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露宿者:在不起眼处生存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jia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业6年,社会工作者张潇还是很难形容露宿者到底是怎样一群人。但接触之后,露宿者的形象就从群体变成了一个个在时代潮流中命运迥异的个体。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局外人,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有着怎样的过去。白天,他们用日益赢弱的力气赚取微薄的生存资料,比如拾荒,比如下工地,比如从往来农贸市场的大货车上卸下瓜果蔬菜,比如在情人节那天揪着你的衣角让你买一朵玫瑰……夜晚,他们委身于桥洞、公园、地下通道甚至大街上,因而在社会工作者眼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露宿者”。
  他们习惯隐藏自己,却不断地和人群相遇。据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2014至2019年的统计数据,仅北京市三环以内,每年就有约3000位露宿者曾在这里的某个角落流浪。与人群相遇时他们往往在睡觉,仿佛睡眠可以构成一个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的结界。和露宿者擦肩而过的人们,往往加快步伐或者绕开走,避免和这些城市边缘的人群产生交集。我问过许多人对露宿者的印象,回答不约而同:对他们的印象就是没有印象。他们仿佛夜幕下的蚂蚁,在城市的不起眼处生存。
  “破冰”
  和风社工事务所的创始人张潇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被眼前的老太太轰出去了。温暖包里的掛面被摔散,细细的面条洒了一地。
  温暖包是张潇团队和露宿者“破冰”的一种方式。所谓的温暖包就是用牛皮纸袋装上水、饼干、卤蛋等等,派发给露宿者,希望让他们敞开心扉。高人一等的姿态是社工工作的大忌,但面对缄口不言的露宿者,张潇和同事不得已而为之。
  那是在2015年前后,有个公园聚集了上百个露宿者。装满温暖包的小推车一进公园,眼尖的露宿者便大喊“发东西的又来了”。几十秒之后,小推车成了空车,但仍然没有愿意坐下聊天的人。
  后来社工们便不再去公园,多去河岸和地下通道。他们当着露宿者的面把温暖包拆开,拿出饼干自己先吃一片,再递给露宿者一片。有的露宿者会渐渐放下防备,但一提到为什么要露宿这样的话题,又不说话了。
  整整三个月后,社工们才遇到了老陈——第一个愿意敞开心扉的人。老陈住在一个地下通道里,六十多岁,一条腿是跛的。他和十几个人住在一起,白天其他人出去打工,他帮着看行李,晚上他们回去后会带给他一份吃食。
  一次,老陈朝社工们要了十几份物资,说要留给同住的人。通过老陈,社工们认识了通道中的大部分露宿者。这些人当中,有的带社工去立交桥下认识他们的“老朋友”,有的则在打工、拾荒时留意新的露宿者。
  就这样,社工们认识的露宿者越来越多。他们骑着自行车,在北京三环内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摸排,七个月后他们有了这个群体的画像:年龄以30到60岁为主,男性远多于女性,访民和滞留的外来务工人员各占两成,剩下的是来京看病的、从传销组织逃出来的……
  不固定的“避风港”
  说起来,十几个露宿者聚集在地下通道生活已经是过去式了。大概从2017年开始,几乎所有地下通道都安装了摄像头,露宿者便搬离地下通道,寻找更隐秘的所在。
  露宿者在地下通道聚集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时,为了不被投诉,他们早上4点就生火做饭:用废弃的油漆桶做成火炉,底部开孔通风,在一侧割开一块铁皮以便向内添加燃料,烧热后桶顶就可以放锅烧水做饭。就地取材、随遇而安,是露宿者总结出来的生存之道。
