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任七个月后,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试图推进一场旨在改变证监会职能的机构改革。
中秋节前,证监会举行了一次由党委成员参加的办公会,讨论证监会内设职能部门的改革。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在监管思路上出现了三大重要变化,一是“混业监管”;二是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逐渐转化为“轻审批、重监管”;三是如何做到有效监管,强化监管执法。
这意味着,证监会在人员配置和人事调整上会逐渐向中后台部门产生倾斜:“前台”以发行部为代表的权力部门将精简;证监会逐渐将监管工作重点转移到稽查执法等“中后端”部门中去。
在过去几年,证监会也曾对职能部门进行大面积的人事调整,彼时提出的理念是“简政放权”,此次肖钢推动的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转变证监会监管职能的意图。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 “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的原则,使得今年证监会的机构改革所牵涉到的人员调整显得愈发敏感。
“之前坊间流传证监会机构改革的‘增四减四’,即增加债券办、私募办、创新办以及再融资办,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基金部、期货二部将会并入不同部门的说法,可能是一种初步意向。”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
该人士表示,目前改革方案仍处于起步讨论阶段,且阻力不小。“一旦合并部门后,意味着‘位子’减少,用谁不用谁又将有一番博弈。”
凡是涉及机构、人事的改革都需要明确决策和有效执行,更何况证监会要做的是放弃自身事前审批权力,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正如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所言,“这需要经历一场从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证监会此次改革将从合并现有的“前台”部门入手。
自2011年证监会机构部主任黄红元调任上海交易所后,机构部主任一职一直空缺。目前,机构部主任由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兼任,日常事务由副主任欧阳昌琼负责。
张育军同时分管基金部和期货二部,这两个部门直接负责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监管。这一安排为成立统一的大机构部做好了准备。
创业板部是原先的发行二部,自原发行部分离出来,2009年更名后负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2012年10月,证监会设立的上市公司监管二部,亦是从原上市公司监管部分离出来,专门负责创业板的监管工作,原上市公司监管部更名为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主要负责主板和中小板监管。
从监管范围的相似性看,创业板部和上市公司二部重新并入发行部和上市公司监管部中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今年中编办在部委机构设置上明确规定,内设职能部门不能增加,只能减少。证监会想要增设一些“中后台”的监管部门首先要合并现有机构,以便留出位置。
机构合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原先几个部门的人员需要调整岗位。因担心证监会未来机构改革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证监会内部准备伺机而动的官员不在少数。
以机构部为例,现在机构部的监管对象主要是证券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下设八个处,分别是主要以监管华东、华北、华南片区机构的三个监管处,一个监管投资机构、中介咨询的检查四处,此外还包括创新处、资管处、审核处以及综合处。
一旦机构部与基金部、期货二部合并,处室肯定会压缩,不少人员需要调离。今年以来,机构部原定提干的计划被暂时搁置,每年借调一名地方证监局局长履职机构部副主任的惯例亦没有实施。诸多迹象表明,证监会内部机构合并的计划已是箭在弦上。
在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职山东后,证监会不少官员调任山东任职,空出一些领导岗位。9月份,证监会发行部综合处处长张望军履职山东省潍坊市副市长,稽查局综合处处长王新宁调任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
创业板部主任冯鹤年也即将赴山东证监局任局长。此外,证监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量将任职投资者保护局,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巡视员兼副主任赵立新和国际部副主任谢世坤也可能调职。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说,主任级人员的调离为未来机构整合开了一个好头,一些人员赴任地方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客观上减轻了证监会内部人员调整的压力。
前述几个部门整合后,证监会将减少四个部门,为新增债券办、私募办、创新办和再融资办留出了编制。不过,由于此次机构改革的初衷是转变监管职能,是否有必要成立如私募办、再融资办的争议不小。
债券办公室筹备小组成立于2011年,由原市场部副主任霍达领导。该办公室成立的初衷是为债券市场的统一标准和互联互通做准备。最近两年,该部门主要负责私募债的推出与监管。
新《基金法》实施后,中编办于今年6月印发《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指出,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实行适度监管;发改委负责组织拟订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出资的标准和规范;两部门要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2013年6月,发改委原先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监管工作的处长刘健钧调任证监会基金部,此举被视为是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职责划归证监会的一大信号。
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曾经一再强调对私募股权基金采取“适度监管措施”,以更加公开透明化的方式监管;并一度希望将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日常监管权下放给证券业协会。新增私募办显然与机构改革的初衷相悖。
与之类似的还有再融资办公室。此次证监会讨论计划新设再融资办公室,而非此前讨论的将再融资审核权下放至沪深交易所,此举亦引起业界关注。
一位資深的投行人士称,假如新设再融资办,流程上不简化不合理,那么机构改革的意义何在?
