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生命教育,让“人”回归历史课堂

来源 :中学生学习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在高中生身上也必不可免地反映出当代人略感焦虑的时代特点,但由于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位,学生对生死观念缺乏正确的引导,进而导致行动失措,频酿悲剧。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必要组成,要落实生命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好校内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对部编版教材《辛亥革命》一课的解读,从善用史料、善构情境、善思多维三大视野去解构历史教材,鼓励学生汲取历史人物的力量,积极向上,奋力前行。
  关键词:部编教材;历史教学;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育人如何面对人的生命,如何理解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激发受教育者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倡导和谐共生,最终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社会的和谐程度的一种教育意识。叶澜教授曾如此描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在疫情期间,学生在各类矛盾中选择轻视生命的事件时有耳闻,他们缺乏自身的使命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目标意识;他们缺少自身的担当意识,在一些挫折中茫然失措,以各种方式对自我进行逃避,甚至是自我否定;他们缺乏多元的包容意识,对集体生活中的不同意见缺少客观的评价......这些现象的背后,正是我们高中生中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的外在表现。
  随着全球疫情进入到后疫情时代,如何借助新教材的全面落地,解读好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发现生命中的真、善、美,凝聚生命的力量,激发每个个体的生命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教育的初心,渗透生命教育已成为了当务之急,笔者试图以部编版的《辛亥革命》为课例对高中课堂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对生命教育的教学进行小结。
  一、课堂中“人”的丢失
  部编版的新教材遵循了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以通史格例大卷轴式地叙述着“人与人的对话”,期待课堂上“人与教材的对话”,预示着学生能够实践“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这种历史的描述方式相较先前的专题式教材已有较为明显的进步,符合了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更顺应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规律,但在本教材的实际使用中,基于纲要内容过于“骨感”,课时较为紧张,高考压力偏大,在课堂内外十分容易造成背离教育初心,弱化生命教育,笔者总结起来有三点细节值得每一位教师关注和规避。
  1.通史体例下,“人”易为事所湮没。
  历史的创造者是人,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如果只是客观地描述一个历史事件,忽略了历史人物在当时情境下的能动性,这将使得历史变成了固化了的事件描述,并不能起到“读史使人明智”的作用。
  以《辛亥革命》为例,本课是《中外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的第19课内容,在108至112的短短五页中描述了清末新政、兴中会的创建、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预备立宪、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清帝退位、南北和谈、《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专权复辟等诸多历史事件,内容繁杂,逻辑较易混乱,相较于先前人民版教材,辛亥革命被分解为了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具体见下表,而新教材则以政局革新为叙述主线,兼谈辛亥革命带来的社会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在上本课时,通常会基于课时需要和厘清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为由将历史事件进行梳理,更会有老师以年代尺的形式将诸多事件理在一起,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只闻其事,不见其人”。历史人物的性格成为了师生预设的思维定式,历史人物的选择成为了学生眼里的理所应当,历史人物的血肉性情成为了一种空荡荡的历史符号,这既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性,也无法让学生贴近时代和真情去触摸历史,感受生命的伟大,更无法渗透生命教育,只是给学生空留了一个历史符号和历史事件。
  2.纲要教学中,“人”易为识所掩盖。
  宋代学者吕祖谦曾经如斯说到,“大抵看史,见治则以为治,见乱则以为乱,见一事则只知一事,何取观史?当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厉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如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知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要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一定要将历史人物和历史决策放置在当时的情境下,以时人的情感理路与认知水准设身处地地进行评价。而在目前的课堂之中,很容易单纯地进行以论代史,简单化地将历史结论作为自己的历史认知,忽略了对整体历史发展的内在认知过程,由逻辑和情感的认知升华变成了历史的简单化记忆,并不能达成“读史使人明智”的作用。
  3.求分氛围中,“人”易为分所异化。
  自新高考改革以来,选考历史的考生数量大为增加,不管学生抱着何种目的来选考历史,身为历史教师的我们除了喜悦之情以外,更要将“人”的歷史核心精神传达给学生,不能通过一些粗暴的手段提分。例如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将默写视为一种高效提分的手段,不可否认,记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但如果高频率、简单化地进行历史默写,不仅仅无法达成历史提分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减,使得一门原本注重思考的学科变成家长和学生口中那科“只需要背诵和默写”的简单学科,历史课堂将再无生命可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立德树人放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首位,合理和客观地研讨教学方法,避免一些极端、粗暴的教学手段,找回课堂中的人,找回考分中的人,找回历史中的人。
