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归纳与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点。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机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很多人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忽略思维的训练,因而高分低能。我们应强调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演绎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归纳推理包括: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推断、因果分析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与演绎推理相反,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借助归纳推理可以培养学生“预测结果”和“探究成因”的能力,是演绎推理不可比拟的。在《课程标准》要求下,教材在这方面体现较多,现结合自己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用寻找规律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1)现在的课堂比过去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过去高了。教育教学活动,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必须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当坚持启发式教学,废除注入式,教师循循善诱,相机引导,启迪学生思维,要善于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可能让学生自求得之。(2)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要引导学生作探研知识的尝试,在尝试中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得包办代替。(3)教给思维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中得出结论,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能只关心结论,不关心过程,规律的寻找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寻找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①数列:有一串真分数,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请你写出1001个真分数,此题一看感觉有难度,但如要仔细观察,用分组法来解答却比较方便,我们可重新分解组合,将这一串分数摆成三角形,从中探求规律:
从上表可发现:第一行有1个数,分母是2,第二行有两个数,分母是3,第三行有3 个数,分母是4……,另一方面验证:1+2+3+……44=990<1001,1+2+3+……45=1035>1001,这说明前44行共有990个真分数,从而第1001个真分数应该在第45行的第1001-990=11个数,分母是45+1=46,分子是11,即第1001个真分数是
②图形规律
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
(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人。
(2)按照上图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
(3)每增加一张桌子,可坐多少人?
(4)摆n张桌子时可坐多少人?用代表式表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吗?
(5)一家餐厅有这样的长方形桌子30张,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若按上图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可坐多少人?若现有131个客人去吃饭,该如何摆拼桌子?此题问题设置循序渐进,典型归纳推理。
此类题趣味性较浓,现代课堂应该以训练为主线,在科学的训练中指导学法,开启学生思维活动,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教师不断激发起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石本无火,因撞击而发光;水本无波,因风吹而起浪,在现在教学中应常看到有思维火花的闪灼和思维波光的涟漪。
③实践操作规律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上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这道题由学生先动手实践,再得出一般规律,数学与其他的学科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挖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及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撝重中之重。
二、用数学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具体的数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而数学自身知识的结构本身也具有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作用,如: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这种知识结构脉络清晰,思路自然畅通,归纳的思想显而易见。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生产的过程,通过对知识发生的过程的展示,使学生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将会终身受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614200四川省双流县东升一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用寻找规律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1)现在的课堂比过去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过去高了。教育教学活动,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必须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当坚持启发式教学,废除注入式,教师循循善诱,相机引导,启迪学生思维,要善于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可能让学生自求得之。(2)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要引导学生作探研知识的尝试,在尝试中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得包办代替。(3)教给思维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中得出结论,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能只关心结论,不关心过程,规律的寻找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寻找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①数列:有一串真分数,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请你写出1001个真分数,此题一看感觉有难度,但如要仔细观察,用分组法来解答却比较方便,我们可重新分解组合,将这一串分数摆成三角形,从中探求规律:
从上表可发现:第一行有1个数,分母是2,第二行有两个数,分母是3,第三行有3 个数,分母是4……,另一方面验证:1+2+3+……44=990<1001,1+2+3+……45=1035>1001,这说明前44行共有990个真分数,从而第1001个真分数应该在第45行的第1001-990=11个数,分母是45+1=46,分子是11,即第1001个真分数是
②图形规律
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
(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人。
(2)按照上图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
(3)每增加一张桌子,可坐多少人?
(4)摆n张桌子时可坐多少人?用代表式表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吗?
(5)一家餐厅有这样的长方形桌子30张,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若按上图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可坐多少人?若现有131个客人去吃饭,该如何摆拼桌子?此题问题设置循序渐进,典型归纳推理。
此类题趣味性较浓,现代课堂应该以训练为主线,在科学的训练中指导学法,开启学生思维活动,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教师不断激发起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石本无火,因撞击而发光;水本无波,因风吹而起浪,在现在教学中应常看到有思维火花的闪灼和思维波光的涟漪。
③实践操作规律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上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这道题由学生先动手实践,再得出一般规律,数学与其他的学科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挖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及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撝重中之重。
二、用数学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具体的数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而数学自身知识的结构本身也具有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作用,如: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这种知识结构脉络清晰,思路自然畅通,归纳的思想显而易见。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生产的过程,通过对知识发生的过程的展示,使学生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将会终身受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614200四川省双流县东升一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