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许多教师对教学反思颇有兴趣,也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对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普遍存在着对教学反思理解上的不足,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 “反思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反思?反思的内容?反思的策略?”等问题,阻碍了反思的有效性。笔者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结合自己教学反思的实践谈几点个人的拙见。
  
  一、反思的目的
  
  我之所以要反思是因为我不甘平庸,因为教育不能停滞不前。反思能使教师远离平庸,因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反思教学可以成为实践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利于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面。
  
  二、反思的时间
  
  反思的时间没有固定,但大多数可以分为:教学过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后。教后感往往就是教学反思。对教前与教中反思认识较浅。教前反思是在上课前对自己所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否适应学生的发展,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的原则。教学反思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课堂程序及时思考和调整。经管教师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但课堂是充满着未知和偶然的时空,学生的消极反应会立刻激起教师的即兴反思,继而调整教学行动。
  
  三、反思的内容
  
  反思的内容是最关键的,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反思的对象,教学反思的对象整体上是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具体化为目的和手段。首先应是教学目的,不言而喻,即我采取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作这样的课堂设计达到何种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使用,也包括师生关系的类型等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的内涵就是要追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一内涵同时适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有效是第一位的,因为无效的手段无益于目标的达成。但仅仅有效还是不够的,教学手段在有效的前提下还必须是合理的。
  
  四、反思的策略
  
  怎样反思一直是教师们探索的问题。古云:“三思而后行”“三思”是什么呢?学生的利益、教学的目标、教学的精神都在考虑之列。教学过程开始以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反馈信息,对教学行为及时作出调整,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分析总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教学有成功之处就加以总结以便日后发扬;如果教学有失败之处就加以分析寻求解决的方法,以避免日后在同一情形下重复失败。
  教学反思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其具有实践性质。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
  1.我做了什么
  教学工作从形式上看好像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重复自己的过去。换一个角度把备课变为教学决策、上课变为组织、表达、启发等,批改作业变为评价,辅导学生变为师生互动。一般从这几个环节去反思教学行为是较有效的。
  2.我做得有效吗
  反思教学行为主要就是教学的有效性探究问题。课前从有效性出发决定教学决策,根据课堂的师生互动,信息反馈及作业的评价来决定教学的有效性。
  3.我做得合理吗
  虽然有效是教学目标之一,但还要考虑教学行为和手段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是否有益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还必须反思教学行为自身的合理性,才能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准则。
  4.我还能怎样做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再周密的计划安排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没有回顾和反思就没有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还能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俗话说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专业成长和发展是无限围绕这四个反思的核心,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呢?
  ①要观察反思,反思听课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其于每个教师听课时,可能替意识都会说“假如上课的人是我,我会怎么办?”观察教于学的反思,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也成为一种反思的可能。通过与“榜样”的比照,刺激着听课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②对话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需要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投入的心态,更需要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与自我对话。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与学生对话,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作为教师的直接听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发言权。学生对教学的真实、朴素的评价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一个窗口。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与学生惊醒平等、坦诚的对话,从学生的立场看事情。
  ③与同事对话、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现代教师取得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与同事对话,构建交流平台,共享互动空间,是一种重要的教师反思渠道。
  ④与专业对话。随着时代发展需要,小学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到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进修或深造。这样就有了更多的与专家对话、学习的机会。聆听教育专家的教诲,实为一个难得的机会。
  ⑤写作反思。即使思想的东西,即时记录三言两语,定期整理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智的归纳与总结。
  “教然后知困”教后多反思,反思促成长。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成长之路才能更加宽广。
其他文献
每每走进语文教学大家们的课堂,我总感到一股勃勃的生命之水在流动,激昂时,荡气回肠,如滔滔的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委婉时,清雅美丽,如涓涓的小桥流水汩汩流淌。我不禁疑惑:是什么魔力,让课堂焕发出如此的活力,使所有的听课老师拊掌叫绝呢?是什么法宝,让孩子变得如此的聪慧,使他们的小嘴像炒豆子似的妙语连珠呢?在对比中,在反思中,在追问中,我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是文本的细节,是教者的细腻!  窦桂梅老师执教《落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利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识字。改进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识字热情,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为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识字欲望 识字方法 分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负担重,避免繁重、枯燥、单调的识字写字,而从语文的实践性出发,注重情趣化、生活化,丰富学
期刊
小莉是一位女生,平时成绩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她考上重点大学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在临近高考的几次模拟测试中小莉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这可让周围关心她的人,包括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和校长急坏了,大家猜想着种种可能:她是不是谈恋爱了?是不是有什么病了?于是纷纷找她谈话,大讲特讲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恋爱的“罪恶”;班主任还与家长协商准备带她去医院作检查。然而,小莉不仅否认自己坠入“爱河”也不承认自己
期刊
当前,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学生缺乏充分的感知基础:二是揣摩感悟品味不足,结论给出太快,学生很难联系生活和知识实际来进行品味和吸收,更没有情感介入;三是讨论交流不足,分歧消除太快。这种“缺乏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失去了意义建构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老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呼唤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诸多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培养方向。物理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这方面的一点心得。    一、抛弃应试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
期刊
摘 要: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感也就成为数学课程重要的目标。随着新课标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数感的建立面临严峻考验。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培养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精心选材,合理安排;科学设计,注重实效;恰当实施,适时调整三方面论述数感建立和培养的教学策略,增强学、数学素养。  关键词:学生 数感 建立 培养    一、意义与背景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学
期刊
摘 要:2005年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对中学生作文教学,特别是中作文命题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而我省在2004年再次起用材料作文作为中考的考察点。由于材料作文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据专家推测:在今后的几年中材料作文将继续强占其他题型的“地盘”,成为中试卷的“宠儿”。但是材料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针对性更强,难度更
期刊
经典的力量的确让人震撼,它们能穿越沧桑历史,散发出永恒的耀眼光芒。谈教育不能不谈孔子,谈教育方法不可忘记孔子那些饱哲理的连珠妙语。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美术从欣赏、绘画和工艺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 绘画 工艺    初中美术教材上,内容基本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各有所长。欣赏部分,其中有很多注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术遗产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自1996年踏上教坛至今,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 下面结合多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持之以恒偏爱后进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