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何种决策的执行推进、问题的分析解决,都需要进行几方面意识的强化:以终为始的目标意识、可落地可执行的计划制定意识、80/20的重要度区分意识,而莲花模式正是这样的一个思维决策工具。
关键词:战略落地 战略分解 莲花模式
莲花模式的由来及简介
1.为什么需要莲花模式?从战略分解所想起的……
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老板在年初的战略规划会上把战略喊得很过瘾,员工听得很过瘾,但是到最后,战略没落实,企业没发展。这是为什么?这是战略分解的问题,公司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完成取决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是否清楚公司的战略目标,取决于自己是否清楚为了目标的实现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去做。
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战略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空有战略目标,没有具体细分的目标与工作计划。
很多企业的战略都是只给目标,却没有告诉员工如何实现,其实这就是单单解决了“去哪里”的问题,至于“怎么去”的问题没有回答,不能指导具体的工作开展。
(2)工作与目标之间不存在紧密联系,工作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不清晰。
目标已经确定出来,工作计划也已经罗列出来很多,但是看不到工作计划与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或者说工作计划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晰。目标归目标,计划归计划,形成两张皮。
(3)不同工作之间没有区分重要度,不知道什么是对目标产生重点影响的工作。
很多企业的部门虽然能够明确为了完成目标需要达成的工作计划,但问题是,不同工作对于目标达成的影响程度有不同,需要的资源支持也不同,如果无法明确这几项工作当中哪些是重点工作,是必须完成的工作,那么在分配资源,遇到问题需要取舍时,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自然无法更快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4)计划的制定又高又空,缺乏可执行性、可落地性。
在我们看到的企业现状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例子:提升计划准确性、降低营销费用、提升公司核算能力、提升应收周转……。这种“提高……”“降低……”的语句作为目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计划,一个需要落地的计划,它并没有回答这几个问题:如何做到这一点?由谁去做到这一点?什么时间能够完成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完成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不能够回答这几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计划或者工作是不可执行、不可落地的。
其实,以上问题不仅仅是战略分解会存在的问题,无论何种决策的执行推进、问题的分析解决,都需要进行这几方面意识的强化:以终为始的目标意识、可落地可执行的计划制定意识、80/20的重要度区分意识,而莲花模式正是这样的一个思维决策工具,它能够帮助大家迅速回答几个问题:
我们的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目标制定过后,需要什么计划、工作、支撑?
计划与工作的制定需要细化到何种程度方可被下属具体执行落地?
众多计划当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哪些需要重点资源支持?
如何才能够及时监控计划的执行情况?
2.什么是莲花模式?
图1 莲花模式
莲花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工具,具体应用分为莲花图与莲花工作计划两个方面,见图1。莲花图用于在目标确定之后,通过逻辑、分类对行动策略进行分解;工作计划则用于对每项工作进行时间维度、负责人维度的全方位描述,从而确保该项行动可回顾、可执行、可落地。这种工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战略分解,还用于计划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季度及月度的目标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梳理、重点问题的分析与诊断、营运流程的制定、管理习惯及共同目标的形成、重大活动的组织、干部及人力资源的评价等。
