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并对陌生环境产生一定的恐惧和迷茫的心理活动,加之学生语言的交流存在障碍,导致这些孩子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存在问题,影响今后的发展需求和基础培养。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管理经验,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外来务工;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知识积累、文化培养、行为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外来务工子女在习惯的养成和塑造上存在问题,如偏科、不主动求教、自控能力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從问题现状、解决措施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问题现状
1、人际关系沟通不足
因对新环境的陌生和抵触,导致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与人言辞,常常出现单独相处、独自发呆的现象,班级活动或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多不如人意。此外,这种现象也影响到日常学习和课堂活动之中,主要表现在缺乏主动求教的意识、学习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逐渐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进而出现厌学、抵触等心理情绪。
2、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很多外来务工的子女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让做什么,我就干什么”的心理,对知识学习存在依赖性。同时,在课堂活动中,还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桌下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还养成了抄答案的不良习惯,这严重阻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转化的效果。
3、学科内容掌握不全
在一些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常抱有“学好数理化”“学好语数外”等认知思想,对文化学科掌握存在“偏科”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学科内容“挑三拣四”“爱搭不理”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中,班主任还应注意家庭教育环节,避免出现“误人子弟”的现象。
二、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策略措施
1、引导师生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的不良习惯的养成大多原因来自于双方的沟通存在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素质发展的“黄金期”,打牢学生学习基础,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维护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内在沟通意向,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沟通、勤学敢问的学习习惯,增强和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2、灵活设置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外来务工子女因教育基础不扎实、跟不上整体教学进度,再加上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原因,导致对学习活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照此以往下去,会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慢慢拉大。其实,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了解中,他们并不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是在理解方面存在“慢”的现象。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灵活设置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构建问题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设置学习小组,按照学情基础,坚持“传帮带”的原则,使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探究的氛围,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增强其理解能力。还有,建立奖励机制,设立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目标,如练习题正确率、书面工整、积极发言等,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家校联系,树立正确的认知体系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因工作关系,常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缺乏有效管控,容易出现“走弯路”的现象。同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方向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常出现错误引导、硬性指标等“家长命令”,造成孩子的认知体系建构不完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还应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纠正家长片面的教育思想,端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存的教育思想,有效制定言行一致、步调统一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的外部成长和内部发育得到双重提升。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日常交往得以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内在的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注重学生的细节培养,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强强.对进城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9(8):25-25.
[2]邓峰.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8(7):168-168.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外来务工;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知识积累、文化培养、行为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外来务工子女在习惯的养成和塑造上存在问题,如偏科、不主动求教、自控能力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從问题现状、解决措施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问题现状
1、人际关系沟通不足
因对新环境的陌生和抵触,导致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与人言辞,常常出现单独相处、独自发呆的现象,班级活动或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多不如人意。此外,这种现象也影响到日常学习和课堂活动之中,主要表现在缺乏主动求教的意识、学习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逐渐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进而出现厌学、抵触等心理情绪。
2、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很多外来务工的子女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让做什么,我就干什么”的心理,对知识学习存在依赖性。同时,在课堂活动中,还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桌下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还养成了抄答案的不良习惯,这严重阻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转化的效果。
3、学科内容掌握不全
在一些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常抱有“学好数理化”“学好语数外”等认知思想,对文化学科掌握存在“偏科”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学科内容“挑三拣四”“爱搭不理”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中,班主任还应注意家庭教育环节,避免出现“误人子弟”的现象。
二、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策略措施
1、引导师生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的不良习惯的养成大多原因来自于双方的沟通存在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素质发展的“黄金期”,打牢学生学习基础,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维护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内在沟通意向,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沟通、勤学敢问的学习习惯,增强和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2、灵活设置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外来务工子女因教育基础不扎实、跟不上整体教学进度,再加上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原因,导致对学习活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照此以往下去,会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慢慢拉大。其实,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了解中,他们并不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是在理解方面存在“慢”的现象。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灵活设置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构建问题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设置学习小组,按照学情基础,坚持“传帮带”的原则,使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探究的氛围,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增强其理解能力。还有,建立奖励机制,设立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目标,如练习题正确率、书面工整、积极发言等,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家校联系,树立正确的认知体系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因工作关系,常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缺乏有效管控,容易出现“走弯路”的现象。同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方向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常出现错误引导、硬性指标等“家长命令”,造成孩子的认知体系建构不完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还应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纠正家长片面的教育思想,端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存的教育思想,有效制定言行一致、步调统一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的外部成长和内部发育得到双重提升。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日常交往得以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内在的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注重学生的细节培养,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强强.对进城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9(8):25-25.
[2]邓峰.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8(7):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