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面瘫过程中采用单纯使用针灸治疗和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的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际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为: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36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46例,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治疗方法的临床实践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面瘫的安全可靠选择。
关键词:针灸红外线面瘫
.11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04-02
回顾以往临床上治疗面瘫的相关研究实践并总结各类文献报道后我们认为[1,2]: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的治疗方法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相比较,在临床实践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面瘫过程中采用单纯使用针灸治疗和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的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际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96例面瘫患者中,男性50例,男性患者比例为52.08%,女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比例为47.92%;患者年龄6—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5.76±9.67)岁;在就诊时间上,发病后一周之内就诊88例,所占比例为91.67%,发病后半月内就诊8例,所占比例为8.33%。根据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选取的方法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成立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取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四白、丝竹空、合谷等穴位,不能抬眉加撰竹,唇沟平坦加迎香,耳后疼痛加翳风,人中歪斜加水沟;寒症者施以针灸法,选穴地仓、下关、阳白、四白,每穴3—5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准[3,4]。
1.2.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实施以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红外线治疗机对准患侧面部及耳后进行照射治疗[5]。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如下[5]:痊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0—2分;显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3—12分;有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13—23分;无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大于24分。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面神经麻痹”又被称作“面瘫”、“歪歪嘴”等名词,国际医学协会对“面神经麻痹称”定义为:由于特定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部神经异常的常见疾病,由此造成的面部中枢性运动障碍,它的主要表现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出现障碍。“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是面部出现眼歪口斜的现象,并且发病不受时间和年龄的限制,这种病的患者不能进行简单的面部表情动作[5,6]。
从本文的研究比较情况上分析,我们所得出的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为: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36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46例,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治疗方法的临床实践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面瘫的安全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政海,洪文瑶,郑学胜,等.类固醇激素在防治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293-295
[2]高伟,李晓媛,许敏,等.鼓室硬化症与中耳胆脂瘤术中面神经暴露与暴露后面瘫的回顾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4)
[3]依马木·依达依吐拉,张永辉,林琳,等.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348-349
[4]陈莉秋,张娜,马庭秀.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05-106
[5]吴蕾,王文静,程昭昭,等.以双侧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96
[6]马庭秀,陈莉秋,苗荃,等.针灸、穴注、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150-152
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为: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36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46例,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治疗方法的临床实践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面瘫的安全可靠选择。
关键词:针灸红外线面瘫
.11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04-02
回顾以往临床上治疗面瘫的相关研究实践并总结各类文献报道后我们认为[1,2]: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的治疗方法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相比较,在临床实践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面瘫过程中采用单纯使用针灸治疗和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的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际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96例面瘫患者中,男性50例,男性患者比例为52.08%,女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比例为47.92%;患者年龄6—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5.76±9.67)岁;在就诊时间上,发病后一周之内就诊88例,所占比例为91.67%,发病后半月内就诊8例,所占比例为8.33%。根据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选取的方法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成立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取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四白、丝竹空、合谷等穴位,不能抬眉加撰竹,唇沟平坦加迎香,耳后疼痛加翳风,人中歪斜加水沟;寒症者施以针灸法,选穴地仓、下关、阳白、四白,每穴3—5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准[3,4]。
1.2.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实施以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红外线治疗机对准患侧面部及耳后进行照射治疗[5]。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如下[5]:痊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0—2分;显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3—12分;有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13—23分;无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积分为大于24分。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面神经麻痹”又被称作“面瘫”、“歪歪嘴”等名词,国际医学协会对“面神经麻痹称”定义为:由于特定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部神经异常的常见疾病,由此造成的面部中枢性运动障碍,它的主要表现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出现障碍。“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是面部出现眼歪口斜的现象,并且发病不受时间和年龄的限制,这种病的患者不能进行简单的面部表情动作[5,6]。
从本文的研究比较情况上分析,我们所得出的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为: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36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48例患者中,总有效患者共计46例,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针灸联用红外线治疗方法的临床实践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面瘫的安全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政海,洪文瑶,郑学胜,等.类固醇激素在防治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293-295
[2]高伟,李晓媛,许敏,等.鼓室硬化症与中耳胆脂瘤术中面神经暴露与暴露后面瘫的回顾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4)
[3]依马木·依达依吐拉,张永辉,林琳,等.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348-349
[4]陈莉秋,张娜,马庭秀.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05-106
[5]吴蕾,王文静,程昭昭,等.以双侧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96
[6]马庭秀,陈莉秋,苗荃,等.针灸、穴注、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