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堂乐歌兴起是中国近代新音乐产生的标志,西洋音乐的传入是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学堂乐歌产生于中国近代新制学校,具有中国近代音乐的总体特征,连接中国古典与近代音乐之美。
  关键词:学堂乐歌;学校;音乐
  二十世纪学堂乐歌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新音乐产生和发展的标志,学堂乐歌作为当时文化新风尚,是西学东渐新文化的重要部分。学堂乐歌一方面表现为旧曲填词博采众家,通过对中国古曲与外国民歌等优美曲调进行改编,产生大量不同于旧式歌曲的“新歌”;另一方面,学堂乐歌创作紧扣时代主题,有些优秀歌曲至今仍广泛流传。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对近现代中小学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一、西洋音乐的传入是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
  西洋音乐传入中国最早可推至唐代“景教”圣咏颂唱。元明时代,来中国传教人士日渐加多,将西洋大键琴等乐器传入中国。明末清初的传教士汤若望进一步介绍有关西方古钢琴构造原理及演奏方法,西洋音乐传播逐渐展开。鸦片战争后,广大知识阶层对参照欧系体制实现改革求新要求日益增长,为西方音乐文化加速传入提供新条件;一般而言,这时期西方音乐主要通过基督教会宗教歌咏与新式军乐队建立及新式军歌发展,以及新制学堂乐歌课开设,逐渐深入各阶层人民音乐生活,形成对中国音乐文化显著影响。基督教宗教音乐传入,使中国信徒对西方集体歌咏演唱方式与西方乐谱乐器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基督教传教离不开宗教歌咏,编译印制赞美诗成为中国现实需求。最早在中国编译圣诗是1807年来华的马礼逊传教博士,于1818年完成了圣诗集出版为《养心神诗》。
  清末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以学习钢琴的“琴科”,培养不少喜爱西方音乐的青年,其中有人在音乐方面还可进一步出国深造,为学堂乐歌创作奠定基础。十九世纪中叶后,中外交流不断加强,源自两种根本不同文化传统的不同的音乐审美情趣,逐渐引起国人的注意和兴趣,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礼仪管乐队。随着军乐队逐步发展相应产生不少提供军人所唱歌曲,这些军歌在与学堂乐歌相似,有些直接用于学堂成为学堂乐歌。如冯玉祥部队军歌采取“选曲填词”方式写出,有采用日本军歌如《日本海军》《凯旋》曲调,有采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如《行军歌》《耐久歌》《从军歌》等采用了晋冀民歌《珍珠倒窗帘》的曲调等。
  二、学堂乐歌产生于中国近代新制学校
  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并逐步产生全国性影响,是以建立新制学堂为标志的,学堂乐歌的真正意义上的产生与遍布全国的新制学校快速普及几乎同时。我国最早开设音乐课是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其中典型的有1842年香港马里逊学堂和1850年上海徐汇公学以及1861年的上海清新女塾等。这些学校开设琴科以学习钢琴弹奏为主,还扩及声乐与弦乐,音乐史与作曲理论等课程。
  国内要求改良的洋务派官僚,具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如梁启超与康有为和王国维等,逐步对音乐教育重要意义有了新认识,逐步将音乐列入西学课程范围,开设琴科与唱歌课等。1891年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开设音乐课,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办爱国女学也设置唱歌课。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学校音乐教育自发随着新型学堂发展逐步开始普及。1902年清政府迫于形势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新兴学堂应开设“乐歌”。