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实现中职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职教学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围绕中职物流教师这个群体,先分析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提升策略,试图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物流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现状; 策略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当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迫在眉睫,甚至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中职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然而,关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却不多,很多学校开展的普遍性继续教育并不能解决教师信息化素养养成问题,这值得我们关注。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概述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媒体、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养成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它综合了教师多方面的教学能力。
本文我们探讨的中职物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数据开展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拓展学习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中职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思想上不重视
改革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推翻、革新和变化,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和挑战,带来未知的,或与付出不成比例的结果。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在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此外,中职生大多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成就感,这使得中职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导致很多教师固守于已成形的教学模式,不愿轻言改变。
(二)提升途径有限
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学校安排的继续教育了解信息化教学,这样的培训有其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对于中职物流教师来说,有其局限性。物流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这就要求其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模式需多元化。如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设施设备均需通过虚拟软件操作完成。因此,普遍性培训内容并不能满足中职物流教师学习的需求。此外,缺乏科学指引的教师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宛若漂流瓶,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三)应用能力偏弱
信息化教学既要基于课程,又要超越课程,才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这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中实现信息化。 这不仅仅是对教学设备、软件、多媒体课件的简单应用,而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课程与信息化教学融合的模式。而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对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上,对其内涵、本质的理解还不深入,更不要说对云平台、微课慕课、虚拟软件的应用。
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指明了方向,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如何培养,教师应首先奋斗在教育改革的一线,以学生为中心,在不断学习中,了解并明确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发展方向,直面新时代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新要求,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结合教学大纲,基于学生学情,不断钻研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条件。当然,我们提倡信息化教学,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教师具备相关能力后,根据学情,基于教學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相关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断不可背离教育本质。
(二)基于数据,精准提升
如果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教师易于因无所获而选择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大数据庞大的实时数据搜集功能,能够采集各类教师的基础信息数据,为每位老师建立电子档案,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收集中职教师个人知识与能力等背景数据、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数据,能力发展需求的预测数据,并生成不同维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的分类结果,从而帮助教师综合分析和统筹考虑不同个体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规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而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从不同维度确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精准开展不同的分类培训,提高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三)灵活模式,多元提升
1、以赛促培,以研促培
一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建设需经过几年才能看到成果,这将大大影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比赛是教师成长的速成器,能在短时间内使教师迸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若能将培训、比赛、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比赛为落脚点,以培训提高质量为抓手,最后又反馈于日常教学,形成教学质量螺旋动态上升的相互促进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完成对信息化教学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操作的完美提升。
好的教研文化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能够使经验分享、学术探讨更为精准、有针对性,所以,我们基于市产学研工作室,建设良好的软硬件网络教育环境,构建科学的信息化教研模式,构建一体化教研资源建设与应用体系,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立体化支持服务机制,并以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教研活动,以研促培。
2、抓准契机,混合培训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教研模式,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网络研修等活动,继续教育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建设完善,教师可通过混合式培训模式满足自身提升的需求,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学习模式。如疫情期间开展网络授课,许多教师即通过“自主学习+网络研讨”的模式,完成对相关云平台操作技能的掌握,从而较好地完成了特殊时期的教学任务。
3、建共同体,多向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人不能通过简单传授来获得知识,认知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知识的建构,知识的建构是相互交往、社会互动的结果。 因此,我们基于市产学研工作室,构建了网络教研共同体。在这里,我们通过营造平等、合作、民主、包容的学术氛围,尊重每一位老师的学习述求,关注每一个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的作用,关注参与者资源的利用、思想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合作、相互学习、协作学习的教研机制。并通过引导,培养教师具备适当的技术观,关注新知识和新技术,并通过开展立体化学习,掌握必要的信息素养,以满足教育变革的现实需要。
(四)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要根据信息化教学与教育变革的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激励和保障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
结语
教育在革新,中职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明确信息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必须逐步具备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和融入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来。没有一次改革创新是一劳永逸的,中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唯有不断学习,根据学情努力寻找信息化与教学的耦合途径,才能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2]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04-111.
[3]李天龙,马力.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6):34-37.
[4]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 html,2017-03-22.
[5] 趙云建.网络教研中的活动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133-138.
