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锦绣今奚似,话到西湖泪满巾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大西迁湄潭期间,浙大教授钱琢如、苏步青倡导成立了湄江吟社。湄江吟社诗人在湄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茶诗词。这些茶诗词包含品茶思乡,由茶兴愁;借茶淡化乡愁,在困顿当中展示乐观的心态;由品茶忆高洁之人,表高洁之志等内容。这些茶诗词的出现为今天以茶为生、以茶为神的湄潭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1940年初,饱受战乱及数次迁校之苦的浙江大学在辗转江南六省之后迁至湄潭,自此和湄潭的山山水水及湄潭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1943年2月28日,在浙大数学系著名教授钱琢如、苏步青的组织倡导下,由浙大教授江希明之父、当时国内著名教育家江问渔先生召集成立了“湄江吟社”。“湄江吟社”成立之初有七位成员,他们分别是苏步青、江问渔、王季梁、祝廉先、钱宝琮、胡哲敷、张鸿漠,后加入中央实验茶场场长刘淦芝和从浙东龙泉分校来的郑晓沧教授,一共是九个人,这九个人被称为“九君子”。“九君子”共同拟定湄江吟社旨趣:“旅居黔北湄潭县同仁为陶冶性情,切磋诗艺,相互砥砺,抒发感情。”从性质上来说,“湄江吟社”属于定期结集的文人社团,从吟社成立之初的1943年2月一直到同年10月,短短8个月的时间,只经历一季春秋,“九君子”共举行了八次集会,著有诗词228首,均收入《湄江吟社诗存》当中。这些诗词的内容主要包括:忧国怀乡;对祖国的热爱与坚信;歌唱自由,展示了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歌咏湄潭的自然风光。
  在这228首诗词中,有20首茶诗词。这些茶诗词集中创作于1943年5月16日第四次集会时。第四次集会以“试新茶”为题,限“人”字韵,这一次诗人共创作诗词25首,其中茶诗词20首,另5首为贺苏步青先生喜得龙凤胎之辞。这20首茶诗词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品茶思乡,由茶兴愁
  表现该内容的诗词共有十四首。例如,王季梁《试新茶得“人”字》:“名山一别隔烟海,东南怅望迷天垠。安得乘风返乡国,竹窗一几话松筠。”前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由前文写品茶情状转为家国之思,由眼前所见之茶联想到了家乡魂牵梦萦之茶,现如今却归家不得,因此说自己怀念的故土“隔烟海”“迷天垠”。一个“安”字用疑问的语气,表现出了归期漫漫。再如,江问渔《第四次诗课同人试吟新茶感赋长句得“人”字》一诗中“座中都是倦游人,云海相望寄此身”一句,家国遭难,即使是多情于山水的游子,也游兴尽失,能坐在一起吟诗唱和不过是聊以自慰或相互劝勉,尾联“龙井清泉无恙否,西湖回望总怆神”同样以疑问的语气来强化自己的情感。这正如近年来遵义学者在《画境诗心》当中所说的那样:“喝着湄江茶,想着西湖龙井,谈及‘龙井清泉’不由黯然神伤。一种春光不是他乡物的情怀,强化了咏诗的情绪。”再如,胡哲敷《试新茶》尾联“河山锦绣今奚似,话到西湖泪满巾”,用反问的语气来表现山河破碎之状,如诗如画的西湖已不再宁静美丽,取而代之的是战火所带来的喧嚣和残破。在《湄江吟社诗存》中,乡愁是主线,因此由茶兴愁类诗词占了大量篇幅。
  二、借茶淡化乡愁,在困顿当中展示乐观心态
  这类诗作共有四首。例如,王季梁《试新茶得“人”字》当中尾联“安得乘风返乡国,竹窗一几话松筠”,诗人念家,触景生情,并且在前文中表现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但他不悲观,期待漫漫归期过后再一起谈论竹筠气节,心存希望,这是一种对归家的美好向往。再如,江问渔在《第四次吟课同社诸君子多专以“咏试新茶”为题,亲切有味,自是正宗,余亦效颦成此一律》当中“劝君莫起蒓鲈感,三竺双湄亦比邻”,诗人饮茶,心境平和,异乡为客却不觉悲苦,不仅自己心境平和,还劝慰更多与自己一样同为异乡客的友人乐居于此,不必念家。这并非一种苦中作乐的伪乐观,而是一种阅历丰富、心态平和的真豁达,继而在背井离乡中让自己的心得到安憩。又如,祝廉先《五月十六日集湄江饭店试新茶得“人”字》第三首:“岭南岭北接烟尘,幸有云山寄此身。斗酒不辞千日醉,斗茶清新更无伦。”祝老的这些文字实则是一种感恩,在乱离的社会环境中,感激于湄潭的山山水水,远离硝烟,为浙大人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有幸还能感悟自然山水,品茶赋诗,湄茶清兴,浙人豪情,二者共生同存。再如,刘淦芝《试新茶》尾联:“诗成漫说增清兴,倘许偷闲学古人。”刘淦芝为中央实验茶厂首任场长,亦是第四次集会的主要倡导者,用春茶盛情招待贵客,“诗友们写成诗后,都说清茶增添了诗兴,让内心平静宁和,使人在乱离之世,暂时忘却尘世烦恼,享受几分闲情”。于第四次集会而言,倡导者刘淦芝和做东的钱琢如为主,其余七人为客,于湄潭这片土地而言,其九人均为客,品茶能消除他们客居的忧愁,寻得一份静谧很是难得,这是一种乐观洒脱的心态。