他认为,在成熟发达资本市场,类似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并不要求过发审会以及复杂的审批流程。因为作为接受公众监督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应享有“股东自觉权”,即只要再融资方案通过股东大会,程序合理合法就不在需要过多的监管干预。 证监会计划成立创新办,负责推动资本市场相关的创新及其监管。目前,证监会在机构部下设置了一个创新处,会同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动证券公司等机构的创新与监管。未来这个处是否合并进新成立的创新办仍存变数。
目前,中国证监会的组织结构属于典型的政府机构模式,与香港、美国等成熟市场的监管组织框架完全不同。
香港证监会完全是“公司制”的组织结构,由董事局任命行政总裁管理执行委员会,内部只有七大职能部门,包括企业融资部、法规执行部、法律服务部、机构事务部、投资产品部、市场监察部、中介机构部。显然,中国证监会的机构设置要复杂的多。
“证监会的机构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考虑监管部门内部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的层面上,而且应该更多地关注申报审批流程的简化。”前述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证监会的机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未来较好的设置将是逐步形成机构监管、市场监管、产品监管以及稽查执法四大核心部门。
在考虑机构内部改革时,历届证监会主席想法都有所不同,但讨论中的证监会机构改革,是顺应市场环境变化而为之。
目前,证监会的主要监管对象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大混业”“大资管”方向势不可挡。证监会从去年底加速放开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业务、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等。随着相关法规的日渐完善,为了避免交叉监管、重复监管,机构监管随着业务条线改变而调整在所难免。
随着新股发行改革逐步深入和完善,以及部分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证监会内部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亦需要相应地取消和调整。
8月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求是》杂志发文称,证监会应强调“宽进严管”、加强监管执法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转型的“着力点”,并首次提到证监会“大监管、大执法”的格局形成,势必需要在事后监管方面布局更多的人力。
资本市场日益严峻的执法形势亦要求证监会需要将工作重点向事后监管转移。其中,以执法人员配置与执法任务的矛盾最为突出。
肖钢在今年8月的稽查执法会议上明确表示,全系统稽查人员近年来虽然有所增长,但总数不足600人,占比不到20%,必须下决心加强执法机构,充实执法力量。证监会决定新增600名稽查执法人员,实现全系统稽查执法队伍在現有基础上翻一番。
除了增加人员配备,在监管权力方面,证监会也已做出调整。
自2013年10月1日起,证监会36家派出机构即各省证监局将享有行政处罚权力,而且未来新增的600名稽查执法人员将全面进入六个证券期货交易所与中登公司以及沪深支队等相关执法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接受证监会的统一指导和调配。
“此次证监会机构改革是有通盘考虑,绝不仅仅停留在内部职能部门的改革上。”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
他表示,证监会除了4个直属事业单位,36家地方证监局,沪深两大交易所等诸多证监会直接管理的机构,都将纳入证监会未来机构改革的范围。
中秋节前,证监会举行了一次由党委成员参加的办公会,讨论证监会内设职能部门的改革。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在监管思路上出现了三大重要变化,一是“混业监管”;二是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逐渐转化为“轻审批、重监管”;三是如何做到有效监管,强化监管执法。
这意味着,证监会在人员配置和人事调整上会逐渐向中后台部门产生倾斜:“前台”以发行部为代表的权力部门将精简;证监会逐渐将监管工作重点转移到稽查执法等“中后端”部门中去。
在过去几年,证监会也曾对职能部门进行大面积的人事调整,彼时提出的理念是“简政放权”,此次肖钢推动的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转变证监会监管职能的意图。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 “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的原则,使得今年证监会的机构改革所牵涉到的人员调整显得愈发敏感。
“之前坊间流传证监会机构改革的‘增四减四’,即增加债券办、私募办、创新办以及再融资办,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基金部、期货二部将会并入不同部门的说法,可能是一种初步意向。”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
该人士表示,目前改革方案仍处于起步讨论阶段,且阻力不小。“一旦合并部门后,意味着‘位子’减少,用谁不用谁又将有一番博弈。”
凡是涉及机构、人事的改革都需要明确决策和有效执行,更何况证监会要做的是放弃自身事前审批权力,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正如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所言,“这需要经历一场从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部门整合
证监会此次改革将从合并现有的“前台”部门入手。
自2011年证监会机构部主任黄红元调任上海交易所后,机构部主任一职一直空缺。目前,机构部主任由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兼任,日常事务由副主任欧阳昌琼负责。
张育军同时分管基金部和期货二部,这两个部门直接负责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监管。这一安排为成立统一的大机构部做好了准备。
创业板部是原先的发行二部,自原发行部分离出来,2009年更名后负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2012年10月,证监会设立的上市公司监管二部,亦是从原上市公司监管部分离出来,专门负责创业板的监管工作,原上市公司监管部更名为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主要负责主板和中小板监管。
从监管范围的相似性看,创业板部和上市公司二部重新并入发行部和上市公司监管部中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今年中编办在部委机构设置上明确规定,内设职能部门不能增加,只能减少。证监会想要增设一些“中后台”的监管部门首先要合并现有机构,以便留出位置。
机构合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原先几个部门的人员需要调整岗位。因担心证监会未来机构改革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证监会内部准备伺机而动的官员不在少数。