启蒙音乐教育家如李叔同与沈心工和胡君复等纷纷创作新歌和编印歌集来教唱乐歌。当时,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人士都认为建立新式学堂和开设音乐课能够唤起民众(如青少年学生和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学堂乐歌传播,达变法维新政治要求,这使学堂乐歌担负起了民族振兴的使命,国人对推行学堂音乐教育和创作传播学堂乐歌,给予高度热忱和关注。这一时期产生的学堂乐歌,从内容来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宣扬“富国强兵”和抵御外强欺凌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与建立共和新政;配合中小学生唱军歌;呼吁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学习新文化并倡导除旧俗;对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宣扬忠君与尊孔等伦理道德。这些学校里的学堂乐歌大多采用简谱或线谱,学生集体咏唱或齐唱和合唱,它们大多根据现成歌调填新词编成,由编写者自作曲调。
  三、学堂乐歌具有中国近代音乐的总体特征
  学堂乐歌是词曲交辉的音乐体裁形式,最初通过借用各国经典歌曲与儿歌,打破中国式纯音乐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而中国化歌词补充了单纯音乐语言缺憾,用明晰和精准的谐俗性语言将音乐意义传递给大众。借曲填词,或依古曲填词和作曲填词,学堂乐歌开启新的听觉经验,中国化西洋优美旋律或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外来经典民歌,简洁节奏与琅琅上口歌词。在传统音调透出新气息,在异域音调透出中国韵味,显示了学堂乐歌特殊艺术魅力。学堂乐歌代表了中国当时新音乐创作中最高水平,其在词曲创作和审美特征上都具有典型“中西合璧”风格,部分歌曲多声部人声交响特点,既具有西方音乐立体感和块面性特征,又具有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含蓄和隽永的内涵,音乐风格突出体现处于文化转型期国人新的审美需求和新旧融合的艺术品格,已经表现出近代音乐的总体秉性。
  学堂乐歌的音乐创作与艺术表演和审美等方面,不能用明确概念界定,更不能用“雅”“俗”语言来定位,包含传统与现代和普及与高雅,艺术与文化等复杂内涵,具有近代音乐的诸多表现特征。学堂乐歌创作旋律和古典戏曲相比,更加简单,强调叙事性表现力和明确的节奏,唱腔不像中国古典戏曲歌唱注重发声技巧,尽量让歌曲能琅琅上口。学堂乐歌曲式结构简单,音乐语言流畅,旋律相对平稳和自然,容易为观众接受和流传。如李叔同的《送别》和沈心工的《春游》等,造就典雅与朴素的艺术效果,成为流行至今吟唱百年的经典。学堂乐歌短小精炼且音域不宽,内容和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平民化,富于即兴性,易记易唱普及程度高,传播在大众间,能满足传统美学倡导的审美标准,也能丰富和翻新传统美学审美观念。学堂乐歌歌词创作乃中国新诗题材的萌芽,古典诗歌烂熟意象技巧世代相袭近陈腐,意象至上美学趣味在使诗歌文学性得到充分发展,但挤压诗歌在音乐美感方面创造空间。学堂乐歌全新填词风格,是对古典诗歌美学传统革命性反拨,并获得具有浓郁诗味和隽永韵味创作源泉,延续传统诗歌音韵传统,影响着之后歌词创作。西方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内容和创作手法等有深刻影响,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和普及产生重大作用,促成“五四”后中国新音乐词体改造和新型单旋律歌曲创作,导致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产生。学堂乐歌为大众(包括学生与儿童)参与性很强的歌唱艺术,演唱语音化和通俗化是区别于其它歌唱艺术重要特征。歌词通俗性与表现手法朴实性决定必然采用语音化歌唱方法,这种唱风与技巧,随白话出现而兴起;强调歌词意义而不显示嗓音,追求歌唱亲切感而不是噪音穿透力,语言不过分渲染但贴近生活中讲话音调和语气,力求自然传情与真切地感人。学堂乐歌既与古典沟通,又联系着现代;它有继承也有突破,有革新也有创新;在题材范围扩大与写景技巧成熟,声律完美和风骨形成等方面,为近现代音乐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学堂乐歌连接中国古典与近代音乐之美