  三、由品茶忆高洁之人,表高洁之志
  在这二十首茶诗词当中,有三首提及“玉川”一词,分别是:祝廉先《五月十六日集湄江饭店试新茶得“人”字》第五首“谷雨芳辰挑紫笋,玉川高洁伴灵均”;胡哲敷《试新茶》第二首“清夜一杯权当酒,玉川七碗倍生春”;钱琢如《试新茶得“人”字》“诗送落英枚未伸,玉川畅饮便骄人”。这三首诗当中都用到了卢仝的典故。卢仝自号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嫡系子孙,钟情于茶且诗风浪漫,他的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茶诗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七碗茶诗”最为有名,脍炙人口,并且著有《茶谱》,被誉为“茶仙”。三首诗借用卢仝的典故意在眀己志,并誉同吟之其余八人。祝廉先的诗作当中还说“玉川高洁伴灵均”,屈原高洁的品质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不管是屈原还是卢仝,诗人的用意明顯,在品茶吟诗当中体会其精神品质,以茶誉自身及友人高洁。
  湄江吟社共创作诗词228首,茶诗词在整辑诗当中比重为8.8%:第四次集会25首诗词,其中有20首茶诗词,占整次集会的80%。不管是品茶思乡由茶兴愁,还是借茶淡化乡愁,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抑或由品茶得高洁体会,以茶眀志,这都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贯穿整次集会,这是一种属于浙大人的精神。他们或心思缜密,忧国思家,感念故土,关心战祸,品茶亦能思家,用诗句传达愁绪,以抒胸怀;或豁达乐观,豪放洒脱,他乡作客依旧能够守住内心净土,让因时事而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憩;或品性高洁,茶性清,浙大人亦性清。
  竺可桢校长曾在他的日记当中这样写道:“我们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然后在学习不致害己累人,出而立身处世方能不负所学。”一所名校的校长对学生要求如此,那么作为这所名校的教师更应当拥有这样的精神品质。从《湄江吟社诗存》当中所保留的诗歌内容中,甚至更小一点说,从湄江吟社第四次集会的诗词当中,从每个诗人的诗歌创作当中便可折射出浙大人的这些品质——理性、豁达、达观和高洁。如此,一所高校、一所名校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才能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丝毫不曾停下向前、向希望迈进的脚步,执着行走。
  四、结语
  湄江吟社九君子,用文字给今天的湄潭留下了一笔莫大的财富,他们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乡愁,是一种博大的乡愁,已由一种思家而不得归的乡愁上升到让人折服的高度,从小我的念家到大我的忧国,旅居他乡,在不断的兴愁与忘愁当中创造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一个奇迹。
其他文献
悲 伤  一只躲闪不及的瓶子告诉她  自己得了癌症——  不治之症  人们也不再隐瞒  之后 她就沉默  眼睛里闪着抖动的月光  像河边那口饱满的老井  她四十有二  儿子还不懂得残缺  女儿还需要怀抱  人们说  她的命真苦  她听到后 就捂着脸哭  抖动着肩膀哭 跑到无人的旷野哭  哭过之后 她说——  比我命苦的是我的孩子和男人  他们再也没有了家 没了温暖  说着说着 就背过身去  捧着自
期刊
夜 游  夜  在风里缠绵  散去的睡意  随蝉交融  黑色的暗流涌动  黎明尚在颤抖  烟雨红尘不复醒  白云苍狗也朦胧  摘下黑色掩替  待得少年归去  挥洒天下墨  趁夜月  游到江河深处  再离愁  印 记  脚踏黄泥  身登云梯  万年河山千年古迹  争渡 争渡  找寻丢失的印记  天涯明月心中漾  青山绿水情所依  纵观中华大地  怎可倒退停息  潜龙腾飞雄狮怒吼  我寄情思对酒语  
