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问题研究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h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进一步加剧,产业链发展呈现出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制造业抗压力、抗风险能力,通过增强产业链长板,补足产业链短板,才能更好地提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和能级。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现全面创新,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有效释放政策红利。加强产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把制造业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制造业国际化、高质量特征更加鲜明的产业体系,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综合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先进城市行列。受新冠疫情以及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已成为苏州当前产业转型升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苏州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制造業是苏州的根基,只有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社会顺利运转,但制造业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基础高级化能力仍有待提升,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完整性、独立性仍需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性有待提升,“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创新不足,导致产业链关键节点依然受制于国外,产业链仍需加强补短板。特别是产业链技术自主性及安全性、稳定性不足,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较大,这也成为制约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年初开放再出发大会上提出四大先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要以开放促进产业转型,提升苏州的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其中,除了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跃升全国首位以外,其他产业与国内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对标,仍然有较大差距,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苏州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落后于深圳等城市。
  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又是创新的核心因素。当制造业发展更多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人才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出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高端产业人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苏州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利用。从结构性来看,主要由于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导致四大先导产业人才缺口特别大。比如,中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先进制造业人才供需平台仍有待完善,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等部门仍应加强联动,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担当示范作用。依托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近年来,苏州在制造业人才引进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的引进出现“多而不强”“多而不精”“多而不专”。这些都是影响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标嘉兴市嘉善县在2019年上海虹桥商务区世界虹桥商务中心正式启用国际创新中心并以之为载体,吸引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落户,成立嘉善县首个诺奖得主工作室。近年来,部分县(市、区)在海外人才科创平台上先行探索,如苏州高新区设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昆山市在德国、日本成立海外人才工作站等。这已经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走出的重要一步,未来,可以依托这样的创新平台,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融合仍有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管是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等,都与生产性服务息息相关。金融支持、贸易运输、市场推广、研发设计等环节都可以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苏州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产品全、数量多,但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融合还有待提升。通过调研发现,苏州质检、测量科研能力强大,但与制造业仍需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比如,苏州计量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建设能力,目前共建立了13大类409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可开展检定项目598项、校准733项、计量器具型式评价16项,通过资质认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项目189个产品、220个参数。已建成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实验室3个、省级平台实验室2个、市场平台实验室8个,自主申请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的校准项目897项、检测项目183项。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仍需增强,各类平台科研能力仍需有效释放,特别是针对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洁净等苏州重点产业,需要做强特色计量业务。另外,产业计量平台建设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苏州已经把生物医药列为“一号”地标产业,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的计量行业仍需加快发展,尤其是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经落地南京,我市仍需要进一步向国家申请测试中心也能落地苏州。
  数字化水平不高,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普及率有待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制造业在创新驱动方面实现了快速进步。人才、技术、数据、资本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在生产、研发、制造、营销环节实现了较大突破。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仍然较慢,相比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深圳、杭州、上海)等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在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普及率仍需提高。2020年6月,苏州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大会上指出:要充分释放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效应”,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帮助企业最大限度接入全球产业网络,更快速度响应市场需求,更大便利对接合作伙伴。产业集群要爆发出最强牵引力,基础设施要发挥出最强支撑力,成果运用要创造出最强竞争力。要全力释放工业互联网的“替代效应”。加快产业转型的“数字化”、推动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实现企业发展的“扁平化”。这些强有力的信号,充分说明目前苏州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仍然不高,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普及率有待提升。
