》.
  <13><26><32><39><47>(德)康德著,韩水法译,《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170页,176页,96页,171页,171页.
  <19>毛泽东:七古?咏哇《毛泽东诗词》1910年.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卷,1995,第305-307页.
  <33>《孟子?离娄下》.
  <38>《墨子?鲁向》.
  <45>《管仲?管子》.
  <48>(德)黑格尔著《法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第141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对工程实行项目管理、独立核算、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途径,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工程财务管理是个涉及面广、周期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工程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国际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的学者越来越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动对国内产出的影响。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是否对资产价格的变动做出反应,一直是他们争论的焦点。金融危机是资产价格的泡沫的破灭,对中国的传导是外国的经济的衰退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进而影响产出,即影响GDP的增长。本文通过对资产价格对国民产出的影响的传导途径的分析,说明怎样应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减小对资产价格的波动。  关键
期刊
摘 要: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理论和关键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意义重大。它指明了落后的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在只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前提下,过渡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发展这样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同时也为其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各种过渡理论的考察分析,揭示其成就和遗留的问题,揭示邓小平理论对过渡理论的具体贡献,并通过资本主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努力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成为我们值得深思的课题。施工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本文作者从工程设计、建材和设备质量控制、施工管理质量水平、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行科技创新与进步等五个方面去综合考虑,论述了只有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期刊
多层住宅以其配套设施简单,造价低,物业管理方便等特点,很受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和广大居民的欢迎。如何按2000年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设计水平,为每个住户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是每个设计人员的职责所在。作为住宅的心脏——厨房、卫生间,是功能复杂,卫生、安全和舒适度要求高,营造繁杂,技术要求高的空间。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以整体设计的观念和方法,综合考虑厨房、卫生间
期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而农业技术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一.三十年农技推广的成效    1.高产优质品种全面应用。农作物品种经历了3次大规模更换,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棉等新
期刊
摘 要:在安全培训教育中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是很受学员欢迎的。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激发学员兴趣,让学员愉快体验、主动探索,在师生相互信任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传递,是情境教学的精髓。  关键词:情境教学;安全培训;激发兴趣;主动探索  企业安全教育中情境教学是一切教学活动中最受学员欢迎的教学方式,年龄不大的孩子们总是在情境教学中欢呼雀跃地积极投入、发表看法、热烈讨论、轻松掌握所学知识。为什么
期刊
摘 要:电视信号的网络传输方法主要由卫星网、光缆网和电缆网完成。而电缆网络是连接终端的网络,与其它两个网络相比,具有网络设备多、节点多、分支多,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多,即产生故障多的网络,对故障原因正确分析才能及时排除电缆网络故障,这对电视信号的优质传输至关重要。  关键词:CATV;网络故障;电视信号    有线电视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为确保发射与传输质量的稳定,运用专业技术进行及时、快捷
期刊
摘 要:室内排水管道的建筑安装施工,应该为用户提供符合使用功能的舒适、卫生、安全、方便的卫生设施。但室内给排水工程交付使用后,因管道堵塞或其它问题,常常会造成污水溢流、污染生活环境。如何通过合理的施工和正确的监理手段使室内排水管道施工趋于合理与完善值得探讨。  关键词:室内排水;施工监理;管道安装    由于建筑施工是个系统工程,室内排水管道施工不当就可能出现堵塞的现象,特别是卫生间排水管口与地漏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建设也与经济增长同步成长,目前许多城市面积比以前都扩展了很多,在城市建设重要组成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交通设施。对于县域城市而言,有很多都依自然景观而建,城区面积不大,但区块分割较多,又面临城市扩充。因此对现阶段县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建设等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县域城市;道路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公共交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