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宏:他的声音,你一听就会饿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译制片时代到纪录片时代,他是大雄和加菲猫,也在《风味人间》里抚慰无数肠胃。
  李立宏的微信名叫“大雄”,《哆啦A梦》里那个大雄。这部日本动漫,20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叫《机器猫》,李立宏给那个经常欺负人的小胖子配音。
  李立宏配过不少卡通形象,那些年活跃在中国少年儿童电视荧屏上的一些知名动物,都有他的声音加持,比如《加菲猫》里的肥猫加菲,《蓝皮鼠与大脸猫》里的大脸猫,还有《米老鼠与唐老鸭》里能像人一样行走的大狗高飞。
  很难想象,这些角色和《风味人间》里那个让人一听就饿的声音,出自同一张嘴。
  4月26日,总导演陈晓卿携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归来,首集《甜蜜缥缈录》就以“高糖”开屏暴击:“在风味星球上,有一种味道吸引人们深入险境。这种味道穿过舌尖,给全身心传递着安全美好的信号。它藏身大干世界,也牵动滋味江湖。我们在日常点滴的欢娱中,缥缈世事的况味里,与甜一次又一次相逢。”
  当李立宏的声音响起,即便美食尚未出场,弹幕里已是一片疯狂分泌的唾液与从嘴角流出的罪恶口水。
  “他来了,他终于来了!”那个最下饭的美食声优。
  抚慰了无数嗷嗷待哺的肠胃
  北京宣布部分复工的第一天,李立宏就走进了录音棚。每周录一集,下午3点开始,持续三四個小时。
  《风味人间》这档深夜美食节目,抚慰了无数嗷嗷待哺的肠胃。而李立宏的解说,大概就是那一碗增色添香的灵魂高汤。同样是甜,通过音调、语速、重音、气息的微妙变化,他说出来就是万种风情:土耳其的巴克卡瓦,是“糖浆与油脂相遇,酥皮浑身战栗”;四川的甜烧白,是“白肉油脂尽出,服帖地瘫软在清甜的糯米上”……从“螃蟹横行记”到“酱料四海谈”,从“杂碎逆袭史”到“鸡肉风情说”,对于一路从《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追到《风味人间》的观众来说,“陈晓卿+李立宏”的黄金配方,还是当初熟悉的味道。
  作为知名美食声优,李立宏对食物却没什么讲究。生在北京,上大学之前最能打动他的,不过是北方的包子、饺子、馅饼。大三那年,他去云南实习,从10月下旬到年底,待了快两个月。“那时候北京只有冬储大白菜了,但在昆明夜市的小摊上,肉和菜各种各样。小贩挑着担子卖香蕉,两毛五一公斤。”
  云南冬季阴冷潮湿,去之前打赌自己一辈子不可能吃辣的李立宏,从早饭就开始吃辣椒。他至今记得那里的臭豆腐,里面夹着肉,放在算子上用火烤,蘸着辣子吃。
  云南风土改变了李立宏的饮食结构,也让他对形形色色的地域风情发生兴趣。所以2012年,当老同学陈晓卿做《舌尖上的中国》,找他来配旁白时,虽然惊讶,他还是答应了。
  两集录出来,珠圆玉润,与众不同,但总好像缺点什么。陈晓卿想了十来天,给李立宏打电话:还缺一种东西——种叫好奇心的东西。
  怎么保持好奇?李立宏把自己从一个解说的第三者变成一个炉灶前的师傅、餐桌前的食客、电视机前的观众,不再担心话说得清不清楚,只是“想着、看着、听着、感觉着,没有杂念与干扰,让声音就那么自然地出现”。
  《舌尖》里有一集,四川小城的龙大爷给曾孙女做古蔺麻辣鸡。李立宏一会儿想象那一锅卤水汤底,30多种香料飘出浓郁香味;一会儿想象汤水中的那只鸡,油亮亮带着卤味的红润;一会儿想象自己是掌勺的老人,掂量着各种香料的手感;一会儿想象自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拿着一罐啤酒,看着画面上饱蘸红油的麻辣鸡,对比着近在嘴边的食物……那种垂涎欲滴的感觉,他至今记忆犹新,有时候正解说得深情款款,肚子却突然发出动静,外面录音师礼貌地按下按钮:“对不起,李老师,这段儿重来……”
  随着“舌尖”系列火遍大江南北,“一听就饿”这一通感修辞,成了李立宏的声音标签。据陈晓卿说,一个讲中国近代史的系列片请李立宏做解说,专家审片后非常认真地说,节目都很好,但能不能考虑换一下配音,因为一听到这个声音,总会觉得饿。
  译制片的印痕
  1982年秋天,陈晓卿与李立宏同期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一个学摄影,一个学播音,宿舍是隔壁间。每天清晨,陈晓卿都会被播音班的练声活动惊醒,推开窗户一看,这一拨儿是《新闻和报纸摘要》,那一拨儿是《阅读与欣赏》,对着墙壁,完美复刻着广播里的声音。
