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52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木棉花开时节。每次上下班路过体育馆,看到那几株木棉,我都忍不住停下来,欣赏那一树树灿若云霞的木棉花。
  体育馆前的木棉树,从何时起扎根于此我无心考证,我更愿意猜测它们比这附近的楼房还要年长些。木棉树高约四层楼,挺拔而又不失婀娜,张开的树冠很是豪气,它覆盖着那庞大的地下根系,树枝恣意伸展出各自的形态,或躬,或跃,或探,或转,像极了一个个热情奔放的舞者。枝头上挤挤挨挨地布满了杯口大小、红彤彤火焰似的木棉花。今年的木棉花一如往年,还是那样的美、那样的红,它们红得热烈、奔放,却又不失稳重、庄严。
  小时候,老家也有两棵木棉树,一棵长在屋子旁边的鱼塘旁,一棵长在江边。每年花开,我们这群小孩子就高兴坏了,第一个发现的,必然会奔跑告知其他小伙伴。高兴是因为花美?当然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能让我们如此高兴的,是因为木棉花值钱。木棉花采收并晾干以后可以入药,听说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所以常常有人来村里收购。我们把捡到的木棉花交给母亲,母亲就会拿去卖掉,然后给钱我们买零食吃。这对我们来说,是件特别兴奋的事。我们每年都期待着花开。花开的时候,每天一大早,就会呼朋引伴到树下,等待一朵朵的木棉花掉下来,每掉一朵,都会引来一阵欢呼喝彩,然后平均分配。那时候爷爷还在,对我特别偏爱,他会把他捡到的木棉花也给我,让我拿给母亲。爷爷的这份舐犊之情,使我一生难忘,虽然他在我生命里停留的时间特别短暂。
  到了读书的年纪,跟随父母到镇上读书生活,这件童年趣事便与我无关了。随后的生活,都是以繁重的学业为主,然后外出求学,忙于工作,结婚生子……如今,童年的小伙伴已各散东西,都在为各自的未来拼搏。难得见上一面,也只是简单地寒暄,虽然特别想念那时亲密无间的情谊,以及捡木棉花的点点滴滴,但有些话,已经无法说出口,且让它埋在我内心最柔软的一角吧!
  捡几朵木棉花回家送给儿女,他们惊呼这花实在太漂亮了,竟也拿去分享给邻居的小伙伴。此情此景,思绪万千,似乎只是一晃眼的功夫,童年离我已经非常遥远,远到爸妈已经变老,远到我已变成两个孩子的母亲,远到我的孩儿也开始跟伙伴分享木棉花。花依旧,人却不能如故。我时常感伤,父母那一代已慢慢变老,我们也在往中年队伍缓缓前进,就如大海的浪花般,一层一层,一代一代,向前涌去,又向前消失……我又时常思考,孩子的童年就在我手上,我该为他们创造怎样的环境?我该给他们一段怎样的童年记忆?也许对孩子来说,妈妈牌美食,母亲的温情,父亲的抱抱,疯玩的小伙伴……便是童年的最美时光。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演绎好母亲这角色,是我無可推卸的使命。
  每年看到木棉花开,我都驻足欣赏并心生欢喜,童年的美好值得我一生怀念。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幸福。我们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我们终究会成为消失在沙滩上的浪花,那就好好珍惜每一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亦不枉此生。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初遇蝴蝶谷,是三年前。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蝴蝶谷从此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这三年来,每逢酷暑,我便想起蝴蝶谷,渴望投入她清凉的怀抱。  蝴蝶谷位于广西藤县埌南镇黎寨境内,距离梧州市区五十公里左右。蝴蝶谷溪水发源于藤南最高峰———尖峰顶,景区内拥有由十多处天然瀑布形成的瀑布群,以及落差最大,最刺激的深谷冲浪环境,因此冲浪漂流是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项目。谷内分布的瀑布三米以上高度的就有15个
期刊
掐指一算,我与我的父亲同存于世的时光,先后也有三十多年。虽说如此,其实细数起来,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除却外出读书、结婚迁出的日子,却只有约十一万小时;如果再减去睡眠的时间,就只剩下短短的七萬多小时。父亲,这个养我育我的男人,留给我的印象很多,记忆中最深刻、最触动我的,还是他独酌时那蜷缩如胎儿的安静而落寞的姿态。  “猫鼠”看书战  父亲威严、有“煞气”,他若为猫,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必然是鼠。绝对没有
期刊