期刊
以我温热的掌  星辰把路铺满  让我找到那把钥匙——  那把带我领略风景  领略人生的钥匙  我无法对寒冷无动于衷  毛巾擦着大树  从凌晨开始  积攒汗液  鸡鸣是苍白的  我无法看见  却能以我温热的掌  给你一轮明月  以及上面的故乡  邂 逅  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  略微向上抬起  孩子就能伸手够到  一朵梨花  春天 邂逅的  是母亲充满温暖的眼光  婆 娑  身影  如同树上的枝干干枯
期刊
你经历过硝烟战火  你走过了沧桑岁月  你巍峨如长城泰山  你柔情似长江黄河  一曲东方红  唱响新中国  你面貌一新 生机勃勃  你屹立东方 气壮山河  你经历过荆棘坎坷  你走过了蹉跎岁月  你依然苍劲挺拔  你仍旧雄伟辽阔  一曲春天颂  唱出你欢乐  你欢歌笑语 如泣如歌  你威武雄壮 波澜壮阔  你经历过血火洗礼  你走过了光辉岁月  你昂首闊步向前进  你创造了新的生活  一曲中国梦 
期刊
本文主要从《牡丹亭》和《南柯记》两个文本入手,探讨汤显祖的“情”。将汤显祖所谈的情大致分成梦中至情、人世之情和幻灭之情。梦中至情可以说是汤显祖追求情的最高态表达;人世之情则纠缠着情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或者也可以说是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而幻灭之情与他思想中的佛道因素有关。他所主张的情在现实社会上难以实现,他渴望超脱但又难以忘情,因而我们可以说,他的幻灭不是超脱,而是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的徘徊胶着。  一、梦
期刊
多年来,京剧界多议少春先生、万春先生和长春先生。几位前辈行当不同,亦无实质关系,但仅由名字而起,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另一位京剧名家——李洪春先生。  李洪春先生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红生演员。他于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五日,也就是1898年5月25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香厂玉皇庙内。他的父亲李春福曾入大老板的“三庆班”习铜锤花脸,“倒仓”后改学老生。出科后,他搭过谭鑫培的“同庆班”,余玉琴
期刊
悠哉游哉地飘来了  正如轻轻地抱住你  在西天轻轻地向我招手  我便为你歌唱  便来到了我身旁  轻轻地亲了我一口  你便轻轻地进了我新房  漫天飞舞 雪花装饰了大地  也裝饰了我  喜悦观赏载歌载舞的鱼儿  鱼儿闪耀的目光望穿天空  天空轻轻地飘来了雪花  雪花牺牲了  雪白身影却瞬间变成了水滴  西桥边缘上睡熟的雪花  为西桥装塑了华丽的殿堂  西桥下的水——  小溪水沾了殿堂灵气而蒸蒸日上 
期刊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荷叶塘(现为双峰县)一个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
期刊
众所周知,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它的中心就是演员的表演。因此,它又被称为“舞台艺术”或者“演员艺术”。那么演员表演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有没有把他所表演的角色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让观众记忆深刻,不会与其他人混淆。也就是说,如何运用戏剧理论知识来创作一个成功的戏剧形象是很重要的一步。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
期刊
简兮,简兮  台风鲇鱼从黑夜中来  但我听到另一种声音  穿越岩层  那个黎明之外的黎明  梦中的呓语流淌着温暖的元素  轻奢的雨在窗棂镶成一帧美丽的风景  而我感觉自己的内心  在黑夜深处的某个角落停留  准备借助水的力量  破土而出  一路穿越裂缝  偶尔驻足停留  毫不在意前方是否有危险存在  继续 爬行或者观望  我感觉到  时间在我的通道中流淌  甚至 我能听得到它们的声音  汇入一条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