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情感迷途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的山西小城,高塔耸立,煤矿遍地,欢歌笑语,青春勃发的沈涛、晋生、梁子上演三角恋;2014年,高塔依旧,煤业凋零,三人各奔东西、殊途人生;2025年,河流依在,沈涛独舞冰雪中,11年未见的儿子张到乐正在澳大利亚的海边告诉Mia:“我的母亲叫涛,波涛的意思。”山河依旧,故人何在?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表达了他对时代进程的感悟,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价值选择、情感世界的反思。
  一、感悟:时代与人生境遇、情感体验
  影片以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为界,三段式讲述了沈涛、晋生、梁子以及晋生之子张到乐的故事。
  (一)1999年:选择
  这一年,澳门回归,普国同庆;这一年,山西煤业蒸蒸日上,小城一派喜庆;这一年,三个发小互相追逐,面临选择。晋生抓住时代机遇成为煤矿老板,沈涛选择嫁给晋生。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的20世纪末的中国,沈涛的选择显得理所当然,影片甚至都没有展现沈涛选择前的内心纠结。梁子作为社会底层,人生选择有太多局限性,最终远走他乡,在他乡异域继续做煤矿工人并结婚生子,终苦一生。
  张到乐的人生一直被选择。父母离异、上国际学校、参加姥爷的葬礼、离开母亲、移民海外,他没有选择,只有接受选择。以至于他成年之后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的兴趣。
  (二)2014年:离别
  沈涛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都是要分开的。
  晋生与沈涛离婚了’晋生带着儿子离开煤城到了上海,并准备移民澳大利亚;沈涛的父亲在参加朋友的寿宴途中突然离世;到乐参加姥爷的葬礼后,与母亲离别;梁子因尘肺病或将离别人世。
  生离死别既是人生必然,也突显人间情义,影片中的沈涛诠释了这种温情。她将梁子家的钥匙交给回到故乡的梁子,帮助他治病;她带着儿子去体验父亲生前坐过的火车、休息过的火车站、住过的旅店;她留给儿子一把老家的钥匙,告诉他随时都可以回家。
  (三)2025年:思念
  “牵挂是爱中最疼痛的部分,只有疼痛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爱。”到乐看到Mia一边开车一边戴上墨镜觉得熟悉,那是他思念母亲;沈涛包饺子,那是思念远方的亲人;沈涛将年青时喜欢穿的毛衣穿在狗身上,那是缅怀青春岁月和友情;沈涛把梁子离乡时丢弃的钥匙保管了11年,那是思念昔日好友。
  三个时代四个人的情感牵绊,折射出一代人的人生境遇与心路历程。晋生代表迅速适应商业时代法则的成功商人,然而物质奢华的同时也失去了自由;梁子代表以出卖劳动为生的社会底层,最终被社会残酷地抛弃;沈涛的人生转变从选择晋生开始,她在情感上的选择或许因遵循了商业时代的原则,一生物质富足而与儿子天涯相隔。沈涛的人生无非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众多中国人的缩影,导演并未一味突显她的悲剧性,而是赋予她更多的温情。或许,贾樟柯想告诉我们,现代人正视、尊重并追求个体的欲望无可厚非,但在追逐欲望的路上我们仍应怀有一颗温暖的心、一个宽广的胸怀。
  二、反思: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情感迷途
  (一)物质财富带来的身份错位与情感错位
  影片一开始的1999年,晋生与梁子都在追求沈涛,作为发小、作为沈涛的爱慕者,他们身份平等机会均等。而晋生作为财富的占有者,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因财富带来的身份优越性,他向发小炫耀自己的小车,摇身变成梁子的老板要求梁子放弃沈涛,要求沈涛不要与梁子纠缠;当梁子表示反抗时,晋生解雇了梁子并想买枪杀了梁子。在这一情感事件中,晋生因为财富而趾高气扬、志在必得。显然梁子并未迅速认识到财富赋予个体的身份变化,他以平等者的身份表示反抗,最终只能背井离乡。
  晋生与沈涛离婚时儿子判给晋生,理由是拥有更多财富的晋生可以给儿子更好的前途。沈涛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主动放弃了母亲的身份,表面的合乎情理蕴含着内在荒唐的物质本位逻辑。母亲的身份在物质财富的对抗中,带着奉献者无私者的光环不战而退。然而2025年,缺失母爱的儿子怎能在富足中快乐或成功?
