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人认为学习生物学是记一记,做做题,应付会考容易。没有认识到生物学在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作用。不懂得生物学的特点和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把“生物”学成“死物”。除认识不足,目的不明,受应试教育影响外,还有学习不得法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生物?我的做法是:
1.掌握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线粒体学习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质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迭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积规律、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深,由少→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于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相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把握。又如,生物学学习大体上也要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有规律地进行。如预习弄清知识结构,初步确定重点,找出疑难处上课就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效率就高,生物进化学说一节结构为(一)提出,(二)内容,(三)运用,(四)评价。重点是内容,疑难之处在于自然选择学说要点之间的关系。这样预习就抓住了它与听课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大脑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交替、多感官协同律等,学习生物要使休息与学习交替,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
2.观察比较。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四有”必备即: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有疑存。如观察生物群落,目的是了解群落的成员、数量及其关系,顺序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植物又由乔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有重点即关系通过解剖观察、套袋实验观察等看动植物关系,观察时多思考,如植物分层、错落有致有何意义等。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冬眠与夏眠、应激性与适应性等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确定比较项目时过程不能太具体,而是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反应前后变化,抓住此重点,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3.综合归纳。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如神经系统可总结如图。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初中动植物类群可按进化顺序。神经系统学习可按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对生理、生长,发育等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一点很重要。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神经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突起可以形成神经纤维再组成白质、神经。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就可将神经节不列入,眼、耳以外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一笔带过。但复习则要全面不能遗漏。
4.灵活运用。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際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如高中学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弄清了这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运用这些知识就可用来判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例如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初中生理课上学习了有关血管、血压等知识,就可用于寻找、区分动、静脉,确定静脉存在了,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特点及其止血措施。学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家尝试建设生态小区,发展庭院经济等等。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定能学好、学活。
1.掌握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线粒体学习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质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迭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积规律、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深,由少→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于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相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把握。又如,生物学学习大体上也要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有规律地进行。如预习弄清知识结构,初步确定重点,找出疑难处上课就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效率就高,生物进化学说一节结构为(一)提出,(二)内容,(三)运用,(四)评价。重点是内容,疑难之处在于自然选择学说要点之间的关系。这样预习就抓住了它与听课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大脑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交替、多感官协同律等,学习生物要使休息与学习交替,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
2.观察比较。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四有”必备即: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有疑存。如观察生物群落,目的是了解群落的成员、数量及其关系,顺序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植物又由乔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有重点即关系通过解剖观察、套袋实验观察等看动植物关系,观察时多思考,如植物分层、错落有致有何意义等。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冬眠与夏眠、应激性与适应性等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确定比较项目时过程不能太具体,而是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反应前后变化,抓住此重点,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3.综合归纳。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如神经系统可总结如图。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初中动植物类群可按进化顺序。神经系统学习可按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对生理、生长,发育等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一点很重要。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神经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突起可以形成神经纤维再组成白质、神经。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就可将神经节不列入,眼、耳以外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一笔带过。但复习则要全面不能遗漏。
4.灵活运用。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際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如高中学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弄清了这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运用这些知识就可用来判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例如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初中生理课上学习了有关血管、血压等知识,就可用于寻找、区分动、静脉,确定静脉存在了,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特点及其止血措施。学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家尝试建设生态小区,发展庭院经济等等。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定能学好、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