  产业链国内、国际循环不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受冲击,部分外贸撤单与上游断供给苏州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不小的压力。另外,产品无法及时出运也给企业带来了损失。直接体现在苏州的交通运输体系上,物流基础配套仍有待完善提高。对标深圳、上海等国内主要物流中心城市,差距十分明显,这首先体现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比如,深圳的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苏州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拥有自己的民用机场。   由于苏州没有机场,物流的快速运输受到一定限制,导致制造业企业产品无法在第一时间向外输送,只能依赖制度创新——虚拟空港的有效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业链国内、国际循环不畅,影响到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充分体现,能量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深圳、上海等地相比,苏州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仍有不小差距。一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依旧以引进为主,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配套技术集成不够,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的比例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缺乏保护专利的良好措施。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以2019年为例,深圳的上市公司有285家,苏州虽然排名全国第五,仅仅有107家。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最领先的城市,深圳在知识产权的研发、保护等方面已经连续16年高居第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授权量增速、有效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五项指标都在2019年获得全国第一。深圳的PCT国际专利公开量大幅领先于硅谷、纽约、以色列等地区,仅次于日本东京;华为公司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深圳大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排名全球高校第三。2019年,苏州全市共32项专利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奖,13项专利获江苏省第11届专利奖,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对标深圳,获奖达70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3项,占全国总数10%;中国外观设计金奖2项,占全国总数20%;专利银奖4项,外观设计银奖2项,专利优秀奖、外观设计优秀奖分别为55项和4项。金奖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回顾十年间,通过对苏州与深圳的发明授权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明显看出两地之间的差距悬殊。
  苏州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以人才为中心,加快创新链、产业链的快速融合发展。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又是引领创新的核心。为此,应该加大吸引先进制造业人才来苏州发展,持续吸引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落户苏州,形成先进制造业人才的集聚优势。通过人才带来技术,技术变成项目,项目形成产业集聚的新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四大先导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释放龙头企业创新型人才的科研能力,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和互相渗透,实现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积极承办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发展。利用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机会,派专业团队前往学习上海的办赛经验,另外,提高人们对大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大力宣传苏州工匠精神,展示苏州制造的美好形象,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更深一步融合。强烈建议:如时机成熟,积极申办世界技能大赛,提升苏州制造业的影响力与综合实力。
  加快推进工业旅游的发展速度。加强流程管理,形成工业旅游管控体系。规范创建工作流程,落实年度复核工作,建立数据报送制度,形成工业旅游管控体系,助推苏州工业旅游示范点品质化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工业旅游企业,重构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企业配套水平,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全国重点工业旅游基地。苏州已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全市的地标产业,李良济作为传承百年的中药世家,以传承传统技艺、弘扬非遗文化为己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申办了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李良济中医药文化公益服务中心”,以李良济中医药文化科普展馆为载体,面向社会开放参观,通过文化宣讲、工艺展示、车间游览、亲子活动、趣味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健康养生知识,弘揚中医药传统文化。
  另外,通过推动提质增效,形成多元融合发展体系。具备工业旅游发展条件的企业,将工业旅游纳入产业布局,通过工业旅游扩大品牌影响力,将工业旅游培育成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点。积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加强跨界融合,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团队接待与市民、散客同等接待的新格局,做到同价、同质、同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鼓励和指导行业内具有影响的各类生产企业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实现硬件、软件整体提升,深挖文化内涵,促进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塑造全国领先、具有苏州特色的工业旅游新品牌。
  着力推进制造业企业主体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并着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特别是要壮大民营经济头部企业。培育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打造企业生态集群发展新模式,在原有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发挥民营经济头部企业熟悉本土资源的优势,通过跨国并购或其他方式,将领域延伸至海外,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能源、技术、品牌、市场、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自我循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把各种生产要素同科技结合起来变成财富,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最优配置。
  推动供应链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发展。推动供应链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发展。加强企业的生产、流通、加工、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打通产业链,加强自主研发。加快苏州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内的“新基建”进程,提早布局新兴制造业,发挥投资带动效应,推动苏州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向更深领域迈进。首先,构建强大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体系。以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原则,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加快布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苏州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中高端行列。制定人才顶层规划,整合教育资源,优先引进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培育专业化的数字经济人才队伍,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专业技术能力,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借鉴国内外经验协调发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十大制造业国家中,美国、德国、日本虽然分列第2至4位,但这三个国家通过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在制造业体系中占据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领域的重要地位,掌握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吸引优质外资,重点引进研发型、技术型制造业项目来苏州建立生产基地,鼓励外资制造业企业加大数字技术投入与创新,实现制造业主体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协同发展。二是利用自贸片区制度优势,特别是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数字化对外开放平台和基础设施,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组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利用自贸片区的优势,推动数字化制造业产品贸易低关税。三是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有效利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发展、沪苏通跨江融合发展、苏锡常区域一体化等政策的叠加效应,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认识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促进协调发展。另外,向国内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发展比较成功的杭州、深圳学习,有效借鉴他们的经验。   围绕开放推动创新,不断深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一是围绕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的总要求,外资的引进应有利于促进苏州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技术进步与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效率提升。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优质外资项目带来更高品质的新产品、新服务。