  如果运气好,露宿者能自如地使用公厕和花园里的水龙头取水洗手或饮用,甚至有露宿者在通惠河边借着自来水洗衣服;或者进入老旧小区的垃圾堆捡瓶子、废纸。进入小区的露宿者被如何对待也要看运气。一些业主会把家里的饺子、面条带一份给他们吃。运气不好的话,会被个别业主投诉。
  露宿者最初见诸大众视野,大概是他们后半夜睡在肯德基、麦当劳里的时候。尽管给露宿者提供避风港是这两家餐饮公司的理念之一,但这要取决于当班经理的好恶。在一些上下两层的门店,楼上会在凌晨之后关闭。露宿者进入门店后,会先在楼下找别人吃剩的东西,然后将没归置的餐盘替门店归置好,以此换取一个小汉堡和在关闭了的楼上的一夜安眠,这是门店和露宿者之间达成的默契。
  这种默契并非常态。大多数时候,门店的员工会趁露宿者睡得正香时收拾桌椅,巨大的噪音会将他们吵醒;或者把空调的冷气开到最足,露宿者冻醒后看到窗边蒙蒙亮的天色,便会揉着眼睛离开。因此,对一般人而言最放松的睡梦时分却是露宿者需要警醒提防的时刻。
  和风社工事务所曾对露宿者的身体状况做过调查,发现由于睡眠不足,他们整体的血压比一般人高,收缩压170mmHg是常有的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140m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其中有个老太太收缩压达到了220,她时常对社工说自己“有点晕”。
  相框封存的“宝贝”
  从业6年,张潇还是很难形容露宿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有的露宿者被同住的人怀疑偷了东西,为了自证清白而跳河自尽;有的露宿者见到社工就用棍子追打,三四年也没能进入个案服务阶段;有的记挂着社工给过的照顾,有什么好东西都要留给社工们。
  张潇回忆,有一年的年夜,有个露宿者在街头开火煮饺子,社工们不到他就不开火。有一位服务对象不知从哪里得了两个苹果,等到两周之后才有机会把苹果送给社工们。苹果已经氧化、失水、变得干瘪,但在他心里,这是自己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尽管在服务初期社工便不会再发给露宿者任何东西。也有女社工收到了女露宿者留给她们的红枣、红糖,尽管这些红糖可能是别人不要了的……
  在和风社工事务所的会议室墙上,镶嵌着几个相框。相框里是几片山药脆片、三粒纽扣电池、一捆手指长的小木棍、半包变质的茶叶和橘子皮。张潇说这些都是露宿者捡来的“宝贝”,是送给社工们的礼物。张潇把这些宝贝用玻璃和相框封存起来。
  露宿者递的烟自然不属于礼物。“来根烟”在露宿者“彩票”(他爱买彩票,可从来不中,“彩票”的绰号由此而来)的语境里有两层意思:兜里有钱的时候他散财买烟给社工和其他露宿伙伴,“呐,来根烟”;兜里干净了,便向社工和他的老伙伴们要,“嘿,来根烟”。   彩票是老北京了,三十多岁开始露宿街头,在街上一待就是20年。和一般的露宿者不同,彩票晚上出动,白天窝着睡觉。第一次和社工见面,彩票在和平门一个长廊里,除了一个能睡觉的包袱一无所有,每天只拿两个塑料袋捡瓶子,满了就不捡了。社工们启发他把小塑料袋换成编织袋,能多捡一些;又让他攒攒钱,“咱买辆三轮车。”
  彩票凭着自己在废品收购站的人脉,花了100多块钱就淘回一辆二手三轮车,去小卖部收废纸壳,好的时候一天能拿到三四十块。再后来,彩票攒了300块钱从社工手里买回来一个很好用的二手手机,只不过他丢手机的频率实在是不低,过去一年丢了大概10部,“搁公厕里头充电,第二天一睁眼,没了!”
  彩票钱不多且散得快,自己有20块钱,他舍得花10块钱给露宿的老伙伴買一双拖鞋。除了彩票,他还爱买酒,心里委屈了就喝两口,挨了人的打也喝两口,喝多了便一个电话打给一直跟进彩票个案的社工展哥,在电话里一通大骂。展哥知道彩票心里委屈,也从不在意,只在他被偷了手机时才会补一刀:“让你丫的骂我,报应了吧!”
