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氛围之下,信息作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客观方面真实存在着,因此,新闻工作者搞好信息的报道也是毋庸质疑的。
[关键词]信息报道 和谐社会 舆论监督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方向。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闻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任务。
新闻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为一种重要的舆论手段,当然可以利用自己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和特点,通过舆论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舆论环境。但是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并不是说在新闻报道中只能做那些“鼓舞人心”、“激动人心”,偏向积极与光明,具有宣传教化色彩的正面报道。对于报道,就要避之唯恐不及,最好一点都不涉及。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报道是新闻报道构建和谐、融洽群众关系的重要一环。
一、社会的多元矛盾性是信息报道存在的先决条件
由新闻信息的概念可见,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是矛盾的,社会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然在社会中矛盾、不和谐的因子是普遍的,是常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冲突不可避免,而新闻的要义就是忠实地记录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动的面貌,展示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人们能了解他们得以生存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消除不确定性的认识,以便遇到重大情况时能及时做出符合实际的应对措施,从而让问题得到恰当解决,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并且我国当下正处于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导致了各种阶层利益的急剧调整和分化,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必然呈现多样化、集中化的趋势。在这一关键期,由于各种原因社会矛盾极易发生转化,如果处置不当,化解不力,往往会由隐性的矛盾转化为显形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有时甚至会突然激化,在一定范围内酿成突发性事件,使社会呈现危机状态,而在这种危机状态下往往又会造成舆论危机,使得危机事件的解决更是增加一定的难度。那么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新闻传媒就更有必要全面、及时、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些的新闻信息,做到既能“上情下达”,又能“下情上達”,保持顺畅的信息传播通道,发挥其信息传递的作用,使得信息能正常流通,并在信息传达过程中进行疏导,让公众及时地知晓、认识客观世界的全貌,对事件本身的认知能进一步深化,引发他们思考诸如生命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生命的意义、社会冲突与不和谐的根源等问题,也有助于受众在接触媒介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生命伦理观、环保意识、社会正义与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感以及维护社会公德、主持社会公道、保护弱势群体、铲除丑恶毒瘤等诸多基本社会价值观念,并为下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破坏性事件时如何预防、规避、求生、救助、协调、追惩,提供了深刻的借鉴、启示与反思。
二、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闻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也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这一点中外概莫能外。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30件获奖作品中,有关灾难等的各类新闻题材达13篇。在普利策奖80多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获奖作品也都属于报道。新闻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情感性,很容易激起受众的兴趣,被认为是新闻中的“富矿”。
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1917年列宁就曾指出,“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够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报刊要向人民群众作真实的报道,不仅充分报道我们的成就,而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真实地说明”,天灾人祸,也要如实报道。重大情况让受众知道,这是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有力量的表现,不再隐瞒真相是社会的进步。
新闻媒体要满足和谐社会中受众的知情权,就是要及时报道受众欲知而未知的重要新闻信息。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快。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便捷的方式很快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信息。这跟以前人们仅仅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的媒介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的电脑前获悉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快速地将新闻信息传递并呈现在受众的眼前。
三、新闻报道是加强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开展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反映人民心声的重要渠道。但是我们所指的舆论监督同西方所宣扬的所谓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观点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舆论监督沦为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争权夺利的斗争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所行使的民主监督权利。
要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首先,在典型的选择上,要注意有针对性、代表性,要抓那些有普遍意义,能反映事件本质,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倾向性问题。时机的把握,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火候节奏,分清轻重缓急,讲究策略艺术。其次,在事实的准确上,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防止报道失实。要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拿不准的问题要多核实,勤请示,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稿件,要坚持送审。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可运用内参反映,切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在开展舆论监督时,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能“包揽诉讼”、“包打天下”,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的手段,更不能以舆论监督为名,借机谋取个人私利。积极思考如何客观真实地报道好新闻,引导大众正视信息,营造积极健康、公开透明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信息报道 和谐社会 舆论监督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方向。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闻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任务。
新闻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为一种重要的舆论手段,当然可以利用自己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和特点,通过舆论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舆论环境。但是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并不是说在新闻报道中只能做那些“鼓舞人心”、“激动人心”,偏向积极与光明,具有宣传教化色彩的正面报道。对于报道,就要避之唯恐不及,最好一点都不涉及。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报道是新闻报道构建和谐、融洽群众关系的重要一环。
一、社会的多元矛盾性是信息报道存在的先决条件
由新闻信息的概念可见,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是矛盾的,社会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然在社会中矛盾、不和谐的因子是普遍的,是常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冲突不可避免,而新闻的要义就是忠实地记录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动的面貌,展示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人们能了解他们得以生存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消除不确定性的认识,以便遇到重大情况时能及时做出符合实际的应对措施,从而让问题得到恰当解决,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并且我国当下正处于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导致了各种阶层利益的急剧调整和分化,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必然呈现多样化、集中化的趋势。在这一关键期,由于各种原因社会矛盾极易发生转化,如果处置不当,化解不力,往往会由隐性的矛盾转化为显形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有时甚至会突然激化,在一定范围内酿成突发性事件,使社会呈现危机状态,而在这种危机状态下往往又会造成舆论危机,使得危机事件的解决更是增加一定的难度。那么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新闻传媒就更有必要全面、及时、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些的新闻信息,做到既能“上情下达”,又能“下情上達”,保持顺畅的信息传播通道,发挥其信息传递的作用,使得信息能正常流通,并在信息传达过程中进行疏导,让公众及时地知晓、认识客观世界的全貌,对事件本身的认知能进一步深化,引发他们思考诸如生命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生命的意义、社会冲突与不和谐的根源等问题,也有助于受众在接触媒介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生命伦理观、环保意识、社会正义与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感以及维护社会公德、主持社会公道、保护弱势群体、铲除丑恶毒瘤等诸多基本社会价值观念,并为下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破坏性事件时如何预防、规避、求生、救助、协调、追惩,提供了深刻的借鉴、启示与反思。
二、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闻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也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这一点中外概莫能外。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30件获奖作品中,有关灾难等的各类新闻题材达13篇。在普利策奖80多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获奖作品也都属于报道。新闻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情感性,很容易激起受众的兴趣,被认为是新闻中的“富矿”。
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1917年列宁就曾指出,“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够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报刊要向人民群众作真实的报道,不仅充分报道我们的成就,而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真实地说明”,天灾人祸,也要如实报道。重大情况让受众知道,这是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有力量的表现,不再隐瞒真相是社会的进步。
新闻媒体要满足和谐社会中受众的知情权,就是要及时报道受众欲知而未知的重要新闻信息。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快。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便捷的方式很快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信息。这跟以前人们仅仅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的媒介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的电脑前获悉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快速地将新闻信息传递并呈现在受众的眼前。
三、新闻报道是加强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开展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反映人民心声的重要渠道。但是我们所指的舆论监督同西方所宣扬的所谓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观点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舆论监督沦为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争权夺利的斗争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所行使的民主监督权利。
要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首先,在典型的选择上,要注意有针对性、代表性,要抓那些有普遍意义,能反映事件本质,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倾向性问题。时机的把握,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火候节奏,分清轻重缓急,讲究策略艺术。其次,在事实的准确上,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防止报道失实。要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拿不准的问题要多核实,勤请示,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稿件,要坚持送审。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可运用内参反映,切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在开展舆论监督时,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能“包揽诉讼”、“包打天下”,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的手段,更不能以舆论监督为名,借机谋取个人私利。积极思考如何客观真实地报道好新闻,引导大众正视信息,营造积极健康、公开透明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