莲花图的绘制立足于两个核心基点:第一,核心问题或者关键对策有没有找到?第二,找到之后,影响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的逻辑是什么?影响要素有哪些?通过确定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通过逻辑的分解,直到每个问题点或操作点都能够制定填写5W2H的莲花工作计划表(即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做、做什么工作、谁来完成、什么时间完成、在哪里完成、如何完成、做到什么程度),最终使计划可控制、可执行、可跟踪、可考核。
3.莲花模式的两个基点与两种形式。
下面来深入分析莲花模式这个工具,上面曾经提到,莲花图的绘制有两个核心基点:莲花的内核(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莲花内核与莲花瓣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
首先来看第一个基点:内核。从莲花图的使用用途来看,莲花的内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策型与原因型,见图2。对策型莲花图对应的是回答“如何提高/改善/降低……”,原因型对应的是回答“为什么会产生……”。
图2 原因型莲花图及对策型莲花图
原因型莲花图的形成,需要小组成员根据已经产生的或者预计产生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详细地一一分析,直到找到能够直接采取纠正措施的具体原因,分析过程方可停止。
对策型莲花图的形成,则需要小组成员根据将要采取的核心对策进行讨论,把能够支撑这一改进对策的做法详细地一一分析,直到该对策能够以5W2H进行描述,分析过程方可停止。
第二个基点为莲花内核与莲花瓣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由于导致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的影响因素包括很多方面,而要能够完全、准确地分析一个问题,必须做到关键要素的不重叠、不遗漏。因此,在将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分解为不同影响要素的时候,必须确保分解过后的要素符合以下要求:
(1)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不同要素之间不存在重叠的部分。
(2)所有要素完全穷尽,不存在任何影响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的要素没有被我们分析进去与遗漏的情况。
莲花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莲花模型在国内某著名陶瓷企业应用的实例,来说明莲花模式在重点问题分析及解决、战略分解及经营计划制定上是如何操作的。
1.重点问题分析及解决。
第一个实例是关于如何使用莲花模式来进行重点问题的分析解决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个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可以细分为七步,分别是:问题界定、问题分解、突破障碍、统筹规划、方案选择、实施推动、总结评估。而莲花图的使用,主要在于第二步,核心问题确定之后的分解过程。
图3 问题分解之莲花创新模型应用
以“成本改善”专题为例,当我们需要解决如何进行成本改善的问题时,我们首先做的不是直接提出各种建议和措施,我们首先应该对“成本”进行分类:到底成本可以分为多少部分?从多少个方面进行成本改善,才可以把成本改善的效果最大化?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成本可以细分为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建设成本、财务成本这8项,然后下一步工作就是针对这8项进行下一步策略的分解。
比如“财务成本改善”,通过头脑风暴过程,我们可以将财务成本改善细分为四个子措施:进一步加强集团资金的统筹管控、完善对投资项目的项目团队的奖惩机制、规范采购付款政策、加强富余资金的盘活使用。是否还需要继续分解呢?当我们发现这些措施都可以落实到负责人,并完整填写莲花行动计划表时,分解就可以结束,此时便可以开始计划执行。
2.战略分解:经营计划的制定。
第二个实例是公司级、部门级工作计划的拟定。总的来看,公司及各层级莲花图与工作计划的制定基本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公司高层管理者需基于公司主要发展目标,经过充分讨论后制定公司级年度莲花图。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一个部门的部门级莲花图,其都是由公司级莲花图分解而来的,各层级的莲花图的形成是一个层层分解的过程。而最终分解的最小单位呢,必须是能够用表格进行描述:明晰该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由谁完成?完成标准是什么?何时完成?
(2)各部门根据公司级年度莲花图,内部进行头脑风暴,分解制定部门级年度莲花图。
在公司级莲花图制定完成过后,部门需要对公司级莲花图进行分解,通过内部头脑风暴,结合部门原有目标以及核心指标,制定部门级莲花图。
(3)公司经营计划委员会对各部门的莲花图及工作计划进行审批和质询。
公司级以及中心级莲花图的制定过程,并非是闭门造车的过程,是需要通过公司经营计划委员会继续充分讨论的过程,这个讨论,并非是批判以及质疑,而是大家一起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与途径,并达成共识!
