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治学家的茅于轼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所以认为茅于轼是“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除了本书并不符合经济学著作的深度与理论圆满外,更因为他的所言,无不指向实际的政治评估。论断社会、论断群氓、论断国家,这是茅于轼的观点范围,只不过表面上看是用了经济学的“帽子”而已。
  以“中国”或“中国人”这个集体名词做主语的,前有《中国人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夸大民族自信心,认为可以搞定世界。等到《中国谁在不高兴》出来,专门与前两本书唱反调。如今,《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问世,茅于轼搞了个“望闻问切”。
  中国或中国人,因为具有超级代表性,在不被代表、也不做代表的今天,特别容易让人产生阅读抗拒。尽管茅于轼属于著名人物,其主要立场多与民主、市场经济等一致,可也让人敬畏。等到看完全书的内容,便觉得书名确实太宏大了。
  不纠缠于书名的修辞,单说内容。这是茅于轼这些年来文章或讲话的选集。像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等早期文章,一度引起过很大争议,也收录进来,对了解茅于轼的思想走向,很有帮助。最大的亮点,是本书收录了他对人权的诸多论述,收录本身耐人寻味。
  对茅于轼,国内一致存在着很极端的相反评价。即使是赞成他人道立场与躬身公益的,暗地里也有对他的经济学水准表达过微词的,只是因为为尊者讳而少有直接阐释的。即便如此,茅于轼对市场经济的捍卫,以及由此积攒的道德标高,仍旧叫人折服。
  这本书总体的主旨,并不是要提供“焦虑何来”的答案。在绝大多数的篇目中,茅于轼都使用了他对效率与公平的理解,来阐发观点。包括赞成廉租房不设单独的厕所、认为经适房有碍效率公平等。他还始终对城乡剪刀差怀有不平,认为要确认农民的土地产权。
  在粗浅的印象里,这些都是老式左派的经典角度。从他使用“毛主席”、“邓小平同志”等称谓也能看得出来这一点。他对效率与平等的强烈认同,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如果这能作为一条纯粹的特征,好像在香港还保存一些正统,内地反而少见。
  富人穷人的辩证法
  在很多问题展开论证时,茅于轼都使用了“富人”与“穷人”这一对概念。这就像是他的经济学模型,区别只是他在阐发他对这两者的意见时,与其说是经济学人不带感情的立场,不如说是政治家的冷静与实感。当然,茅于轼对政治家的评价偏向于负面。
  之所以认为茅于轼是“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除了本书并不符合经济学著作的深度与理论圆满外,更因为他的所言,无不指向实际的政治评估。论断社会、论断群氓、论断国家,这是茅于轼的观点范围,只不过表面上看是用了经济学的“帽子”而已。
  要是用关键词来总结书目大纲,少不了以下这些词汇:一类是富人、穷人、政治家、政府、廉租房、城乡,另一类则是效率、公平、人权、产权、民主、宪政、市场等等。在茅于轼看来,这两类要么相辅相成,要么背道而驰,他确实是在讲两面的道理。
  就像他“为富人说话”曾掀动的大辩论,茅于轼在上述任何一方面的叙述上,都能轻易地激起读者的辩论冲动。他的逻辑链都很短,而且似乎不在乎逻辑链的完整。例如,他说经适房推高商品房价格,慈善不是交易,对增加福利要保持警惕,等等。
  有必要思考的是,如果只是限于观点之争,何以茅于轼所说的尽管是正直与坦率之言,却又总让人不辩论不足以心意平呢?冒昧地揣测,也许是这个原因:他的效率与公平的辩证法,乃至于他坚持的市场经济,没有切实地正视市场失灵或政府独大的实情。
  茅于轼对政府当然是有诸多批评的,但他在论述扶贫、共富、福利、人权等问题时,假设了政府正常的前提。然而在实际中,政府垄断与专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空间,并在事实上成为资源配置的最主要力量。说得严重点,这让他的市场至上论缺乏批判力度。
  政治家与经济学人标签
  如果茅于轼倒向政府批判学说,那一定不是他的所长,更不符合他一贯养成的理论素养。问题是,如果想要把市场化作为一个论述的理论前提,又不可能装作政府无涉。若是为了照顾此种经济市场化的纯洁性,到后来,并行或超越政府都是难为,难免尴尬了一些。
  政府的越界,具体表现在经济的变质,权力主导。在这样的国情下,如何直接针对这个命题立论,而不是说“经济上的不平等是为了鼓励财富的生产,没有这点不平等,大家都想搭便车,社会将越来越穷”。实质上,社会变穷与国进民退难道不是一个因果关系吗?
