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能确定,管门的人来还是不来,我们在那扇锈迹斑驳的大门前等着。
大门是铁栅栏门,透过栅栏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局部:一大片荒草,几棵古树,一栋独立的拱形圆顶的房子,还有一排U字形的平房,看起来像是日本式的会所。
同行姚老师,诸暨人。给联系人打了好几次电话,每次都说来了,来了。
这是一所小学,在诸暨的盘山,名“盘山小学”。學校不大,名气挺牛。当年国民政府里,许多大人物跟它有关联,甚至连蒋介石都有题名。看到大门紧闭,荒凉如斯,我们有点怀疑。不过,从栅栏缝隙,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那拱形房子门楣上镶嵌着“盘山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别具一格,尽显功底。仔细瞧瞧,原来是民国书法大家于有任的笔迹,让人吃惊。
太阳静静地挂在天空,有一些云懒懒地悬浮着,偶尔遮住一下太阳的光芒。幸好在这云朵遮住太阳光芒时,会有一丝风吹来,这让人稍稍有点舒爽。管理人还没到达,同行的朋友们攀谈起来。凑巧的是我们一行人中有三个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亦涛、立波、姚老师。这三个人都是作家、诗人,文采出众,见识也不同凡响。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盘山小学背靠的山叫磨石山。我好像听说过磨石山,就是想不起来,思想了好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立波口中多次说起的磨石山呀。
立波姓蒋,一直说祖籍是磨石山下的盘山村。他至今记得,从小父亲就无数次跟他说起,他们的祖上是从磨石山迁徙过来的。恰好同去的蒋渭渔蒋总,祖籍也是磨石山下盘山村,于是约好看了盘山小学再去盘山村蒋氏祠堂。
管门人骑了电瓶车终于姗姗而来,下车,挂着笑脸,连声说不好意思。
我们走在U形校舍回廊,听管门人讲解。这座小学设计非常超前,无论你从哪一间开始,走到任何一间校舍,包括食堂,都不会让你日晒雨淋,不禁暗暗赞叹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走过那座拱形圆顶房子,姚老师向我们叙说了盘山小学的往事:蒋介石、邵元冲、廖承志、孙科等都为这所小学题写了匾额。还有林森、居正、何应钦、戴季陶等民国要人挥毫题写寄语。于有任书写校名,冯贞胥撰写《诸暨盘山小学记》,由书法泰斗沙孟海书写。民国军界要人、盘山村乡贤、盘山小学创办人蒋鼎文躬身参与开学典礼……
蒋鼎文的名头我听说过,民国时期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名震一时。据说他是唯一一个可以骂宋美龄的人。这么一个人物诞生在盘山村,那么他创建的盘山小学,能得到民国这么多大咖的青睐,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惜的是那座拱形圆顶房子的门一直锁着,打不开。学校那些响彻云天的过往,被反锁。不明白是管门人没钥匙,还是有些人掌握着钥匙不让参观者知道那些历史。遗憾,挥之不去的情绪,萦绕在我们心头。
离开盘山小学,我们来到盘山村文化礼堂——蒋氏宗祠。这是一间跟别的地方宗祠格局差不多的房子,红砖碧瓦,白墙飞檐。立波和蒋渭渔蒋总,他们两人似乎有点别样的心情,祖先从这里迁移过去,他们总要有点追根的意思,或许里面还有他们祖先的名讳。但也仅仅有一点表露而已,毕竟太遥远了。
蒋氏宗祠的门外墙上,竖立了一座大型浮雕,浮雕上罗列了盘山村蒋氏白民国以来的名人大腕。这些人个个名扬四海,威震一方。有的是抗日名将,有的是文化大咖,有的是官场达人。这一串串名字,似乎要将整个盘山村挤爆。
在盘山村文化礼堂的盘山名人馆,我看到了国民党军中将领蒋鼎文、蒋伯城、蒋志英等的事迹介绍,我也看到了官声颇佳、政绩斐然、勤勉自律的共产党干部蒋巨峰。盘山村的气场如此强大,或许跟盘山村的历史传承有着莫大的关联,就像恬静而淡然的盘山小学一样。
在盘山村蒋氏宗祠文化礼堂里,我注意到位于宗祠天井前的戏台,不大,但戏台的两个檐角高高飞翘,犹如两只雄鹰展翅飞翔,这是否寓意着盘山村的人,那种傲然于世的人生态度。这或许是我的一个想法,但事实也正是这样。
盘山村的今天,依然有许多村民奔波于全国各地,或经商,或从政,或求学。他们当中有名成功就的,也有默默无闻的。但似乎有一个信念是一样的,那就是不管身在何处,那一口诸暨方言,无论如何改变不了。即使是像立波、蒋渭渔这样的祖籍诸暨的外地人,那一份诸暨情感却仍然存在于他们的内心。
蒋氏宗祠的门口,是一个大操场。一片红高粱在太阳底下,安然地享受着自己被吸干水分的滋味。我知道,这些红高粱不久即将被拿去酿酒,诸暨的同山烧,也像诸暨人一样刚烈、甘甜、醇厚。那种味道,就像盘山村的历史味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