(4)各部门以时间为维度,对部门年度莲花图进行分解,制定月度莲花图以及工作计划。
在年度莲花图与工作计划制定完成后,则需要根据月份,拟定每月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从而方便过程回顾。
(5)各部门在该企业战略发展部的组织下,对上月度工作计划进行回顾,对完成情况、原因分析及下一步工作举措填写表格,同时制定下月度莲花图及工作计划。
这是工作计划闭环管理的最后一环,同样也是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为有效保证工作计划的完成质量,战略发展部每月召开月度经营分析会,从而完成对上月度计划的回顾与下月度计划的制定,当回顾存在问题时,更需要大家一起去找到解决办法,拟定下一步行动举措。
关键词:战略落地 战略分解 莲花模式
莲花模式的由来及简介
1.为什么需要莲花模式?从战略分解所想起的……
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老板在年初的战略规划会上把战略喊得很过瘾,员工听得很过瘾,但是到最后,战略没落实,企业没发展。这是为什么?这是战略分解的问题,公司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完成取决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是否清楚公司的战略目标,取决于自己是否清楚为了目标的实现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去做。
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战略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空有战略目标,没有具体细分的目标与工作计划。
很多企业的战略都是只给目标,却没有告诉员工如何实现,其实这就是单单解决了“去哪里”的问题,至于“怎么去”的问题没有回答,不能指导具体的工作开展。
(2)工作与目标之间不存在紧密联系,工作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不清晰。
目标已经确定出来,工作计划也已经罗列出来很多,但是看不到工作计划与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或者说工作计划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晰。目标归目标,计划归计划,形成两张皮。
(3)不同工作之间没有区分重要度,不知道什么是对目标产生重点影响的工作。
很多企业的部门虽然能够明确为了完成目标需要达成的工作计划,但问题是,不同工作对于目标达成的影响程度有不同,需要的资源支持也不同,如果无法明确这几项工作当中哪些是重点工作,是必须完成的工作,那么在分配资源,遇到问题需要取舍时,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自然无法更快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4)计划的制定又高又空,缺乏可执行性、可落地性。
在我们看到的企业现状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例子:提升计划准确性、降低营销费用、提升公司核算能力、提升应收周转……。这种“提高……”“降低……”的语句作为目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计划,一个需要落地的计划,它并没有回答这几个问题:如何做到这一点?由谁去做到这一点?什么时间能够完成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完成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不能够回答这几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计划或者工作是不可执行、不可落地的。
其实,以上问题不仅仅是战略分解会存在的问题,无论何种决策的执行推进、问题的分析解决,都需要进行这几方面意识的强化:以终为始的目标意识、可落地可执行的计划制定意识、80/20的重要度区分意识,而莲花模式正是这样的一个思维决策工具,它能够帮助大家迅速回答几个问题:
我们的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目标制定过后,需要什么计划、工作、支撑?
计划与工作的制定需要细化到何种程度方可被下属具体执行落地?
众多计划当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哪些需要重点资源支持?
如何才能够及时监控计划的执行情况?
2.什么是莲花模式?
图1 莲花模式
莲花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工具,具体应用分为莲花图与莲花工作计划两个方面,见图1。莲花图用于在目标确定之后,通过逻辑、分类对行动策略进行分解;工作计划则用于对每项工作进行时间维度、负责人维度的全方位描述,从而确保该项行动可回顾、可执行、可落地。这种工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战略分解,还用于计划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季度及月度的目标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梳理、重点问题的分析与诊断、营运流程的制定、管理习惯及共同目标的形成、重大活动的组织、干部及人力资源的评价等。
莲花图的绘制立足于两个核心基点:第一,核心问题或者关键对策有没有找到?第二,找到之后,影响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的逻辑是什么?影响要素有哪些?通过确定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通过逻辑的分解,直到每个问题点或操作点都能够制定填写5W2H的莲花工作计划表(即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做、做什么工作、谁来完成、什么时间完成、在哪里完成、如何完成、做到什么程度),最终使计划可控制、可执行、可跟踪、可考核。
