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是源自于他们自己对平时日常生活的认识、体验以及感悟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思想启蒙教育的课程。教育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活动过程,而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纯真的、多动的、感性的,针对于他们的教育活动的各项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学中需要采用适合儿童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面对灵活多动的孩子,面对鲜活的现实环境,要让我们的品德课上得更精彩,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在活动中舞动起来,让学生学习兴趣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舞动起来,能自觉主动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 课堂是充满活动的迪士尼乐园
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要适当根据课程的特征,引导学生,放飞身心,让学生到广袤自由的大自然中去活动、去寻找、去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让教育充分地融入到学校、社会、家庭中去,让学生们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在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形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温暖的家》一课“我长大了”主题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成长的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出生时留下的小手印、小脚印,小时候的照片以及婴儿时的小件物品、小玩具等。在课上开展了“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拿出准备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纪念品和小时候穿过的小衣物……然后再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请出猜中的同学继续自我介绍。看到孩子们儿时一张张天真可爱、童稚有趣的照片真让人忍俊不禁,猜起照片上的人更是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太大了!一脸胖嘟嘟的小娃娃现在竟是瘦瘦的;而头上竖着两根小辫一幅小美女像的宝宝今天壮得像个小牛犊的男孩……同学们在惊诧和欢声笑语中开心地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提高,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了,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示在家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力所能及得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分担父母的劳动。
在教学《祝你生日快乐》这一文后,为了让学生体会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大的不易,我引导孩子在星期天和家长换位。让学生当一天的家长,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早晨起床做饭、买菜起,中午理菜、做饭、炒菜,饭后洗刷碗筷,收拾打扫房间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的心血,我们正在长大,要学着为父母分担家务。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有始有终地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培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学会感恩。让他们在劳动的辛苦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将爱的教育融入生活。体验后再让学生和家人谈心:说一说生活中自己能为家人带来哪些欢乐,能为家长做哪些事情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孩子在这样的体验后就有了情感的碰撞,孩子从心底已经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并能从我做起,努力为家人带去欢乐。
“学习来自于生活,情感来自于生活”。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经验、常识等。比如在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安全的标志、遵守公共秩序、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我救助等方面。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场面特定的情景,让孩子们亲自去活动,去尝试,去体验,从而在自身的行为习惯上、思想情感的认识上有所收获。模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
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前利用电脑播放了影片《一样的人》,讲的就是残疾人的故事。在看电影时,有一些让人潸然落泪的情景,在孩子们眼里竟然成了非常滑稽的搞笑,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跟着模仿,我的心里留下极深的印象。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模拟自己见到过的残疾人,为上课做好准备。学生特别感兴趣,有的扮演盲人——用手帕把自己的眼睛捂住;有的扮演坏了一只脚的残疾人—— 一只脚不方便地走路。一节课上,演盲人的小朋友被要求走到指定的同学跟前去,可实际情况是连简单的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都足以用“惊心动魄”、“胆战心惊”来形容了。而其他的学生也真实的感受到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啊!几天过后,有一个学生向我打小报告:“老师,××昨天跟我一起上街,看到一个‘瘸腿’,他笑话他还跟在后面学着走呢!”而那个被打报告的孩子马上反驳道:“老师,后来我马上就不笑了的,也没有跟着学,我觉得他有点可怜!”……孩子的话是天真、幼稚的,但也恰恰是最真实的。从这里我看到了体验所带来的收获,虽然这收获及其细微,相信经过努力,它一样会成为“燎原之火”。
二、 课堂是富有生活韵味的开心农场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侯应充分引导、关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从平时的生活中去深挖、精炼课程资源。
