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课程评价旨在促进教学的不断改善,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上的进步。目前教育者们在实际教学任务中,并没有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也并没有根据课程评价的特性来实践课程评价的价值作用,课程评价的主体、客体、方法和标准上都陷入了瓶颈困境。
  关键词:课程评价;困境;发展性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04-02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中课程评价的改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下文就从课程评价的含义、特性出发,揭露当前课程评价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找到改革课程评价的新出路。
  一、 课程评价的含义
  关于课程评价的定义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国外研究中,《国际课程百科全书》的另一个条目“课程评价研究”中,桑德斯(Sanders,J.R.)从要素、过程等方面,全面界定课程评价的含义。他指出,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优缺点和价值的过程,课程可以包括教育经验的设计、需要、过程、材料、目标、环境、政策、各类支持措施以及结果。[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评价是一种价值评判活动,不仅包括过程和结果的评判,也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的评判,深化了课程评价的内涵,加深了我们对于课程评价的理解。
  国内研究中,张廷凯指出,“课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置于评价这个显微镜下观察”,课程评价至少包含了课程设计、课程使用、学生学业、课程系统等的评价。[2]这个定义指出评价是课程的上位概念,而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是评价的下位概念,课程评价必须在评价之下来解析,这种评价包涵了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
  二、课程评价的特性
  (一)课程评价的主体多元性。
  “课程评价主体应以教师为主,结合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团体的人员:课程专家、学生、行政人员、家长等等”。[3]因此,课程评价的主体应具有多元化性。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不仅参与课程,更在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对课程的实际考察和评价也就更有深刻体会,能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和建议,课程评价理应以教师为核心。同时,学生作为课程的直接接受者,对于课程的好坏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和最真实的感受,从是否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这一角度来看,学生在课程评价的主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最后,各课程专家、行政人员和家长也代表了自己阶层和身份的利益,从他们的角度看待课程评价也会有着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判断标准,因而,课程评价应该发挥它自身的主体多元性,以便全方位的考察课程评价。
  (二)课程评价标准的多面性。
  地区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认知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构成了课程评价标准的多面性。首先,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异极大,其中少数民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发展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不相同,参差不齐的发展程度是不能用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来衡量的。其次,每个学生的个体认知和发展都是有差异的,对于某些特殊的学生应该有其相适合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体现出评价的公平性。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成绩,应该综合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进行评价。最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多少影响教育发展水平和师资力量,因而只靠政府来执行课程评价是片面的,应该汲取广大的社会力量,突破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优化课程评价的标准。
  (三)课程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课程评价的方法上,有学者指出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的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自评与他评的结合。[4]量化方法是评价方法中一种基础的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时数量等可以用量化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隐性知识的增长,是不能通过量化方法计算出来的,因此在课程评价中应采取量化和质化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课程评价比较看重结果,即终结性评价,但是在实际教学课程中,不可控制因素以及在课程中评价对象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对评价对象做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即在评价之初用诊断性评价,在过程中用形成性评价,最后再用终结性评价,如此才能保证课程评价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评价不光是他评,还有自评,自评更能反省自己的不足,使得课程评价更为全面深入。
  三、课程评价的困境
  (一)课程评价对象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
  中国的考试制度体制决定了教育重分数、轻德育的现状,课程也势必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而转动,而课程评价便也沦为以成绩为唯一指标的价值判断。课程评价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对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德育、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而重要的创造能力却被忽视。在整个课程评价体系中应该对评价对象全面评价,评价对象不仅局限学生,更应该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等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也应该被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
  (二)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
  根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精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都有着相应的管理权限,课程评价活动作为调控课程开发、提升课程质量的活动,理应成为各级课程管理主体的重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课程评价主体行政化在中国的表现得尤其明显,教育制度集权化,课程评价主体集中在国家及省行政部门手中,地方和学习几乎丧失对课程评价的主体性权利,尽管地方和学校也属于课程评价主体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是亟待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课程评价缺乏系统组织性。
  目前,我国的课程评价活动单一、缺乏系统组织,对于课程评价没有系统的安排和计划,只重课程评价活动的开发过程,而对于结果缺乏一定的反思和改进,使得课程评价活动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并没有起到改革的作用。所以有组织、有规划、系统的课程评价活动是促进课程改善的保障,专门的课程评价机构对于评价活动的统筹和安排也是极为重要的。
  四、课程评价的新出路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
