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的数学教学模式仍然延承以往的惯用模式:教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那么如今倡导的新教学改革要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45人计算,每次要批改9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36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花费的时间则更多。再加上平时的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这导致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改革自然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却很落后,因为学生为了教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使教师很辛苦,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真正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可做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教师汇报,包括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等。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课代表和几名学生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对其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解决方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的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学生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学生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王莉霞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了大量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_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所学。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学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多都是靠亲自实践和操作来实现的,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就成为蜻蜓点水,表象也就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
《圆的周长》的教学,学生没有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与黑板一样,也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得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教师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了解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漂亮的课件不一定是好的课件,关键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总之,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了创造型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信息技术终究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是否能对数学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还要看使用它的数学教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应当适时地、有选择地使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45人计算,每次要批改9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36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花费的时间则更多。再加上平时的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这导致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改革自然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却很落后,因为学生为了教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使教师很辛苦,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真正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可做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教师汇报,包括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等。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课代表和几名学生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对其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解决方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的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学生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学生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王莉霞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了大量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_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所学。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学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多都是靠亲自实践和操作来实现的,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就成为蜻蜓点水,表象也就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
《圆的周长》的教学,学生没有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与黑板一样,也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得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教师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了解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漂亮的课件不一定是好的课件,关键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总之,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了创造型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信息技术终究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是否能对数学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还要看使用它的数学教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应当适时地、有选择地使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