作者简介:姓名:金正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2月;籍贯:辽宁省本溪市;民族;汉族;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中级;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及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基金: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青年课题(立项号:184440017)
关键词:中职物流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现状; 策略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当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迫在眉睫,甚至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中职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然而,关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却不多,很多学校开展的普遍性继续教育并不能解决教师信息化素养养成问题,这值得我们关注。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概述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媒体、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养成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它综合了教师多方面的教学能力。
本文我们探讨的中职物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数据开展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拓展学习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中职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思想上不重视
改革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推翻、革新和变化,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和挑战,带来未知的,或与付出不成比例的结果。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在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此外,中职生大多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成就感,这使得中职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导致很多教师固守于已成形的教学模式,不愿轻言改变。
(二)提升途径有限
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学校安排的继续教育了解信息化教学,这样的培训有其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对于中职物流教师来说,有其局限性。物流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这就要求其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模式需多元化。如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设施设备均需通过虚拟软件操作完成。因此,普遍性培训内容并不能满足中职物流教师学习的需求。此外,缺乏科学指引的教师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宛若漂流瓶,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三)应用能力偏弱
信息化教学既要基于课程,又要超越课程,才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这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中实现信息化。 这不仅仅是对教学设备、软件、多媒体课件的简单应用,而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课程与信息化教学融合的模式。而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对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上,对其内涵、本质的理解还不深入,更不要说对云平台、微课慕课、虚拟软件的应用。
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指明了方向,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如何培养,教师应首先奋斗在教育改革的一线,以学生为中心,在不断学习中,了解并明确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发展方向,直面新时代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新要求,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结合教学大纲,基于学生学情,不断钻研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条件。当然,我们提倡信息化教学,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教师具备相关能力后,根据学情,基于教學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相关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断不可背离教育本质。
(二)基于数据,精准提升
如果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教师易于因无所获而选择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大数据庞大的实时数据搜集功能,能够采集各类教师的基础信息数据,为每位老师建立电子档案,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收集中职教师个人知识与能力等背景数据、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数据,能力发展需求的预测数据,并生成不同维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的分类结果,从而帮助教师综合分析和统筹考虑不同个体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规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而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从不同维度确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精准开展不同的分类培训,提高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三)灵活模式,多元提升
1、以赛促培,以研促培
一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建设需经过几年才能看到成果,这将大大影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比赛是教师成长的速成器,能在短时间内使教师迸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若能将培训、比赛、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比赛为落脚点,以培训提高质量为抓手,最后又反馈于日常教学,形成教学质量螺旋动态上升的相互促进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完成对信息化教学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操作的完美提升。
好的教研文化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能够使经验分享、学术探讨更为精准、有针对性,所以,我们基于市产学研工作室,建设良好的软硬件网络教育环境,构建科学的信息化教研模式,构建一体化教研资源建设与应用体系,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立体化支持服务机制,并以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教研活动,以研促培。
2、抓准契机,混合培训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教研模式,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网络研修等活动,继续教育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建设完善,教师可通过混合式培训模式满足自身提升的需求,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学习模式。如疫情期间开展网络授课,许多教师即通过“自主学习+网络研讨”的模式,完成对相关云平台操作技能的掌握,从而较好地完成了特殊时期的教学任务。
3、建共同体,多向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人不能通过简单传授来获得知识,认知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知识的建构,知识的建构是相互交往、社会互动的结果。 因此,我们基于市产学研工作室,构建了网络教研共同体。在这里,我们通过营造平等、合作、民主、包容的学术氛围,尊重每一位老师的学习述求,关注每一个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的作用,关注参与者资源的利用、思想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合作、相互学习、协作学习的教研机制。并通过引导,培养教师具备适当的技术观,关注新知识和新技术,并通过开展立体化学习,掌握必要的信息素养,以满足教育变革的现实需要。
(四)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要根据信息化教学与教育变革的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激励和保障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
结语
教育在革新,中职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明确信息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必须逐步具备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和融入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来。没有一次改革创新是一劳永逸的,中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唯有不断学习,根据学情努力寻找信息化与教学的耦合途径,才能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2]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04-111.
[3]李天龙,马力.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6):34-37.
[4]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 html,2017-03-22.
[5] 趙云建.网络教研中的活动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133-138.
作者简介:姓名:金正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2月;籍贯:辽宁省本溪市;民族;汉族;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中级;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及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基金: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青年课题(立项号:18444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