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借以拘束,激励师生,规范其日常行为,使得学校能够正常运转,保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一套基础制度。教育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就必须立足于自身资源实际,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发展。
一、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权威性。一个大家普遍认同、严谨规范的规章制度系统可以确保管理者在其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权威,以让自己的下属集聚力量。因为任何一个单位都需要一定的组织架构来维系它正常运转,而在组织架构所有的要素(工作目标、分工职级、规章制度等)中,规章制度最具权威性。
(2)规范性。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其中的干部师生员工来说,规章制度无疑是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是整合大家力量的工具。殊不知,一整套好的规章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律性,这就使得它对于一所基层学校而言,独具引领大家携手共进的作用。
(3)稳定性。事实上,学校领导者经常会因故调整和变更。但要是这种调整和变更缺乏制度的约束,这就会使学校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因为发展具有连续性和传承性,而要让学校发展不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就只有通过规章制度建设来解决。这也就是说,一个基层学校领导人可以改变,但有了规章制度,就能够有效避免学校因此而产生不稳定因素,以起到让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4)统领性。对于一所基层学校而言,如何让大家通过某种方法来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进而实现长足发展,关键是要让大家的价值观得到高度的统一。经验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中能呈现大家共同价值观的莫过于一整套公正、合理的规章制度。所以,当代社会任何一所学校都需要自己拥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系统来确保这里的干部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度建设的几个基本要求
(1)要以人为本。我们制定规章制度,目的是通过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能把制度当成是一种对师生的管、卡、压的手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所以我们制订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和愿望。这样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如果把极少数人的个别情况作为制订制度的依据,则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
(2)要全面育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因此必须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涉及学校的行政和后勤等各个部门,也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二种对象。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包括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体卫劳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内容。当然,如何分章分块,各校可以自行选择;但不论如何分块,其内容必须涵盖学校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3)要因校制宜。每所学校因办学历史、地理位置、经费来源等客观条件的不同,以及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观点和管法也不尽相同,因此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中心校与完小村校之间的差异,而且即使是同类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各校而皆适用的制度。在某所学校适用的制度,在另一所学校不一定适用。所以,校长应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借鉴兄弟学校有效的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本校的规章制度,不能一字不改、照搬别校的制度。
(4)要发扬民主。制订制度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做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校长要把制订制度的目的告诉全体教师,让教师集体讨论,经校长集中概括再征求教师意见,然后把意见集中起来交给行政会议或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5)要简洁明了。制度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把应该怎样做,怎样检查、验收、评价的方法表述清楚,使执行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就要求制度的文字简洁、明了,用词确切,不能模棱两可。
(6)要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一些原来符合实际的制度会变得与实际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不断修改和完善制度,该去掉的就坚决去掉,该修改的就修改,该补充的就补充,而不能一稿定终身,搞一劳永逸。
(7)要严格执行。笔者认为制订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消制度。在让全体师生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变得自觉、规范后,制度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到那时,不论校长怎样变动,学校这架机器的运转仍是那样有效和科学,而不至于产生随着校长的变动而造成教学秩序混乱,人心涣散。然而,要最终取消制度,首先要强化制度,要严格的执行制度,不能把制度打印成册后束之高阁,搞形式主义。否则,制度将是一纸空文。我们要走从强化慢慢转到弱化,最终取消制度的道路,完成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的转化。
三、必须将制度落到实处
首先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发挥学校领导层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用,创设有利于制度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培育和提高师生员工遵守执行制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管理者尤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做维护管理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学校领导者若违反了规章制度,同样应受到预先设定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和带动教职员工主动、认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强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是保证学校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一所学校,无论人数多少,规模大小,但组织机构必须健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教务处抓教学常规管理,总务处抓财务、财产及后勤管理,少先队大队部抓班队常规管理等。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开展好学校各项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工作评价方案,是保证学校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
评价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平时过程性评价,学期或年度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均能体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怎样。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体现学校工作开展得如何,只有依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工作评价方案,设计一些科学的、人性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表格,通过检查、评比、奖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
