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研究,将小学数学课堂创建成为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舞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有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等问题,但只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优化组合、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同时还要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都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知道为什么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什么时候进行最合适。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分组,每组按学生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2 分工协作、积极讨论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教师首先要选取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小组长一般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等办法产生。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分工协作,怎样批改学生上课时做的作业等。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态度。此外,教师还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情况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要让每个人都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在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学生才能在合作中活而不乱,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取得成功。此外,教师还要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 坦诚相待, 民主平等,从而营造每个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是学习主人的良好氛围。
3 问题设计精准适宜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应该围绕本课学习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应该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后提出。教学中,提出某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再在全班交流。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除了一般的问题设计外,还可以尝试设计假设性问题、矛盾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总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回答:“用50 克盐配成浓度为1∶25 的盐水,需水多少克?”,并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答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能力。
4 合理指导、恰当评价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助推器
合理的指导和恰当积极的评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4 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等,会显得很刻板,往往造成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合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合理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合作。譬如在交流时,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虚心、耐心、细心地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评价。譬如,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改革的重要任务,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合作时机与合作形式,讲究合作策略,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富有实效的合作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 优化组合、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同时还要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都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知道为什么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什么时候进行最合适。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分组,每组按学生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2 分工协作、积极讨论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教师首先要选取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小组长一般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等办法产生。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分工协作,怎样批改学生上课时做的作业等。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态度。此外,教师还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情况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要让每个人都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在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学生才能在合作中活而不乱,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取得成功。此外,教师还要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 坦诚相待, 民主平等,从而营造每个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是学习主人的良好氛围。
3 问题设计精准适宜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应该围绕本课学习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应该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后提出。教学中,提出某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再在全班交流。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除了一般的问题设计外,还可以尝试设计假设性问题、矛盾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总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回答:“用50 克盐配成浓度为1∶25 的盐水,需水多少克?”,并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答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能力。
4 合理指导、恰当评价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助推器
合理的指导和恰当积极的评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4 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等,会显得很刻板,往往造成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合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合理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合作。譬如在交流时,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虚心、耐心、细心地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评价。譬如,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改革的重要任务,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合作时机与合作形式,讲究合作策略,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富有实效的合作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