  崇富情结又催生了崇洋情结或西方情结。1999年,晋生开着德国技术的小车洋洋自得,夸下海口要去美国挣Doller;后为儿子取名到乐(Doller),送儿子上国际学校;2014年,与儿子移民澳大利亚。晋生一生追逐财富和西方,忽视爱情、婚姻、家庭,晚年终究坐拥孤独和财富。
  (二)国际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情感迷途
  贾樟柯以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了2025年的到乐、晋生、沈涛的故事。移民、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汉字、翻译软件、自由等成为未来时代中国家庭的关键词。斯图亚特·霍尔研究族裔散居时谈到身份认同,一个民族置身于他民族或多民族群体中,会产生“我是谁”“我是怎样成为谁的”的疑问,将自己归属于原民族完全遵循原民族的生活方式,还是将自己归属于新的民族完全遵循新民族的生活方式,这都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伴随全球化国际化、移民而来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情感危机出现。
  到乐的身份认同危机最为明显。老师多次问他,你的母亲是谁,姓什么?他一次说忘了,一次说没有妈妈;老师问,你从哪里来,他说,我是试管婴儿。没有家国文化的熏陶,没有父母之爱的滋养,他缺乏明确的自我认同感。到乐从小上国际学校接受西方教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不讲汉语,与父亲交流需要翻译软件或中文翻译;到乐6岁时在中国上国际学校,11年后在澳大利亚学中文;张到乐一生被安排,父母希望西方能给予他丰厚的物质条件、成功的教育,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想上大学而去送外卖。影片中,我们看到,一群长着东方面孔而说着流利英语的青年,在澳大利亚学中国文化和中国汉字。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地位的转变,父辈的殷切期望与儿子的空虚无聊,都成为鲜明的时代悖论与文化悖论。晋生的移民生活更像是被财富囚禁,他住在奢华的豪宅里,一个人走在荒芜的居所大道,说着谁也听不懂的家乡话,听着别人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英语;他寂寞,在中国想买枪而不得,在澳大利亚买到枪而连个敌人都没有;到乐向晋生要自由,他骂道:“连个敌人都没有,自由有个屁用。”   到乐的情感世界一片迷途。他与父亲不能正常沟通与交流;他与母亲11年未见且未有联系。他与年龄悬殊的Mia暧昧,这段在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忘年恋,在中国文化中或称为畸恋,这与到乐母爱的缺失有关,也与东方文化的相互吸引有关。Mia作为从香港到西方的移民者,也遭遇了来自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婚姻破碎,对异国他乡的年迈母亲心怀牵绊。
  三、表达:场景、音乐等营造的时代感与人生感慨
  贾樟柯的电影向来敏锐地感知时代气息,对普通人生给予深度关怀,艺术表现精巧而自然。《山河故人》中的场景、道具、音乐等共同营造了鲜明的时代氛围,表达了导演对人生、命运及其时代文化的思考。
  跳舞场景一共出现五次。第一次,影片的开始,1999年的沈涛等一群年青人跳舞,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第二次,沈涛表演独具地方特色的伞头秧歌,青春美丽的沈涛吸引着晋生和梁子;第三次,晋生、沈涛、梁子在迪厅跳舞,身体的自由释放突显个人欲望的觉醒,沈涛决定嫁给晋生;第四次,2014年的沈涛看到别人表演,说道“没那个心境”;第五次,影片的结束,2025年的沈涛包了饺子,想着远方的儿子,于是牵着狗到河边的冰雪中独舞,内心寂寞的她缅怀青春的岁月、爱情和亲情。五场不同的舞、不同的人,既表现了时代的变化,也表现人生的心路历程,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叶倩文在20世纪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歌《珍重》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一代人的情感表征、文化表征。第一次,1999年,沈涛、晋生、梁子听到这首歌,音乐的感伤情调或许预示三人未来的相互离别与牵绊;第二次,2014年,沈涛送别即将移民澳大利亚的到乐,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响起,“突然地沉默了空气,停在途上令人又再回望你”,唱出沈涛送别儿子的依恋与不舍;第三次,2025年,Mia为学生们播放这首歌,引起到乐的情感共鸣,他们内心深处满怀对故乡、亲人的眷恋。
  请柬、钥匙、饺子、扛刀的少年、煤城的古塔、灰蒙蒙的小城、狭窄的街道、澳大利亚辽远空旷的土地、晋生居所的大道,都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这些富有意味的布景或道具除了剧情的需要,更营造出山河依旧在,物是人已非的意境,表达出故人之思、人生之叹。沈涛给梁子送请柬,看到播种飞机降落着火,似乎也预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就如沈涛选择晋生而后在孤独与思念中过去半生,就如梁子离乡时的豪迈与回乡的贫病交加相互映照。
  故人远去而山河依旧,故然令人悲伧。然而,何必怅怀,山河旁的故人一直凝望着远方的爱和亲人。
其他文献