  彩票去面试了许多工作,从亦庄到香山,从保安到保洁,有些都试工了,却因为身体跟不上而告吹。在社工们的一再劝说下,这个从不相信命运会垂青自己的人决定去申请低保。第一次去,社区查明他是社区的人,家里的房子已经由哥哥过户给女儿,社区让他“把房子争下来,不得抵好几百万”,他没搭茬。从小父母便对他不好,打骂是家常便饭,去世时也没想过要见他,他便靠拾荒活到了今天。
  好在最后他成功地申请了低保,最近又在社工的帮助下申请公租房,听说已经拿到号了。我见到彩票时,他正坐在长椿街的一个花园里吹风,旁边是他的小车和全部家当,“多滋润呐,给个省长我也不干。”只是,我看到他的左臂有一排烟头烫过的疤痕。
  “成功”
  和风社工事务所成立的第一年,张潇和同事们计划帮100人脱离露宿生活,结果只成功了30人。后来员工从4个变成15个,从15个又回到8个,不管员工多少,每年成功案例始终保持在30个左右。他们每年会面对上千位露宿者,有服务潜质的约有200个。有的露宿者不想接受帮助,有的只愿意接受物质救助,有的光“破冰”就耗时三四年,有的会突然对社工失去信任,还有的已经租了房,觉得600块房租不如吃到肚子里踏实,就又回到街头……
  张潇时常思考“成功”的界定标准,是把救助者劝到救助站就算成功,还是露宿者有了低保、住进了公租房、吃上了热饭并说自己过得很好就算成功?又或者是将露宿者送回原籍安顿下来才算成功?张潇曾经遇到将露宿者送回原籍之后又被家人推出来的案例,这让他意识到不能替露宿者做决定,也不能在露宿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替他发出根本不需要的求救信号。
  但那些不“成功”的个案也不意味着没有意义,张潇认为它们还在进程当中——失去信任了,就努力修补关系;倒退了,就推着往前走;政策不明确的,就多呼吁。2020年3月9日,民政部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主要任务之一是“集中开展落户安置行动”。
  疫情期间,露宿者的数量锐减。之前整个西城区有上百个露宿者,到2月只剩不到30个。他们的生活更困难了:没人出门,被人接济的露宿者便失去生活来源;小区封了,露宿者不能进去拾荒;不少露宿者没有口罩,有的捡别人丢弃的口罩……社工们加大了物资的发放量,除了温暖包、应急灯、洗漱用品,还增加了口罩和消毒液。
  在接触露宿者前,露宿者是一个群体,但接触露宿者后,他们就成了一个个在时代潮流中命运迥异的个体。“接触得越多,就越接近所谓草民的历史。我们没有经历过运动,没有经历过下岗潮,但我们服务于露宿者,就会看到被时代左右的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张潇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相比露宿者教会我们、给予我们的,我们社工给予露宿者的,真的只是温暖包而已。”
其他文献
从译制片时代到纪录片时代,他是大雄和加菲猫,也在《风味人间》里抚慰无数肠胃。  李立宏的微信名叫“大雄”,《哆啦A梦》里那个大雄。这部日本动漫,20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叫《机器猫》,李立宏给那个经常欺负人的小胖子配音。  李立宏配过不少卡通形象,那些年活跃在中国少年儿童电视荧屏上的一些知名动物,都有他的声音加持,比如《加菲猫》里的肥猫加菲,《蓝皮鼠与大脸猫》里的大脸猫,还有《米老鼠与唐老鸭》里
期刊
赠弗洛伊德女儿迪士尼股票,骂特朗普“小屁孩”,叱咤美国娱乐圈多年的“大姐大”史翠珊,把自己活成了“天后中的天后”。  美国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死亡已过去多日,全美民众的抗议仍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好菜坞明星们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抗议全都参与。其中,最惹人注意的要属美国娱乐界“大姐大”芭芭拉·史翠珊了。她为弗洛伊德6岁女儿吉安娜送出了一个“大礼包”。  不久前,吉安娜在社交网站晒出一
期刊
这位台湾近两年来话题最多、人气最旺的蓝营政治人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度过了其最辉煌也是最落魄的一段政治生涯。  6月6日,韩国瑜的政治生涯遭遇滑铁卢。近97万高雄市民参与了这场罢免市长的投票,投票率达42%。其中94万(约97.4%)的选民对韩国瑜投下否定票。  “韩国瑜市长罢免案”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件“直辖市”市长罢免案。因为此案,韩国瑜也成为台湾首位被罢免的县市长。经历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60万