一、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权威性。一个大家普遍认同、严谨规范的规章制度系统可以确保管理者在其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权威,以让自己的下属集聚力量。因为任何一个单位都需要一定的组织架构来维系它正常运转,而在组织架构所有的要素(工作目标、分工职级、规章制度等)中,规章制度最具权威性。
(2)规范性。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其中的干部师生员工来说,规章制度无疑是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是整合大家力量的工具。殊不知,一整套好的规章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律性,这就使得它对于一所基层学校而言,独具引领大家携手共进的作用。
(3)稳定性。事实上,学校领导者经常会因故调整和变更。但要是这种调整和变更缺乏制度的约束,这就会使学校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因为发展具有连续性和传承性,而要让学校发展不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就只有通过规章制度建设来解决。这也就是说,一个基层学校领导人可以改变,但有了规章制度,就能够有效避免学校因此而产生不稳定因素,以起到让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4)统领性。对于一所基层学校而言,如何让大家通过某种方法来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进而实现长足发展,关键是要让大家的价值观得到高度的统一。经验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中能呈现大家共同价值观的莫过于一整套公正、合理的规章制度。所以,当代社会任何一所学校都需要自己拥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系统来确保这里的干部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度建设的几个基本要求
(1)要以人为本。我们制定规章制度,目的是通过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能把制度当成是一种对师生的管、卡、压的手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所以我们制订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和愿望。这样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如果把极少数人的个别情况作为制订制度的依据,则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
(2)要全面育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因此必须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涉及学校的行政和后勤等各个部门,也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二种对象。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包括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体卫劳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内容。当然,如何分章分块,各校可以自行选择;但不论如何分块,其内容必须涵盖学校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3)要因校制宜。每所学校因办学历史、地理位置、经费来源等客观条件的不同,以及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观点和管法也不尽相同,因此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中心校与完小村校之间的差异,而且即使是同类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各校而皆适用的制度。在某所学校适用的制度,在另一所学校不一定适用。所以,校长应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借鉴兄弟学校有效的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本校的规章制度,不能一字不改、照搬别校的制度。
(4)要发扬民主。制订制度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做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校长要把制订制度的目的告诉全体教师,让教师集体讨论,经校长集中概括再征求教师意见,然后把意见集中起来交给行政会议或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5)要简洁明了。制度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把应该怎样做,怎样检查、验收、评价的方法表述清楚,使执行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就要求制度的文字简洁、明了,用词确切,不能模棱两可。
(6)要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一些原来符合实际的制度会变得与实际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不断修改和完善制度,该去掉的就坚决去掉,该修改的就修改,该补充的就补充,而不能一稿定终身,搞一劳永逸。
(7)要严格执行。笔者认为制订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消制度。在让全体师生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变得自觉、规范后,制度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到那时,不论校长怎样变动,学校这架机器的运转仍是那样有效和科学,而不至于产生随着校长的变动而造成教学秩序混乱,人心涣散。然而,要最终取消制度,首先要强化制度,要严格的执行制度,不能把制度打印成册后束之高阁,搞形式主义。否则,制度将是一纸空文。我们要走从强化慢慢转到弱化,最终取消制度的道路,完成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的转化。
三、必须将制度落到实处
首先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发挥学校领导层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用,创设有利于制度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培育和提高师生员工遵守执行制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管理者尤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做维护管理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学校领导者若违反了规章制度,同样应受到预先设定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和带动教职员工主动、认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强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是保证学校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一所学校,无论人数多少,规模大小,但组织机构必须健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教务处抓教学常规管理,总务处抓财务、财产及后勤管理,少先队大队部抓班队常规管理等。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开展好学校各项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工作评价方案,是保证学校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
评价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平时过程性评价,学期或年度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均能体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怎样。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体现学校工作开展得如何,只有依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工作评价方案,设计一些科学的、人性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表格,通过检查、评比、奖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