  茅于轼对市场、民主等概念的阐释,都带着中立的口吻,唯独在面对“政治家”一词时,带着普遍的贬抑。统观全书,茅于轼至少在他熟悉的城乡结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廉租房与房地产市场、人权与主权之辨等领域,具有一名正常政治家所应具有的常识与见识。
  你可以辩解说,经济学家其实可以不管这些。但是,这样的立论,其实更接近政治家的实操。茅于轼老先生一直避免从政治家的角度说出看法,可以效果观之,反倒落入了后者的情境中。经济学家与政治家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契合,这本书给出的思考很有意思。
  在涉足社会领域的时候,比如慈善。茅于轼用慈善统领了富人的命运、安全感、非交易等观点。可以现实的眼光看,中国不乏富人借慈善捐款谋取安全感的交易行为。当然,也可以说这恰恰是因为不安全所致,也可以说不是市场交换意义上的“交易”,可到底是发生了。
  现在的大陆富人,可以自己讲话的很多,微博上很常见的企业家大V,粉丝众多,就是实证。茅于轼坚持他几年前的立场,但等到论述税收制度的调整时,却又产生了摇摆,与“为富人说话”有所抵牾。不同议题下的富人穷人,其论述的差异,也许说明这对概念存有粗糙之处。
  至于说到贪污分子,茅于轼用边际效用递减来论证“他们最倒霉”。“物质享受没得到,倒是精神负担非常重。两头没捞着,非常不合算。如果他们想通了,就不会贪污了”。这些直接引语显得可爱,贪官很傻很天真。但在面对裸官这个群体时,这样的说法明显失去解释力。
  宽容的政治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特别要推荐读者的是本书中对政治思想的看法。关于人权的部分,占用了很多比例,虽然观点上都不算新意思,但对政治常识的坚持,却也是令人佩服。坚守常识,这就意味着要对现实做出甄别与优劣排序,这是当下特别需要的,建议读者不要放过。
  无论是政治学家,还是经济学人,对茅于轼而言,都是一种标签,乃至于是一种简单化的评判思路。可要是能严肃地对待他从效率与公平角度所做的论述,没有迂阔之词,尽是短平快的结论。让人不由得想象:如果以这种茅派立场做政治的活计,会怎样?
  关于宽容,茅于轼将其推到了一个极致,“我觉得主张宪政还不够,宽容才是最后的精神”,“在政治问题上,宽容是必需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受害者正义当有边界,“对受害一方来讲,万事有其限度,即使追求正义也得有限度,过了头就会造成新问题”。
  就此而言,情愿相信这样的取态仍然是效率与公平的权衡结果,政治上保守的一面,或许源自理性、中立、客观的经济理论。这也是茅于轼两种气质的融通,“追究过去是为了将来,否则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分寸感,无论由来是何,是否也不能轻率否定?
  说了这么多,其实绝不是否定此书。相反,这本书简洁的立场,对于快速地接收市场经济及民主政治的精髓极有教益,是一本适用于一般大众进行自我启蒙的常识类读物。这也是茅于轼先生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繁复的思辨,恐怕更为称手。
  对于要求更高的读者而言,请注意茅于轼论述模型的假设,注意这些假设在市场失灵、政府失德的双重挤压下,那些论述主题可以产生的变异。这又是一个从经济模型的破产到确立现实存在感的一种阅读方法,需要多扭转一个角度,或许值得一试。
其他文献
近日,荷兰鹿特丹的中心地区修建了一条新的步行街,街上写满了名字、结婚日期和爱的宣言。一家当地网站发起倡议资助这个项目,当地居民每出25欧元就有权在17000块木质条板中选一块刻上一句话。  居民之所以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因为这条步行街是居民们自己通过众筹网站集资修建的。三个月内,居民筹齐了建造350米长街道所需钱款的三分之一,随后政府拿出了剩余的钱。负责该项目的建筑师克里斯蒂安说,要是让政府去规
期刊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壹基金在地震救援和捐赠中光鲜出场,首日获得捐赠2900万,截止到5月6日,壹基金收到2.45亿元,预计定向捐赠总额将超过3亿元。  由11位企业家担任理事的壹基金,获得了人心,而此时,饱受争议的红十字会正在应对公众一个又一个的指责。对此,有人称,以商业力量为背景的壹基金在芦山地震中的表现,代表了中国慈善事业民间力量的崛起。  然而,我们选择了“反观壹基金”,希望
期刊