3.莲花模式的两个基点与两种形式。
下面来深入分析莲花模式这个工具,上面曾经提到,莲花图的绘制有两个核心基点:莲花的内核(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莲花内核与莲花瓣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
首先来看第一个基点:内核。从莲花图的使用用途来看,莲花的内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策型与原因型,见图2。对策型莲花图对应的是回答“如何提高/改善/降低……”,原因型对应的是回答“为什么会产生……”。
图2 原因型莲花图及对策型莲花图
原因型莲花图的形成,需要小组成员根据已经产生的或者预计产生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详细地一一分析,直到找到能够直接采取纠正措施的具体原因,分析过程方可停止。
对策型莲花图的形成,则需要小组成员根据将要采取的核心对策进行讨论,把能够支撑这一改进对策的做法详细地一一分析,直到该对策能够以5W2H进行描述,分析过程方可停止。
第二个基点为莲花内核与莲花瓣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由于导致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的影响因素包括很多方面,而要能够完全、准确地分析一个问题,必须做到关键要素的不重叠、不遗漏。因此,在将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分解为不同影响要素的时候,必须确保分解过后的要素符合以下要求:
(1)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不同要素之间不存在重叠的部分。
(2)所有要素完全穷尽,不存在任何影响核心问题或关键对策的要素没有被我们分析进去与遗漏的情况。
莲花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莲花模型在国内某著名陶瓷企业应用的实例,来说明莲花模式在重点问题分析及解决、战略分解及经营计划制定上是如何操作的。
1.重点问题分析及解决。
第一个实例是关于如何使用莲花模式来进行重点问题的分析解决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个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可以细分为七步,分别是:问题界定、问题分解、突破障碍、统筹规划、方案选择、实施推动、总结评估。而莲花图的使用,主要在于第二步,核心问题确定之后的分解过程。
图3 问题分解之莲花创新模型应用
以“成本改善”专题为例,当我们需要解决如何进行成本改善的问题时,我们首先做的不是直接提出各种建议和措施,我们首先应该对“成本”进行分类:到底成本可以分为多少部分?从多少个方面进行成本改善,才可以把成本改善的效果最大化?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成本可以细分为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建设成本、财务成本这8项,然后下一步工作就是针对这8项进行下一步策略的分解。
比如“财务成本改善”,通过头脑风暴过程,我们可以将财务成本改善细分为四个子措施:进一步加强集团资金的统筹管控、完善对投资项目的项目团队的奖惩机制、规范采购付款政策、加强富余资金的盘活使用。是否还需要继续分解呢?当我们发现这些措施都可以落实到负责人,并完整填写莲花行动计划表时,分解就可以结束,此时便可以开始计划执行。
2.战略分解:经营计划的制定。
第二个实例是公司级、部门级工作计划的拟定。总的来看,公司及各层级莲花图与工作计划的制定基本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公司高层管理者需基于公司主要发展目标,经过充分讨论后制定公司级年度莲花图。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一个部门的部门级莲花图,其都是由公司级莲花图分解而来的,各层级的莲花图的形成是一个层层分解的过程。而最终分解的最小单位呢,必须是能够用表格进行描述:明晰该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由谁完成?完成标准是什么?何时完成?
(2)各部门根据公司级年度莲花图,内部进行头脑风暴,分解制定部门级年度莲花图。
在公司级莲花图制定完成过后,部门需要对公司级莲花图进行分解,通过内部头脑风暴,结合部门原有目标以及核心指标,制定部门级莲花图。
(3)公司经营计划委员会对各部门的莲花图及工作计划进行审批和质询。
公司级以及中心级莲花图的制定过程,并非是闭门造车的过程,是需要通过公司经营计划委员会继续充分讨论的过程,这个讨论,并非是批判以及质疑,而是大家一起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与途径,并达成共识!
(4)各部门以时间为维度,对部门年度莲花图进行分解,制定月度莲花图以及工作计划。
在年度莲花图与工作计划制定完成后,则需要根据月份,拟定每月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从而方便过程回顾。
(5)各部门在该企业战略发展部的组织下,对上月度工作计划进行回顾,对完成情况、原因分析及下一步工作举措填写表格,同时制定下月度莲花图及工作计划。
这是工作计划闭环管理的最后一环,同样也是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为有效保证工作计划的完成质量,战略发展部每月召开月度经营分析会,从而完成对上月度计划的回顾与下月度计划的制定,当回顾存在问题时,更需要大家一起去找到解决办法,拟定下一步行动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