以机构部为例,现在机构部的监管对象主要是证券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下设八个处,分别是主要以监管华东、华北、华南片区机构的三个监管处,一个监管投资机构、中介咨询的检查四处,此外还包括创新处、资管处、审核处以及综合处。
一旦机构部与基金部、期货二部合并,处室肯定会压缩,不少人员需要调离。今年以来,机构部原定提干的计划被暂时搁置,每年借调一名地方证监局局长履职机构部副主任的惯例亦没有实施。诸多迹象表明,证监会内部机构合并的计划已是箭在弦上。
在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职山东后,证监会不少官员调任山东任职,空出一些领导岗位。9月份,证监会发行部综合处处长张望军履职山东省潍坊市副市长,稽查局综合处处长王新宁调任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
创业板部主任冯鹤年也即将赴山东证监局任局长。此外,证监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量将任职投资者保护局,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巡视员兼副主任赵立新和国际部副主任谢世坤也可能调职。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说,主任级人员的调离为未来机构整合开了一个好头,一些人员赴任地方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客观上减轻了证监会内部人员调整的压力。
新设四部
前述几个部门整合后,证监会将减少四个部门,为新增债券办、私募办、创新办和再融资办留出了编制。不过,由于此次机构改革的初衷是转变监管职能,是否有必要成立如私募办、再融资办的争议不小。
债券办公室筹备小组成立于2011年,由原市场部副主任霍达领导。该办公室成立的初衷是为债券市场的统一标准和互联互通做准备。最近两年,该部门主要负责私募债的推出与监管。
新《基金法》实施后,中编办于今年6月印发《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指出,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实行适度监管;发改委负责组织拟订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出资的标准和规范;两部门要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2013年6月,发改委原先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监管工作的处长刘健钧调任证监会基金部,此举被视为是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职责划归证监会的一大信号。
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曾经一再强调对私募股权基金采取“适度监管措施”,以更加公开透明化的方式监管;并一度希望将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日常监管权下放给证券业协会。新增私募办显然与机构改革的初衷相悖。
与之类似的还有再融资办公室。此次证监会讨论计划新设再融资办公室,而非此前讨论的将再融资审核权下放至沪深交易所,此举亦引起业界关注。
一位資深的投行人士称,假如新设再融资办,流程上不简化不合理,那么机构改革的意义何在?
他认为,在成熟发达资本市场,类似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并不要求过发审会以及复杂的审批流程。因为作为接受公众监督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应享有“股东自觉权”,即只要再融资方案通过股东大会,程序合理合法就不在需要过多的监管干预。 证监会计划成立创新办,负责推动资本市场相关的创新及其监管。目前,证监会在机构部下设置了一个创新处,会同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动证券公司等机构的创新与监管。未来这个处是否合并进新成立的创新办仍存变数。
目前,中国证监会的组织结构属于典型的政府机构模式,与香港、美国等成熟市场的监管组织框架完全不同。
香港证监会完全是“公司制”的组织结构,由董事局任命行政总裁管理执行委员会,内部只有七大职能部门,包括企业融资部、法规执行部、法律服务部、机构事务部、投资产品部、市场监察部、中介机构部。显然,中国证监会的机构设置要复杂的多。
“证监会的机构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考虑监管部门内部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的层面上,而且应该更多地关注申报审批流程的简化。”前述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证监会的机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未来较好的设置将是逐步形成机构监管、市场监管、产品监管以及稽查执法四大核心部门。
职能转变
在考虑机构内部改革时,历届证监会主席想法都有所不同,但讨论中的证监会机构改革,是顺应市场环境变化而为之。
目前,证监会的主要监管对象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大混业”“大资管”方向势不可挡。证监会从去年底加速放开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业务、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等。随着相关法规的日渐完善,为了避免交叉监管、重复监管,机构监管随着业务条线改变而调整在所难免。
随着新股发行改革逐步深入和完善,以及部分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证监会内部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亦需要相应地取消和调整。
8月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求是》杂志发文称,证监会应强调“宽进严管”、加强监管执法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转型的“着力点”,并首次提到证监会“大监管、大执法”的格局形成,势必需要在事后监管方面布局更多的人力。
资本市场日益严峻的执法形势亦要求证监会需要将工作重点向事后监管转移。其中,以执法人员配置与执法任务的矛盾最为突出。
肖钢在今年8月的稽查执法会议上明确表示,全系统稽查人员近年来虽然有所增长,但总数不足600人,占比不到20%,必须下决心加强执法机构,充实执法力量。证监会决定新增600名稽查执法人员,实现全系统稽查执法队伍在現有基础上翻一番。
除了增加人员配备,在监管权力方面,证监会也已做出调整。
自2013年10月1日起,证监会36家派出机构即各省证监局将享有行政处罚权力,而且未来新增的600名稽查执法人员将全面进入六个证券期货交易所与中登公司以及沪深支队等相关执法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接受证监会的统一指导和调配。
“此次证监会机构改革是有通盘考虑,绝不仅仅停留在内部职能部门的改革上。”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
他表示,证监会除了4个直属事业单位,36家地方证监局,沪深两大交易所等诸多证监会直接管理的机构,都将纳入证监会未来机构改革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