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研究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人文学科具有迫切的理论及现实转型诉求.从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的角度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不仅应着力于整体理论架构,还应突出与强调基于实践环节生成的具体经验.因此,本研究基于辽宁大学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实践,通过梳理新技术时代下人文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师生主体性自觉关系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内部重组与跨专业融合的理论及实践、终极价值层面“以文化人”的育人实践等重要经验,深究具体转型经验中产生的守正与创新关系论,最终明确创新是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的途径与手段,守正则是其转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重要关系.
其他文献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以来,以中西结合的音乐风格,引领众多抗日救亡歌曲,从现代到当代、从国内到国外、在时间和空间上时刻影响、建构着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五四运动”的逐步建构,到抗日战争时期形成认同,到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巩固铸牢.可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义勇军进行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带一路”倡议为内蒙古发展提供机遇,内蒙古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价值体现.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存在保护意识欠缺、传承主体老龄化、传播机制缺乏创新性等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文化自信,促进非遗文化交流互鉴;拓宽传承路径,加强非遗主体代际传承;创新传播机制,提高民族文化发展活力等对策和建议.
木屋架在中国建筑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主要以青岛近代建筑的木屋架为研究对象,从其来源、历史沿革以及屋架构成入手,归纳分析建筑内部结构木屋架的形制与做法.通过对历史建筑木屋架形式的分析及总结,结合青岛重点历史建筑工程案例,从实体结构、建筑材料等层面进行木屋架形制与做法分析,并进行相关探讨,以期对城市历史建筑的研究起到有益补充.
通过梳理相同或不同学科领域对藏羌彝走廊的研究,厘清藏羌彝走廊研究脉络,明晰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学术概况、走廊概念界定及溯源研究、历史地理研究、文化艺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反映藏羌彝走廊学术研究动态.
《民族教育研究》是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分析《民族教育研究》办刊以来的全部文献数据,能够展现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学术演进动态,揭示民族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主体、热点主题及其未来趋势,为民族教育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发现,以滕星、常永才、万明钢等为代表的群体是其核心作者,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是其核心研究机构;然而,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研究热点集中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语言教育研究”“中华民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