人文素养是指通过人格、修养和气质体现出的知识、伦理或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在人文品质, 是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重点应该落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思想道德的提升,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审美情趣的开发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对于人生现实不可避免的悲剧性,众多哲人和艺术家对此已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克尔凯郭尔对人生在“或此或彼”的处境之中艰难抉择的揭示[1],叔本华对人生被欲念追逐而陷入无法解胶的痛苦命运的洞察[2],萨特对人在冷漠的必然性世界里面追求自由的探讨[3],都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悲剧性。其中,海德格尔对人生存在论上由时间构造的“罪责”(亦可称之为“悲剧性”)最为深刻,它与我们讨论的时空穿越电影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对
把电影①存在置于“一带一路”的语境下加以探讨和研判,在中国当下有其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这个战略意义,一方面是指就未来格局而言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当下还没有到马上可以见其显著成效的时候。因此,所谓必要性是指,当下就需要有所意识,未雨绸缪,特别是在实际考察、学术研究、理论思想等方面,能够贡献一整套适应21世纪世界形势、符合现代学术规范的话语体系,进而寻求突破。在这样的话语体系出现之前,或者说,在
《水形物语》是由美国福克斯出品的奇幻畸恋剧情片,影片的叙事时空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冷战方兴未艾的美国,作为一部近年来罕有的高达13项提名5项获奖的领跑奥斯卡的杰作,电影以一种吉尔莫·德尔·托罗所独具的暗黑系绘画风格类型,而向后现代观众映现出了一种异化与畸化反讽与隐喻着的后现代式百年孤独,尤其是影片中巧妙建构的基于人性恶意的解构与反诘等,更是使得其成为托罗自《潘神的迷宫》以来的最佳创制。  一、
影片《公牛历险记》后,口碑一路走高。这部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品的、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动画作品,延续了它的前辈们一贯的“表现模式”,从《里约大冒险》《机器小子历险记》到如今的《公牛历险记》,在不同故事、不同主人公的设定、不同表现内容下,不变的是着重于“历险”题材。该题材依旧可以引发孩童在童趣的引领下,关于未知与好奇世界的极大兴趣。历险作为表达方式,其核心是历险过程中主人公的成长,关于阅
2008年由北京奥组委唯一授权的国产52集动画片《福娃奥运漫游记》在全国各级各类媒體全方位立体式映播。该片以动漫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诠释奥运精神和奥运理念,受到了小朋友包括成人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引发新一轮的动漫收视热潮。随后进入中国大陆的美国喜剧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以它特有的功夫与动漫的联姻,让观众眼前一亮,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商业成绩。这两部国产和境外动画作品相继取得成功的内在肌理固然存在着诸多不同
三人行影片《冰雪奇缘》获得成功之后,2014年5月底迪士尼公司又隆重推出了童话创新真人版影片《沉睡魔咒》。该部影片是由经典童话《睡美人》改编而成的。因影片画面美轮美奂,安吉丽娜·朱莉的演技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吸粉无数,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收益。影片叙述了一个美丽善良,拥有超能量翅膀的仙子马琳菲森,居住于美丽祥和摩斯森林王国,是森林的守护者与领导者。在摩斯森林王国中,马琳菲森与人类小男孩斯特凡一见钟情。人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所采用的以圆形画幅为主的形式创新引发了观影者的热议。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应当并驾齐驱已是大众共识,做到任一方面对电影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形式创新作为连接电影与观影者的桥梁,起着吸引观影者的注意、满足其视觉消费、达到艺术与商业双赢目的等多重作用。电影形式创新的探索可以被客观公正地评价,需要依赖对形式的“中介”性质和形式背后的技术理性的正确认知,同时对视觉消费和大众审美的取向有所把
三位无人问津的小人物以及一段看似扑朔迷离却又意料之中的离奇故事,电影《大佛普拉斯》以其客观冷峻的影像格调,轮廓了小人物于社会底层苟且残生的心酸与不易,影片以行车记录仪为媒串联整部作品的叙事,肚财与菜埔因行车记录仪而获得窥探乃至凝视上层社会的可能;透过影像的结构,受众又得以凝视肚财、菜埔、释迦等人的生存实况,而贯穿电影作者的旁白以及电影的整体叙事又推动着观众在间离的视效中不断抽离受众的凝视,从而在凝
“如果我带着醉意出生,我或许会忘掉所有悲伤……”  戴夫·范·朗克——这个活跃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音乐圈的佼佼者,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故事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搬上电影荧幕。时间流逝所带走的,不单单是那个背着吉他、游走于西十五街的身影,还有整整一代人对于民谣的特殊记忆。  在完成了《老无所依》《大地惊雷》等带有浓重西部情节的“黑色电影”之后,科恩兄弟出人意料地在2013年拍摄了有别于以往所有电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