在学习《祝你生日快乐》这一文时,其中有这一环节:讲讲妈妈生你的故事。我用电脑播放了一段妈妈在医院生产的视频,让孩子深深地感受到“儿的生日,母亲的难日”。孩子们观看后情不自禁地介绍起妈妈生自己的故事:有的是妈妈肚子疼了两天才生的;有的是妈妈剖腹生的;有一个甚至是难产,差点要了妈妈的命……许多孩子被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在活动中增添了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更感悟了母亲的伟大,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培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学会感激。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格,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的真实思想:
一、 课堂是充满活动的迪士尼乐园
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要适当根据课程的特征,引导学生,放飞身心,让学生到广袤自由的大自然中去活动、去寻找、去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让教育充分地融入到学校、社会、家庭中去,让学生们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在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形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温暖的家》一课“我长大了”主题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成长的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出生时留下的小手印、小脚印,小时候的照片以及婴儿时的小件物品、小玩具等。在课上开展了“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拿出准备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纪念品和小时候穿过的小衣物……然后再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请出猜中的同学继续自我介绍。看到孩子们儿时一张张天真可爱、童稚有趣的照片真让人忍俊不禁,猜起照片上的人更是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太大了!一脸胖嘟嘟的小娃娃现在竟是瘦瘦的;而头上竖着两根小辫一幅小美女像的宝宝今天壮得像个小牛犊的男孩……同学们在惊诧和欢声笑语中开心地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提高,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了,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示在家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力所能及得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分担父母的劳动。
在教学《祝你生日快乐》这一文后,为了让学生体会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大的不易,我引导孩子在星期天和家长换位。让学生当一天的家长,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早晨起床做饭、买菜起,中午理菜、做饭、炒菜,饭后洗刷碗筷,收拾打扫房间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的心血,我们正在长大,要学着为父母分担家务。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有始有终地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培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学会感恩。让他们在劳动的辛苦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将爱的教育融入生活。体验后再让学生和家人谈心:说一说生活中自己能为家人带来哪些欢乐,能为家长做哪些事情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孩子在这样的体验后就有了情感的碰撞,孩子从心底已经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并能从我做起,努力为家人带去欢乐。
“学习来自于生活,情感来自于生活”。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经验、常识等。比如在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安全的标志、遵守公共秩序、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我救助等方面。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场面特定的情景,让孩子们亲自去活动,去尝试,去体验,从而在自身的行为习惯上、思想情感的认识上有所收获。模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
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前利用电脑播放了影片《一样的人》,讲的就是残疾人的故事。在看电影时,有一些让人潸然落泪的情景,在孩子们眼里竟然成了非常滑稽的搞笑,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跟着模仿,我的心里留下极深的印象。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模拟自己见到过的残疾人,为上课做好准备。学生特别感兴趣,有的扮演盲人——用手帕把自己的眼睛捂住;有的扮演坏了一只脚的残疾人—— 一只脚不方便地走路。一节课上,演盲人的小朋友被要求走到指定的同学跟前去,可实际情况是连简单的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都足以用“惊心动魄”、“胆战心惊”来形容了。而其他的学生也真实的感受到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啊!几天过后,有一个学生向我打小报告:“老师,××昨天跟我一起上街,看到一个‘瘸腿’,他笑话他还跟在后面学着走呢!”而那个被打报告的孩子马上反驳道:“老师,后来我马上就不笑了的,也没有跟着学,我觉得他有点可怜!”……孩子的话是天真、幼稚的,但也恰恰是最真实的。从这里我看到了体验所带来的收获,虽然这收获及其细微,相信经过努力,它一样会成为“燎原之火”。
二、 课堂是富有生活韵味的开心农场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侯应充分引导、关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从平时的生活中去深挖、精炼课程资源。
在学习《祝你生日快乐》这一文时,其中有这一环节:讲讲妈妈生你的故事。我用电脑播放了一段妈妈在医院生产的视频,让孩子深深地感受到“儿的生日,母亲的难日”。孩子们观看后情不自禁地介绍起妈妈生自己的故事:有的是妈妈肚子疼了两天才生的;有的是妈妈剖腹生的;有一个甚至是难产,差点要了妈妈的命……许多孩子被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在活动中增添了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更感悟了母亲的伟大,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培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学会感激。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格,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的真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