  首先,旧曲翻新呈现古典音乐美。学堂乐歌最初借用外国民歌和儿歌等曲调,填以中文歌词而赋予特定音乐内容。旋律具有通俗美,相对中国传统歌唱艺术而言,学堂乐歌有鲜明通俗性;曲调强调叙事性表现力和明确节奏,旋律进行较平稳,不炫耀和不夸张,朴实自然,音域较窄适合未经专门声乐训练普通群众演唱。音乐节奏明快与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并容易记住。学堂乐歌的主要功能“发起精神与激扬思想”“陶融学生性情”等,乐歌所用调式几乎都是西方音乐大调式,节奏简洁明快;学堂乐歌也表现日常生活情趣,具有活泼生动音乐风格。在学堂乐歌发展中,歌曲不太使用艺术歌曲或民歌常用的衬腔与甩腔。叙述性旋律及歌词就像是歌剧宣叙调,没有太多展示声音设计。节奏规整和音域较窄及音区较低,学堂乐歌真正走进人们内心,是因为更加大众化,具备人文主义色彩,表达人们种种真实感受,抒发内心情绪,学堂乐歌多在中低音区排徊,节奏通常较规整。
  其次,曲式结构体现出古典简朴美。学堂乐歌曲式结构大多采用一段体(歌词为多段)和单二部曲式以及单三部曲式。学堂乐歌曲调既具西方音乐和声思维痕迹,又有较典型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五声性特点。学堂乐歌原创曲目创作,首先面临曲体结构问题。学堂乐歌作品曲体结构具有明显古典简朴美,西方古典音乐的严谨和再现二段体曲式,具有中国传统起承转合为特点的七言律诗歌词,整齐句逗律动与方整句型,完全功能进行终止式与对比多于发展的音乐材料,表明曲式具有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构特点。
  第三,借曲填词生出的近代神韵美。学堂乐歌词曲交辉,绝大多数曲调来自异域,有的来自欧美民歌或学校歌曲,有的来自日本。聆听学堂乐歌,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中国歌曲,表达中国的思想与中国的味道和中国风格及中国魅力。乐歌作者填词改编作了中国化工作,或填上传统韵味歌词,或对西洋曲调作中国式传统音乐变化。学堂乐歌倡导者从一开始就把乐歌看作“改造国民之品质”重要手段,通过歌曲对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启蒙教育和情操培养,歌词题材偏重灌输先进思想与培养美的情感上,振奋民族精神。学堂乐歌以最真诚和最朴素的方式将爱国与民族精神表达出来,从而获得永恒价值。当时中国正进行深刻变革,最迫切需要表现时代变革声音,需要刚强有力的中正之音。乐歌作品大多以富国强兵和振兴中华为题材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精神,号召国人抵御外国侵略和奋发图强就成为乐歌最突出内容。学堂乐歌以沉静和审美与劝勉的方式开启年轻一代心灵。
  第四,新式唱法透出近代中西合璧音乐的自然美。歌曲创作所蕴涵的巨大文化信息量往往耐得住长久咀嚼,学堂乐歌作为西学东渐时流行的社会歌曲,是社会与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产生的与古典戏曲和传统民族歌曲有较大区别的声乐形式。历史条件限制创作者还不是专门的作曲家,“原样性选曲填词”与“自创性选曲填词”创作模式是当时最主要模式,大多数作品都具有突出的“中西合璧”风格。多声部交响化使它具有西方音乐立体感和块面性特征,汉字咬字润腔又呈现出传统音乐含蓄和隽永的神韵。学堂乐歌作为大众参与性很强歌唱艺术,流行于大众通俗化的唱风与技巧,强调歌词而不显示嗓音,追求歌唱亲切感而非噪音穿透力。其通俗歌唱方法的特点是追求真情实意与亲切朴实。歌唱者多为学校儿童而未受过专业训练,在拓展音域和获取较大音量方面有局限,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学堂乐歌会随历史推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二十世纪中国新音乐产生是以学堂乐歌的兴起为标志,学堂乐歌在中国民众缺少美育呼唤美育饥渴中诞生,使音乐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成为重要一环。学堂乐歌启迪民智与引进新知,并感发民众,扩大新文化运动影响力。学堂乐歌必将继续对音乐创作以永恒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李叔同编.音乐小杂志[M].1906(1).