  李立宏也是众多早起练声的学生之一。他从小热爱朗诵,那时正是“文革”后期,朗诵讲究热血澎湃。后来,有好事者将朗诵分为两派:“吼派”延续慷慨激昂的传统,“哼派”则另辟蹊径,走沉缓抒情路线。李立宏第一次听到北京人艺的老演员董行佶朗诵《荷塘月色》,一下就被打动了,在那个年代的高音喇叭下,这种娓娓道来的诉说,几乎微不可闻。
  进入大学播音系,“吼派”的风格仍占据上风,但转变也在悄然发生。“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篇通讯《朱伯儒的故事》,由播音员铁成老师播讲。”李立宏说,“最突出的感觉是不再拿高腔调,更像人与人之间的平常对话。我们感觉很新鲜,想学但学不会,长期接受‘那种’腔调的训练,一下子变不过来。”
  上世纪80年代是译制片的黄金时代,李立宏和同学们兴致高昂地投入配音工作之中。他始终怀念那时的创作氛围:正式录制前,剧本提前发到每个人手中,无论角色大小,都要集合全组,一起看全片、研究剧本、听导演阐述。在进入录音棚时,还会有专门的提醒贴在公示牌上:“录制三遍不合格,出去重新做准备。”
  毕业后十多年,他始终满腔热忱地参与译制片的配音工作。今天在东单的儿艺,明天在万寿寺的总政,后天又到北太平庄的铁路党校,成天在录音棚里度日,从路人甲、匪兵乙之类的龙套配到男主角。
  “从入行那一天,配音对我来说,就是指译制片配音。”李立宏说,“不仅是我,徐涛、张涵予也好,李易、孙悦斌也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译制片配音刻下了抹都抹不掉的印痕。”
  世界是用来听的
  对李立宏来说,这种印痕是一种老派的职业坚持。在话筒前他开心快乐,面对镜头就浑身难受。当年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选主持人,有人推荐,他去试了一下,“坐在主播台上,在监视器里看到自己,就一点信心都没了,特别不自在”。
  录音棚才是他的创作温床。在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他学会了当一个“素描解说者”,将自己假想为一位上了年纪的教授,带着执着与沧桑,诉说丝绸之路上的种种;在解说《公司的力量》时,他懂得如何由衷感受而不是单纯念词,化身置身其中的观察者,介绍公司的变迁历程;在为电影《墨攻》中的革离配音时,他忘掉了现实中的刘德华与作为配音者的自己,直接与2000年前的墨子进行“对话”……
  30多年过去,资本的大潮涌来,原来的创作方式已经大大改变。“现在,配音演员都是单独分轨录,这半天、一天或两天,只有你一个人。没时间看完全片、阅读剧本,来了现场就直接工作,没有准备的时间,更别提充分准备的时间。”
  “这是不可否认的现状,也是难以避免的悲哀,似乎是社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这样的困局。我们从事着配音的工作,却在很多时候不能给予自己认知作品的时间,更不要说进一步发挥和创造了。”在新近出版的《世界是用来听的》一书中,李立宏有点悲凉地写道:“这种老气横秋式的追求,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他始终记得法国思想家贾克·阿达利在《噪音》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不是给眼睛观看,而是给耳朵倾听的。它不能看得懂,却可以听得见。”
其他文献
活成一首诗  诗人余光中走了  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  仍在  我母亲也走了  带走了那把遮风挡雨的伞  从此,没人再唤我乳名  让我头枕着天  或许,注定这是个悲怆的寒冬  母亲留下的那片菜园  如诗般长着灵性  白菜、包菜、萝卜、葱和蒜  奏一曲生命的绝唱  饱含母亲的艰辛与遗憾  有生便有死  只要活成一首诗  无论伟大还是平凡  終究,乡愁凝成一抔故土  娘在里头  思念在外头  梦里七
期刊
说到唐代,距今1400多年,许多人和事,人们都淡忘了,但一谈到唐诗,即便是呀呀学舌的稚童,也会诵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同样,一提到宋词,不论老少,人们也会随口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杨柳岸,晓风残月