标012年11月的一个雨夜,我来到长沙火车站拍照。在出站口不远处的一家小卖部,我遇到了邱聪。当时我正在买烟,老板递过来一盒芙蓉王,我问:“这烟真的假的?假的我可回来找你退。”老板说放心抽吧,肯定没问题。就在这时候,身边出现了一个身影。大概十几岁左右,穿着一双旧旅游鞋,灰色牛仔裤,和一件掉了拉锁的黑棉袄。  “这烟是假的,你上当了。”男孩左手揣着裤兜,右手反复揪着自己的头发说。我问他你怎么知道?他笑
期刊
陈旭希望将自己做的临终关怀服务,惠及到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群体”,也希望将临终关怀和生命教育的有关知识、技能和理念传递给那些家属。这些就是他坚持的“公益性”。  他常常觉得,那些癌症或是绝症患者也是幸福的,“他们幸福的地方,在于他们有一段时间可以去思考和处理一些事情。”  2011年10月,北京的秋天,陈旭下了班,约着朋友去看电影。当时他在一朋友开办的软件公司负责市场推广的工作。他一个人在公车上对
期刊
除非雨季无法工作,其他时候这些女性都在干着危险的“男人活”。她们全副武装,带着金属探测仪走向田野。当信号响起,技术人员会向下深挖,评估埋藏的到底是UXO还是一块金属碎片,每天都有炸弹需要爆破。排雷队每个月连续工作三周,休息一周,如此周而复始。  在泰国北部川圹省那碧绿的稻田和起伏的群山间,驶来一辆庞大的军用卡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挤在一辆机动脚踏两用车上的一家四口高兴地冲它挥了挥手。在路边放牛的男
期刊
社交网站会不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侦探队呢?在中国,网民们化身为侦探,追踪了一起发生在十几年前的校园投毒案,在美国,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的用户成立了RBI,其目标是“利用Reddit的力量,破解罪案,抓住罪犯。”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不久,警方逮捕了19岁的嫌犯焦哈尔·察尔纳耶夫(Dzhokhar Tsarnaev),并公开察尔纳耶夫兄弟的监控视频片断,给出的解释是,为了终止Reddit等网
期刊
中国福建的一群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在办公室缺乏运动,回到家里常常腰酸背痛,他们想到,如果爸爸妈妈经常记得伸懒腰就不会那么累了,于是提出了“一起来飞一会儿吧”的倡议。同学们互相把自己伸懒腰的照片拍下来,制作成手机和电脑的屏幕保护送给父母,提醒他们工作时候记得伸伸懒腰。  “波让穷人变富有。”  “要世界和平。”  “企业偷排污水,领导一来就不偷排了。”  花花绿绿的星星卡上,孩子们用稚拙的笔迹写下他们
期刊
对于以自己为主线的纪录片《出路》,王振祥个人觉得“内容太少了,远远不够”,他的希望是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就像很多农村里面的学生,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就是你必须要去读书、你要不停地上学,但是上什么学?读什么书?都不知道。”  2012年9月,武汉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出路》的纪录片。每集90分钟,每天一集连播三天。后来,《出路》副导演程春霖把剪辑后、片长58分钟的国际版给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看
期刊
每年4月22日是地球日,一些人用种树来庆祝,一些人只是保证把他们的星巴克杯子扔到可回收箱里。不过,美国建筑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简称AIA)的庆祝方法独具一格,近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忙着评选“美国十大最绿建筑”。建筑师兰斯·赫西是今年评委会成员之一,他说,十年前,多数上榜建筑是为环保机构而建,如今入选的建筑类型大大增加,从屋村住宅到酿酒厂,应有尽
期刊
近二十年的时间,广州东山区的逵园,这座广州民国时期的文物建筑,孤独得几乎被世人遗忘,仅有一个看门老人与之相伴,常年大门紧闭,庭院萋芜,三楼刻着的“1922”,曾作为辨认出其对面中共三大会址的重要标志。  直到它遇到了四个年轻人。年轻人请来了文物专家,尽量按原样修缮它,把它布置成当代艺术馆,在二楼设置了咖啡厅,每个月组织沙龙活动,这座静寂了二十年的东山文物老洋房,重新聚拢了人气。  年轻人改造老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