  自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以后,逐步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者们的视线逐渐集中到发展性课程评价上来。刘志军研究了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本质、取向、目的、被评价者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等五个方面的特性;还对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论基础、体系建构以及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体系等作了系统的研究。[5]和学新探讨了关于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第一,要有广阔的课程评价视野;第二,要唤醒多元主体的课程意识,树立发展性课程观与评价观;第三,要建立相对独立的课程评价机构或组织,这种组织应是一种教育或课程评价的中介组织。[6]虽然这种发展性课程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找寻符合我国实际教育情况的评价体系,发挥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对象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树立发展性课程观,努力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开发。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并在《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分别应发挥的作用。而学校作为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都需要进入学校,经过学校的实践,才能为教育服务。因为,学校理应肩负起课程评价的重任。学校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学校的师资情况和学校资源等,开展校本课程评价,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价责任重大,不仅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而且要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和开发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学校层面应不断努力加大对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力度和执行力度,同时也应该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一些正规的组织机构协同合作,共同开展校本课程评价工作,从而保障校本课程评价的正规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Sanders J R.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search[A].Lewy.A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M]. 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1.409.
  [2]张廷凯.关于课程评价的几个问题—从评价看课程编制的科学化[J].课程·教材·教法,1996,(3):17一21.
  [3]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江苏: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
  [4]欧阳宇,易森林.关于中国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122.
  [5]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论文,2002.
  [6]和学新.课程评价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4,(7).
  作者简介:谢海霞(1990-),女,重庆梁平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骗取贷款罪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本文对本罪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如今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地铁出行也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地铁运营设备维护工作与地铁的安全运营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想建立高质量的地铁运营设备管理
摘要:国家的刑事责任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虽然现实国际社会中没有审判国家的刑事责任的具体实践案例,但本文希望从理论上对国家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的分析,促进对国家的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国家;国家的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01-01  一、关于国家的刑事责任的理论争论  在国际刑事法上,个人因为
摘要:民事上诉案件的审查范围问题及其裁判问题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我国现行立法没有较好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上的不同认识和做法,从而影响了上诉制度目的的实现。本文通过一则案例对现行法律关于民事上诉案件的审查范围与处理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引发的问题进行探讨,拟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为进一步发展完善上诉制度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上诉制度的目的;审查范围;裁判结果  中图分类号:D9
常村煤矿21170回采工作面巷道变形严重,返修工作量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本扩掘方案及参数设计是基于常村矿21170下巷围岩变形情况、煤层赋存特征说明及现场
摘要:初中数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类问题:“如何求解线段之和最小?”,此类问题出现形式多样,解题方法灵活多变,很多同学遇到后觉得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是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切入口,导致思维受阻。下面笔者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谈谈如何巧用图形化折为直,妙解最值问题,希望对读者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巧用图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这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进程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在当下,经济发展也面临瓶颈,面临转型的压力,特别是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城镇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妥善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应当慎重思考的问题。
摘要: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其他国家所不及的文化沉淀,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中华儿女一代代的努力,其中,语文的学习是关键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兴趣的最初的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对于今后语文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当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简要阐述中学生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语
摘要: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依法治国为主线的法制理论构建与实践活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大力倡导“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法制工作在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地位也日益突显。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方针的前沿阵地,只有切实保障各个行政机关适用法律行为的正确性,才能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的得以实现。当前我国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适用法律错误的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