期刊
方言或许会最终消失,但毕竟真实存在过。“语言就像一个基因信息,没了就没了,留下一段空白”。  有什么能让现代都市人一秒“卸妆”?只要开口说一嘴方言,CBD办公楼里的Lily、David一下都成了老家的小丽、大维。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此后,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进入学校、社会。人人以学习普通话为荣。  
期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大白兔奶糖味儿的护手霜涂在手上,将故宫的口红抹在嘴唇上,此外,还有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黄翠仙油腐乳……这种新兴的流行气质似乎正在引导一个时代的口味,包括零食。  上世纪90年代,在由雀巢、玛氏等国际食品巨头瓜分的国内零食市场上,“进口食品高端、国产零食低价”是大众的普遍认知。如今,国产网红零食随着“国潮兴起”的大浪,正在成为引爆消费新浪潮的风向标。YouTube、Faceb
期刊
当代十大未解之谜:为什么快时尚试衣间门口永远大排长龙?当代年轻人到底要花多少时间,躲在试衣间思考人生?答案不在现场,在社交媒体里。  当你打开手机会发现,朋友圈、微博、小红书到处充斥着试衣间自拍,人人都是时尚博主,都躲在帘子后疯狂大拍特拍。试衣间的灯光和镜子仿佛格外有魔力。那些精心设计的灯管、锃锃发光的镜面、大气简约的北欧背景,无不成了吸引年轻人的海妖塞壬,让人陶醉其中,举着手机不停对焦,一秒钟变
期刊
他曾说:我活着就是对腐败分子最大的震慑。当年,随着那起著名的“公车上访”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作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的杨维骏走到台前。  6月10日上午,杨维骏夫人王婉琦证实,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因感染肺炎抢救无效,于6月9日18时03分在昆明离世,享年98岁。  杨维骏的一位朋友说,杨维骏身体一直不好,两个月前,她曾去医院看望,杨维骏还在为违法征占地而不平,挂念着失地农民。她说,杨维骏的精神有时
期刊
最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根据宜家国际房地产平台的统计,过去两年,泰国是最受中国买家喜爱的买房目的地。连泰国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开心地说,近三年,中国人在泰国买房总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和新加坡买家的总和。那么那些在泰国买房的人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  在中国人涌入泰国之前,泰国房产的最大国际买主是俄罗斯人。芭提雅公寓地产的外国投资者中,超过一半是俄罗斯人。  2015年,卢布大幅贬值
期刊
有人将他比作中国的“埃隆·马斯克”,也有人说他不过就是一个爱忽悠的“基因狂人”,汪建则用12个字来形容自己——贪生怕死、自私自利、贪婪懒惰,即使全是贬义词,排在第一位的还是“惜命”。  汪建一直在“神人”和“骗子”之间切换。有人称他为“基因教父”,也有人骂他狂妄自大。  他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复活猛犸象、用化学手段合成任何生命、降低新生儿残缺率、彻底治愈肿瘤和多种遗传疾病……甚至,他要求自己公司
期刊
文涛兄和我一起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共事了五年多时间。我们有很多相似处:都是出生在钟灵毓秀的麻东山区,都经历过那个食不果腹的困难年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受盖者,我们都有幸走出农门走向今天。他曾做过麻城四中校长,我做过麻城师范学校、麻城理工学校、麻城电大、麻城职业技术教育集团的校长。我俩一生都酷爱文字又半路攻诗,且俩人诗词艺术风格都平实朴素自然,思想上崇尚的是赞美,可以说有着共同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