  [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张静蔚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5]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其他文献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性硬安在她们头上,用来限制她们的自由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喊一新我们的耳目,波伏娃对女性的处境、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出路的探讨,对父权制文化中女性作为“第二性”概念的提出,引起我们诸多思考。波伏娃坚持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对女性“内在性”的超越,企图摆脱“他者”的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使女性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
期刊
一九八六年我考入宝鸡市话剧团表演学员班,在班主任由二群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了话剧演员的基本技能。   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话剧表演没有可循的模式,学员班所做的一切技能训练只是为塑造角色打个最基本的基础,最关键的是人生积累和生活体验。   记得早在一九九零年,我团排练话剧《春风化雨》在剧中我扮演一个地道的关中农村老汉。这对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来说是个无从下手的挑战。于是,我自己带上钢笔和笔记本坐长途
期刊
摘要:伍尔夫深受作为“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成员的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濡染。前者对“后印象派”绘画在英伦三岛上的大力推广,后者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观点,都对伍尔夫影响至坚。在她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雅阁的房间》中,伍尔夫有意识地将“后印象派”绘画的技法灌注其中,从而在传统现实主义摄政的英国文坛,开辟出一条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之路。  关键词:伍尔夫;后印象派;有意味的形式 
期刊
摘要:改革小说的兴起缘于1979年蒋子龙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的发表,在此之后新时期文坛出现了众多以改革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直至1981年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发表,才预示着中国改革小说不仅在篇幅上,而且是在思想深度、涉及广度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旨在分析新时期长篇改革小说(以《沉重的翅膀》与《古船》为例),以期简单勾勒出改革小说不断深化的过程。  关键词:改革;深化;主题;历史;传统;
期刊
摘要:《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没落南方贵族女性布兰奇孤独的、脆弱的、身心畸形的形象,本文对女主人公——布兰奇的复杂性格进行了剖析,旨在说明代表了美国南方优雅贵族文化的布兰奇,与斯坦利所代表的北方强悍的工业文化的冲突。深入解析布兰奇悲剧的原因,她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不知道如何对人生进行选择,最后走向毁灭。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脆弱的;冲突;毁灭  田纳西斯·威廉斯
期刊
摘要: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是与马克思主义相伴相生的,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之路,同时也在于我们正确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但僵化的,杜绝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合理内核的封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之道也是不成功的,为此,一定要秉持科学合理的态度,在批判吸收其他学说合理元素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财富故事会》集合全球财富智慧,借鉴成功创富经历,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让观众了解到他们的财富梦想,追求财富的过程和对财富的看法,共同分享他们的财富故事。本文以《古乐不老》为例来分析《财富故事会》在故事讲述方式方面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财富故事会;竞争要素;主持方式  《财富故事会》之《古乐不老》的播出时间是2008年11月5日,作为边城天籁之音的一部分内容来展现纳西古乐在宣科老人的带领下展现出
期刊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教会学生知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很容易,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这一点在中学生的政治课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中学所开的这么多的课程当中,我认为能够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直接帮助的莫过于政治课了,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教好学生学好政治课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去,从而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健康科
期刊
摘要:目前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城市雕塑的艺术监督与管理则显得严重滞后和不足。本文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主题性纪念雕塑“忠魂颂”为实例,谈谈我国艺术监督与管理在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实施中的创造性作用,尤其在城市雕塑前期调研,题材的选择,空间表现,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发挥艺术监督与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雕塑;艺术监督;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忠魂颂”  一、城市雕塑与艺术监督  
期刊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不同于研究者所在社会的他者的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特别强调“他者的文化”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应当重视“他者的文化”;另一方面是考察“他者的文化”有助于我们从自我认识的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自我。法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法学与人类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采用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进行研究与考察的一门学科。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社会的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