期刊
实际上渔业在英国经济中份量很小,却是脱欧协议中唯一获得单独条款的产业。对英政府来说,渔业在政治上的象征意义更为突出。  天还没亮,35艘法国小渔船进入离本国西北部海岸12海里的海域,与5艘体型更大的英国渔船在公海边缘对峙,试图阻止英国渔船的捕捞活动。烟雾弹和叫骂声,充斥着英吉利海峡的夜空。  事件发生在2018年8月英国筹备脱欧期间,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争夺的是一种在欧洲很受欢迎的美食——扇貝。  
期刊
乘飞艇观赏世界最宽伊瓜苏瀑布  今日逢緣上大观,眼前瀑布最流连。  缠绵白练宽银幕,我弄潮儿作演员。  乘小飞机观赏秘鲁纳斯卡地画  地画观摩飞上空,胜如鬼斧与神工。  一张宣纸谁涂抹?破解谜团朔祖宗。
期刊
伊万卡想占白宫“第一夫人”的地盘,梅拉尼娅说:“没门!”特朗普,你挺谁?  《华盛顿邮报》记者玛丽·乔丹的新书《她的交易艺术:梅拉尼娅·特朗普不为人知的故事》,6月16日正式上市。书名“灵感”显然来自特朗普的第一本书《交易的艺术》。但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了梅拉尼娅和伊万卡的关系上。  迟迟不搬入白宫的梅拉尼娅  梅拉尼娅出生在前南斯拉夫,2005年成为特朗普第三任妻子。伊万卡是特朗普第一任妻
期刊
有一位中国80后姑娘名叫冯静,她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惊人的毅力和能量,她独自闯入一百多年来一直由男性探险家占据的南极探险领域,两次徒步征服南极大陆,有人问她:“为什么要探险?”她说:“就是感觉有种精神在召唤,想重走前人的路,切实感受人类的历史。”  南极之“难抵极”,意为不可接近之极。1911年12月14日,挪威阿蒙森的探险队第一次远征南极大陆。整整47年后,苏联远征车队才在同一天,第一次驱车抵达
期刊
菲律宾对于那些不为谋财,只求一个人静静地假死者来说,既是刑场,也是天堂。  虽然菲律宾没有四季,但冬天的马尼拉下起雨来还是阴冷潮湿。男人跟着一个刚认识的“朋友”坐上了停在酒店门口的那辆奔驰车,他们即将穿过整个马尼拉的闹市区去拿一份死亡证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将会在一个小时内死去。这不是什么惊悚小说的开头,菲律宾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的交易。  菲律宾的诡异仅次于百慕大三角洲:本来好端端的亲人,怎么去
期刊
这已经不是一个只追求吃饱的年代了。人们还想要菜品精致、服务舒适、生活健康……去撑死自己吃一家自助餐显得得不偿失。  每当你想要去一家自助餐厅前,总会有一个声音在脑海中盘旋起来——定要吃回本。更有追求的人,则可能直接放下豪言,要吃垮自助餐厅。  为了在自助餐厅吃回本甚至“薅羊毛”,网上出现了各种自助餐攻略,也总结出无数自助餐经验。有人仔细研究各种食物的饱腹感差异,精心设计就餐时间、进食顺序,甚至连餐
期刊
为什么要买柯尔鸭作为宠物,小茗的回答很直接,“因为和别人不一样”。家境优渥的小茗不用为五斗米折腰,日常生活就是与一群“贵妇”隔空较劲。  你养鸭了吗?  如果宠物圈也有101选秀的话,那么2020年的C位是属于鸡鸭鹅以及鼯鼠这些异宠的。翻开朋友圈,热衷于晒猫晒狗的人变少了,鸭子、蜜袋鼯、雪貂逐渐上位。  王思聪养鸭、孙俪养鸡,明星名人的示范效应推动着异宠们的热度。《2019宠物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
期刊
徐桂芬的传奇经历,书写了一部中年下岗女工翻盘史。  又一个被“吃货”送上宝座的亿万女富豪来了!  1993年,一个42岁的下岗女工自筹1.2万元,靠一个炉子、一口锅开启了“卤菜事业”;如今,这份卤菜事业已经从一个摊位成长为市值超过75亿的“卤菜帝国”。  她的名字,叫徐桂芬;这个卤菜帝国,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煌上煌”。  根据6月22日收盘价23.27元/股计算,徐桂芬家族已正式踏入亿万富豪行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