以吸引优质外资为契机,提升我市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积极发挥好苏州的市场潜力和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引进处于科技前沿、引领产业未来的行业龙头,突出补链、强链工作,让最优质的项目在苏州扎根,促进外资产业生态链高质量发展。三是鼓励外资深度参与建设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支持与国际知名先进企业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建立“高、精、尖”制造业产业集群。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进一步支持我市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扩大制造业外资朋友圈,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国家来苏州投资于先进制造业,只要进来的外资是“干净的”“不带血的”,我们都欢迎。拓展区域经贸网络,延长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深化配套服务链。一是把握提升收入水平与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关系。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制造业从业人员已达260多万人,其中在岗职工人数占比达89.9%,劳务派遣占比为10.1%。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86224元。庞大的制造业人员队伍需要更加合理的报酬分配机制,及时完善分配机制有利于提升制造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深化配套服务链,把员工收入增长与制造业健康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既不能让工资上涨过快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甚至无力承担,也不能让工资太低挫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分级做法合理提升制造业人员收入水平,对于高层次制造业人才及紧缺人才,可以采用“一事一议”的做法,加快引进熟练劳动力,切实提高制造业企业、行业的收入水平,并保障房价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既实现收入增长,又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打造高端物流服务业,完善配套链。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中心,打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链。根据构建现代化物流交通体系的原则,以智能物流、口岸物流和创新物流为突破口,深度参与物流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苏州港是全球第一大内河港口,其强大的口岸物流能力众所周知,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等的合作与交流是提升港口物流水平的有效途径。提升港口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苏州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构建以港口为中心的临港产业体系,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便利的港口运输条件,以资本为纽带,以开放的心态全面加强与综合物流、能源、环保、商贸等领域的合作,通过港城融合发展,提升港口营商环境,进一步不断提升港口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推苏州内外贸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物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港口各项服务功能。加强与海关、铁路等相关部门协调協作,让通关流程变得更加快速和可控,加强多式联运信息对接。比如,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通力合作,提升货物接收、清关、仓储、分拣、发货、电商平台采购和终端销售的速度,形成上下贯通一条龙服务。促进要素资源集聚,稳定苏州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运转畅通。利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快与上海港、宁波港等的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多式联运产业基金。深化针对提升揽货服务质效方面的政策研究,激励航运公司加快近洋航线体系布局建设,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开辟新的航线,扩大业务量,真正起到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和远洋中转基地的重要作用,推进“苏货苏运”。利用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契机,充分发挥苏州港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驾护航。加强以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应用为突破方向,实现港口各利益方的信息互联互通,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港口物流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现代化水平,朝着安全、绿色、智慧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蔚菊
其他文献
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好比灵魂与肌体的关系,党建抓得好,发展才会有精神活力,经济才会持续高效,改革才能有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当前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也是“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的关键时刻,还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起跑的开局时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切实加
换上小西装,打开讲解器,站在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的背景板前等待参观者的到来——一名志愿讲解员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期三个月的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正在市工人文化宫对外展出。为公众进行讲解的,除了市工人文化宫的专业讲解员,还有我们这批来自市人大机关的青年干部。这支“编外”讲解队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磕磕巴巴,到后面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有感情,每一位讲解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组织路线从诞生之初,就始终坚持服务政治路线这一根本原则,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要求和重点任务,也随着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变化而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组织部门深刻把握时代之变,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强化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树牢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把稳思想之舵。江苏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不辱使命的创新争优意识、不负来者的开局立标意识、不进则退的攻坚克难意识,开拓进取、主动作为,有力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稳健开局、驶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坚持内涵发展,思想政治引领全面加强   坚持把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退役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根据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组织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进一步摸准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不断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启发我们,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历史是革命的脚印,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从政治上看,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坚持学思用贯通,坚定知信行合一,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不二法门。历数百年行程,波澜壮阔,“雄关漫道真如铁”;喜迎百年华诞,风华正茂,“人间正道是沧桑”;永葆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毅元帅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体育工作。他多次强调指出,体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兴衰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早在抗战时期,陈毅就在新四军中大力提倡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如既往地关心体育工作。他曾说过:“体育是最广泛的语言。所有的国家,尽管制度不同,语言不同,但都可以接受体育这种语言。”他总是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全局高度去关心和支持体育工作,積极帮助
【关键词】法律帝国主义 霸权 长臂管辖  【中图分类号】DF11 【文献标识码】A传统法律帝国主义的表现及其转型  作为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帝国主义,伴随冷战的结束,日渐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早期的帝国主义为确保对其有利的非对称性交换模式而主要践行阿锐基意义上的“权力的领土逻辑”,而当下新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则更侧重“权力的资本逻辑”。为完成重建资本的循环过程,资本主义的运转必须不断地溢出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