  二、寻回课堂中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承受着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如何调节好人的心态,磨合人与社会的接洽,增强生命的关怀与教育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历史学科凭借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秉承提升人的生命观,提升人的使命观,提升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的人生价值,成为了生命教育首要的“显性”课程。笔者认为,《中外史纲要》以大视角阐释历史的演进,历史内容丰富,如能发掘好历史史实,善用史料史论,构建情境体验抉择,从提升生命价值,培育使命教育,增强抗挫能力,构建生命课堂四大视角去设计和解读《辛亥革命》,必能使历史课堂绽放出生命教育之花。   1.善用史料,巧妙提升生命价值
  2020年新版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这一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重在历史课堂里践行生命教育,利用好教材中现有的史料,进一步对学生的生死观进行塑造,让学生明白“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善于发掘新教材的史料,既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革命者的真情实感,正如以林觉民的《与妻书》恰能说明辛亥革命中的革命者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这普通人的情感,他们爱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也充满舐犊之情,但世人之愁苦,出于爱家之情,终于爱国之怀,爱妻但更爱世人,正如孙中山所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以此来达成“同情之理解”,以此渗透生命教育,提高生命价值!
  2.善构情境,巧妙增强生命韧性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路顺遂,要落实生命教育必然要渗透挫折教育,而从历史人物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则是落实挫折教育的有效选择。如部编版《辛亥革命》中孙中山为争取民主共和的光辉事迹就是一个很好的挫折教育案例。
  学习历史就是在教师勾勒的真实情境中,以时人之思维去感悟历史任务的繁重,以时人之真情感去体会历史人物的不易,用一种历史的眼光评判史实,进而达成“理解之同情”,最终使孙中山面对挫折时所散发出的那种向上、奋进、不屈的精神为世人所铭记、传承和发扬,以期增强生命的韧性!
  3.善思多维,巧妙扩容生命多元
  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多元的,历史史实的解读视角也应该是多元的,也只有多元才能凸显出生命的可贵和精彩,在渗透生命教育时,要引领学生能够认同生命的多元性,允许历史人物的不完美,认可历史运动中的遗憾,更要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去和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从而探讨历史的客观,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设计《辛亥革命》一课时,笔者发现,部编版教材一改先前人民版对辛亥革命历史功过避而不谈的态度,以一种较为全面的历史观来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这是一种较为显性的进步。结合生命教育中的多元化思维,笔者认为应该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不足设计成研讨题,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甚至课内时间进行充分且必要的讨论。
  历史人物身上必不可免的存在一些缺憾,历史运动也不可能将历史任务一蹴而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史论结合原则,允许自由探讨,容纳多元的观点,鼓励学生多汲取历史的正能量,奋力向前。
  三、延伸课堂中的“人”
  2017年版普高历史课标指出,历史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因此,在渗透生命教育时不仅仅要善于解构教材,在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基调上,在授课设计上创造轻松的授课的氛围,鼓励进行必要的充分讨论,接纳不同的史学观点。
  在目前的教学机制下,很多老师都会适当地采用讨论法以显示对学生思维的散发,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教师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五分钟讨论,很多讨论的内容均是蜻蜓点水、戛然而止,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行动”,并未“心动”。也有部分老师为使得讨论结果符合自身教学预设的预期,对教学史料进行精挑细选,使每一则材料只能得出一个固化的结论,这其实也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固化牵引,是一种隐性的满堂灌。例如在《辛亥革命》中对辛亥革命的功绩讨论中,教师惯用一则史料对应一个角度,以一则史料来例证辛亥革命的功绩,从教学的面上看,似乎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其结果必然是学生成为了教师的提线木偶,借学生之口达成了教师预设的答案,长此以往,教学变成了枯燥的自导自演,学生的生命课堂也就无从谈起了。
  教育先贤叶圣陶倡言“教师自始即不要多讲,而效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换言之,在一个生命课堂里,应该是师生共同探讨历史课题,教师是一个课堂主持者,是诸多史料的提供者,是学习方法的建议者,是三观渗透的引导者;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史料的研读者,是学习方法的执行者。师生之间的相对平等能够构筑起一个自由、活泼的课堂,更能激发智慧的碰撞,渗透生命教育的多元与包容。
  时代的发展急需生命教育的落地,高中生的生命教育决定了历史学科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如何借助新教材的落地,对史料进行精挑细选,革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认可生命的使命,引导学生直面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接纳生命中的遗憾,包容多元的世界,如此必能让学生“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2]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
  [3]吕祖谦,《吕祖谦全集·卷十九·史说》,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版。
  [4]李熙,《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年1月。
  [5]王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學教学参考》,2016年6月。
  [6]刘晓雪,《讨论教学法下的生命教育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J],《新课程(下)》,2017年5月,第228页。
其他文献
