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时指出,广大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一重要论断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在我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教师应该是无私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怀着一腔赤诚的爱,即人们所说的师爱。记得有人说过:“为师之道,首在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的这种爱往往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但是,教育方法不适的话,学生是不会理解教师的这份爱,而会把这份爱看成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单纯的管理,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
一、人格上尊重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确实是个敏感区,而且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
毋庸置疑,学生犯错误,老师批评他们,也是师爱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老师动辄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甚至造成师生感情隔阂,形成难以解开的“死结”。我曾经为严肃考纪考风公开批评了一个作弊的男生,由于批评时没注意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结果,这个同学当场摔笔离去,以表示不满。因为他不能理解,应该说是我没让他理解,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其实是对他的爱。这个事例让我很后悔,也从中感悟了许多。
由于前车之鉴,之后有一次,我班的包干区没扫,卫生分被扣为零分。当我公布这个结果后,教室里充满沉默和不安。但我没用批评说教,而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我没有批评一句,效果却出奇的好,同学们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改观,班级凝聚力也有了明显地增强。事后有学生谈到这件事的感想:“感谢老师的宽容,给了我们面子,又让我们认识和改正了错误。”看来学生真正理解了我的用心,才有如此的教育效果。
二、感情上关心学生
从感情角度说,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老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上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关心学生,不仅仅是学生生病时的关怀和安慰,更好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不让有困难的学生感到孤独无助。
三、工作中信任学生
老师信任学生,是师爱的一种深刻表现,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有效的方法。信任是心与心的交流,它无须言语解释,学生就能心领神会,并在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即使是一个很顽劣的学生,如果老师肯信任他,让他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也会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在信任他的这段时间内,他违反纪律的现象要少得多,甚至有可能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
例如我班一男生,我接班前常因打架被批评,但我仍相信他,委以他重任。他喜欢体育运动且素质不错,我就让他做体育委员,负责有关体育方面的工作,并且动员他参加学校 体育训练队,告诉他只要努力会有好成绩的。他得到我的信任,深知我对他的期望,训练很刻苦。果然不出我所料,在竞赛中他获得了不错的名次,捧回了奖状。这时我又鼓励他把训练的干劲用到学习上来,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就连打架的坏习惯也逐渐改掉了。
四、为人师表,作风民主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品德的重要体现,中外的教育都很重视这点。韩愈说:“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卢梭也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教师要加强人格修养,形成高尚品德,并用之教育和塑造学生的人格,无声地引导他们去追求真善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主张“师道尊严”、强调学生服从的传统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把学生看作一个个和自己同样平等、有尊严的人。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遇事冷静,不以权压人,处事公正合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自由,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时时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爱心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氛围,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让 学生在爱的教育中成长。
爱是相互的,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为人师表,作风民主,学生在理解并感受到老师的这份爱之后,才会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才会以爱来回报我们,从而增强了我们的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是无私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怀着一腔赤诚的爱,即人们所说的师爱。记得有人说过:“为师之道,首在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的这种爱往往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但是,教育方法不适的话,学生是不会理解教师的这份爱,而会把这份爱看成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单纯的管理,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
一、人格上尊重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确实是个敏感区,而且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
毋庸置疑,学生犯错误,老师批评他们,也是师爱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老师动辄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甚至造成师生感情隔阂,形成难以解开的“死结”。我曾经为严肃考纪考风公开批评了一个作弊的男生,由于批评时没注意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结果,这个同学当场摔笔离去,以表示不满。因为他不能理解,应该说是我没让他理解,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其实是对他的爱。这个事例让我很后悔,也从中感悟了许多。
由于前车之鉴,之后有一次,我班的包干区没扫,卫生分被扣为零分。当我公布这个结果后,教室里充满沉默和不安。但我没用批评说教,而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我没有批评一句,效果却出奇的好,同学们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改观,班级凝聚力也有了明显地增强。事后有学生谈到这件事的感想:“感谢老师的宽容,给了我们面子,又让我们认识和改正了错误。”看来学生真正理解了我的用心,才有如此的教育效果。
二、感情上关心学生
从感情角度说,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老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上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关心学生,不仅仅是学生生病时的关怀和安慰,更好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不让有困难的学生感到孤独无助。
三、工作中信任学生
老师信任学生,是师爱的一种深刻表现,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有效的方法。信任是心与心的交流,它无须言语解释,学生就能心领神会,并在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即使是一个很顽劣的学生,如果老师肯信任他,让他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也会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在信任他的这段时间内,他违反纪律的现象要少得多,甚至有可能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
例如我班一男生,我接班前常因打架被批评,但我仍相信他,委以他重任。他喜欢体育运动且素质不错,我就让他做体育委员,负责有关体育方面的工作,并且动员他参加学校 体育训练队,告诉他只要努力会有好成绩的。他得到我的信任,深知我对他的期望,训练很刻苦。果然不出我所料,在竞赛中他获得了不错的名次,捧回了奖状。这时我又鼓励他把训练的干劲用到学习上来,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就连打架的坏习惯也逐渐改掉了。
四、为人师表,作风民主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品德的重要体现,中外的教育都很重视这点。韩愈说:“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卢梭也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教师要加强人格修养,形成高尚品德,并用之教育和塑造学生的人格,无声地引导他们去追求真善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主张“师道尊严”、强调学生服从的传统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把学生看作一个个和自己同样平等、有尊严的人。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遇事冷静,不以权压人,处事公正合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自由,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时时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爱心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氛围,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让 学生在爱的教育中成长。
爱是相互的,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为人师表,作风民主,学生在理解并感受到老师的这份爱之后,才会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才会以爱来回报我们,从而增强了我们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