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操作活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尝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1595080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具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参与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密切配合,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音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形式多样的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获得理解,因此,搞好学具操作活动,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学具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
  
  苏霍姆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以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学具操作将会给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2、让他们拼图形,看能不能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3、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高是多少,底是多少;4、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5、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能推导出。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触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通过学具操作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同时发展智能
  
  一切知识的来源,任何复杂的认识都离不开感知提供的有关客观现实的感受性材料。学具操作活动能使学生获得鲜明的知觉形象,能为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柱,同时,学生脑、口、手并用,发展了智能。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事先给每个组(四人一组)的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形容器和几个底面积和高各不相等的圆锥形容器(其中要有一个圆锥容器和圆柱容器等底等高),然后,分两个层次组织学生操作。第一层次用红色水做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发现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第二层次要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学生自己完全可以弄清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三、通过学具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
  
  学具操作实质上是外显的内部智力活动过程,随着学生思维也会随之展开,教师应挖掘其隐含的智能因素,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例如,教材中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通过观察和讨论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此时,如果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启发学生“能不能只用一个梯形剪拼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动手、动脑、动口,创新思维的火花受激迸发,最后纷纷举手发言,又提出了下面两个方案,一是把一个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或是把一个梯形分解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性地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次验证了梯形面积公式的科学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在心理上表现为“三主”,即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主动创新;在行为上表现为“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数学课中能充分应用学具操作活动,不但可以体现这一特点,而且能提高课堂数学素质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424211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叶老在反对讲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讲解,因此,我认为笼统的把讲看成是灌,把讲等同于注入式是不正确的。  一般说来,讲可能成为灌,但并不等于“灌”,关键在于讲什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归纳与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点。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机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很多人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忽略思维的训练,因而高分低能。我们应强调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演绎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归纳推理包括:
期刊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愈明显,教学创新意识就愈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尽量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唤醒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每一位学生在跃跃欲试的心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从实际生活提取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一门研究世界上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在数和形的抽象化。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
期刊
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本质    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因而,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1、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  如果仅停留在发散思维阶段,那么就会使人犹豫不决,不易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达不到创造的目的,所以创造性思维还应包含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  2、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质疑”应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创设质疑气氛是教师教育份内的事,但目前的教学课堂中有许多教者还是串讲串问,牵制学生,没给学生思维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者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者的权利,还是每位学生的权
期刊
高考复习是一门学问,复习中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一直是我们高三数学教师所关注的内容。本人经过认真思索和探究,认为应该要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如我们道县五中的学生属于三类生源,他们基础不扎实,解题能力不强,但有上进心,愿意学习,故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特别关注他们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的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适当的指导。    一、注意对教学内容和习题的适当取舍,引导学生回归
期刊
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已进入紧张的复习迎考阶段,语文学科如何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面总复习,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由于时间短、内容多、难度大,使得语文复习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在有限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语文学科在全县居于领先地位,在此我简单地谈谈语文迎考的学习方法,供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一、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体验学习”。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体验    “体验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体验——认识——再体验——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倾向的。兴趣的培养应尽可能多地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与成功、进步联系起来,同美学观联系起来。  下面从两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不成熟的观点,供同行们参考。    一、美学观的形成  学生的学习兴趣常与所输入材料的美感联系在一起。审美观的形成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则是学习的最好报偿,这种报偿反过来又激励、推动着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