摘要:2019年南充市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但是距离实现优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距还较大,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师资力量配置不足、办学环境亟待改善、教学质量欠佳、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南充市;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及对策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的公示》,
期刊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衍生的创新教学方法,适用于各科教学,它是游戏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诸多优势和影响,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它成为各科教学达成教学任务的不二首选。如若将其在小学数学中合理应用、科学实施,相信也是可以取得较好成效的,还需小学数学教师为此倾注较多精力和心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对游戏有特殊情
期刊
摘要:红色精神可以说是推进我国稳定发展以及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源动力,同时红色精神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核心前提和根本。将红色题材内容有效的结合到舞蹈艺术当中,不仅仅可以加强舞蹈者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利于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让观众深刻的了解我国的历史、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英雄人物、体会革命历史为我们带来的启发。本文立足于红色题材,浅谈以红色题材绽放舞蹈艺术的无
期刊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插画这个行业在不断的兴起。这是因为图像信息能更好更快的帮助人们理解事物。插图设计的构图之中的优美与形式,结合我平时话插画的一些观点和审美 浅析插画之美。  插画是讲求想象力的,和一些写生的风景画相比的话,我个人认为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在于真实事物的描绘以及他的细节,例如现在国内很出名的冷军,他的绘画就是超写实的,呈现的画面,画中的人物就好像真实的展现在你的眼前。而后者在对事物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人们当下热议的重点,其中走班制教学概念的提出给体育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走班制教学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对于体育的学习重要的是积累,利用走班制教学将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因材施教,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走班制教学这个特点,可以有效的将走班制教学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提
期刊
摘要:议论文是高考常考的文体,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议论文写作中对思辨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本文分析了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方法,进而提出了通过界定写作核心概念内涵、培养深层追问意识以及正确思维方法的掌握等途径增强议论文思辨水平的建议,力图使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学科素养同时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考语文;议论文;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在议论文写作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主要在思维的发散性和多向性方面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不少企业已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企业最需要的口语应用型人才,目前,中职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无法完全满足。所以,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模块化;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拥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和较好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中,家长的参与程度与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隨着教育新时代的来临,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也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因此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是必然趋势。从家长工作角度而言,如何更好地与家长之间衔接,使得参与式家长工作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带来正向推动,需要我们幼儿教师予以关注并制定正确的实践策略。  关键字:幼儿园教育;参与式;家长工作;实践策略  幼儿3-6岁的成长阶段,是幼儿智力开发、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教育意义和借鉴意义,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党史党建的教育内容,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和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沿袭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在企业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在企业发展中开展党史党建的学习,可以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体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切实将党风党纪、党史党建相关内容的学习工作大力宣传开来,将党的文
期刊
摘要: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丰富了高校教学手段,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教学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逐渐成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该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简要概述,发掘其不足之处,并指出相应的提升与发展途径,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教学;专业素质;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