紫苏炒田螺是经典菜,这是我从小就喜爱的一道菜。  在我的老家,谁也不会特意种植紫苏,菜市场上也不会有人销售紫苏。乡人很少食用紫苏,只是在炒螺的时候,才会用紫苏作为配菜一起炒。我特别喜爱紫苏的味道,我第一次食用紫苏就爱上了它那独特的味道,香气馥郁,沁人心脾,唇齿留香。因此,我小时候,经常到水田里捡田螺,然后去路边或田地边采摘紫苏,回来洗净,留待和田螺一起炒。  来到藤县工作后,我惊喜地发现,藤县人尤
期刊
捡来的第一本小人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在藤县濛江镇,全家借住在濛江街旧港务站附近的二伯家。  那时,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现在“别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我的父母在社队企业(后来说的乡镇企业)上班,记忆中的我在上小学前,都是自由嬉闹的,跟着堂兄以及邻居到处窜。有一次游荡到港务站候船室,我不经意间发现座椅上有一本小人书,书名是《斩蛟记》,其实,当时我未识字是不懂什么书名的,只是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平
期刊
岁月悠悠,往事如昨。  三十年前,我正读小学。说起这个小学,那实在是可怜之至。几间平房,低矮简陋,潮湿昏暗。倘若下雨,真应了杜甫的那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倘若刮风,五柳先生又来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学生们呢,整日瑟缩双手叫苦连天。  于是“勤工俭学”来了。  先是去山上摘“芒草”。家乡的山山岭岭,一到秋天,漫山遍野尽是芒草。远远望去,芒草花絮柔和地随
期刊
枫叶是极其普通的野生植物,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它就能生长。在我家乡的路边、野外、山上,随处都能看到它碧绿的倩影。  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家家户户都煮枫叶糯米饭。枫叶糯米饭是传统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祖先的供品之一。  据说,古时候有位才智超群的人,名叫韦特桂,在土司手下当差。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司亲自到乡间视察,欲用计使其免去征粮。土司发觉上当后,把特桂
期刊
今年的夏天又比往年热那么一点,虽说已是处暑但还是很闷热,一阵太阳一阵雨,这估计是今年出红菇最后的一造了吧。象棋镇舅舅家的老幺们天还没亮就起来了,一个两个手里拿着菜篮子,揉着惺忪的眼静悄悄地推开门栓,生怕惊动了鸡舍里的小动物们。原来她们是抓住暑假的尾巴去寻找树林里的宝藏去了。  去摘红菇的山离舅舅家有点远,要翻过一座山,再越过两条岭才能到达目的地。小表妹才6岁,非要跟着去,两个姐姐还没起床她已经洗漱
期刊
春寒料峭的时候,大地还没有从寒冷凝重的冬天完全苏醒过来,但木棉花已经笑傲高枝、独领风骚了。那一树没有绿叶衬托的鲜红斑斓的繁花,开得热烈奔放、气势恢宏;那一朵朵硕大殷红的花是一个个怒放的生命,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生意盎然;但也有还是花骨朵的和只露着嫩嫩的花苞的,羞答答地藏在枝桠间,静静的等待着绽放。远远看去,整株木棉树像一个披着红锦的巨人,又像一支正在燃烧的火炬。  每一次,当我经过高大的木棉树
期刊
梧州市地处浔江和桂江交汇处,两江交汇后称西江。浔江、桂江、西江交汇梧州,俗称“三江水口”。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一个城市有它自己的味道,山水有它自己的味道,每种食物都会有它自己的味道,比如梧州龟苓膏的味道,就是蕴藏在梧州人对乡愁记忆中的味道。  在炎热的夏天,来一碗冰冻过的龟苓膏,直接可以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当一块丝滑冰爽的龟苓膏轻轻入口,细
期刊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学这一首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是在初中时代,唱着明快的歌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勤劳美丽的小姑娘,莽莽苍苍的山林,遍地生长的蘑菇,构成一幅幅美丽祥和的画面,令人神往和陶醉。从学这首歌的时候起,这样的画面,不只一次走近我的梦里,很有让人踏进树林采撷蘑菇的冲动。  真正体验采蘑菇的乐趣,是来藤县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