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的曾文正公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荷叶塘(现为双峰县)一个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曾国藩的家风
  曾国藩在他的一生无论多么的艰难的时刻,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时,都一直坚持给他的家人写家书,总数达到一千多封。这一千多封家书,就把他的家庭教育的思想暨家风阐述出来。
  首要是孝。什么是孝?就是对长辈的态度,要恭敬、顺从。我们现在讲孝顺,顺是重点,长辈七八十岁了,你还要跟他讲道理,要教他怎么做?这就不对了,你要顺着他,以顺体现孝。友是对同辈的态度,仁爱、友善,家庭成员之间如果能做到,这个家庭的和谐、祥和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第二,世家子弟要有寒庶风。曾国藩的家族不是一般的大家族,作为湘军统帅,整个湘军全盛时期有将近40万人,整个军队的兵马钱粮都是其掌管,曾家的权势可见一斑。而曾国藩对这个大家族的要求是要有寒庶之风。寒庶家风是曾国藩提出来的,他苦心研究社会人情得出一个认知,世家子弟、豪门子女变坏,主要是依仗家里面有钱、有权,没有忌惮,可以乱来,出事了,有家里背,有这些东西,这个孩子就有依恃之心。相反,寒士之心可以打掉小孩子的依恃之心,你出了事,家里不会去拿钱帮你,该杀头就杀头,该坐牢就坐牢,打掉子弟的依恃之心。
  第三,他希望子弟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在二儿子只有9岁时。他作为湘军统帅,很耐心、很认真地写一封信,他说别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做大,我不希望,只愿后辈读书明理,这是曾国藩对儿子的教育,后来在民国收录进了中学的教材。其实,当代依然可以把曾国藩的家书收进我们的中、小学教材,从小开始教育。比如曾国藩讲,一个人胸襟的开阔要靠读书,他经常给儿子开书单,他的儿子性格比较弱、软,他经常要他的儿子读那些阳刚之气比较浓厚的诗文。曾国藩强调人生在世,知识和能力是次要的,胸襟是第一位。笔者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知识、技能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胸襟也就是现在说的格局。
  二、曾国藩与湖湘文化
  湖南人在全国的兴起,始于清末的太平天国暴乱。曾国藩是湖湘文化培育出来的典型代表,但是曾国藩反过来也对湖湘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综合起来,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张扬和提升了湖湘文化的固有品质。湖湘文化固有的尚武、霸蛮、不畏艰苦、不怕死、易激发等品质,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集团与太平军作战过程发挥到极致。“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父死无尸儿更往,弟魂未返兄愈烈”(杨度诗),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生灵涂炭,湖南人固有的保家卫国使命精神开始滋生并迅速漫延,从此形成了“无湘不成军”的现象。因为曾国藩是书生带兵,基于他的文化修养以及他所信奉和追求的儒家价值观,通过他的军事管理和他的用人制度,他将数十万农家子弟带出穷乡僻壤,使他们的眼界、见识、胸襟为之大开,他们从此知道,除了家庭还有社会,除了生存还有信仰,除了物质还有精神。从此,无所依傍、浩然独往、心怀天下、勇于献身、自强不信、坚忍不拔、敢为人先、忧国忧民、关注现实、体用结合、实事求是、勤勉篤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等,便成为百余年来湖湘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
  二是为湖湘文化注入了时代新内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涵就是“团队精神”。湘人历来重个体,团队观念淡薄,但曾国藩在组建湘军时,有意识利用血缘、地缘等纽带把人员结合起来,使大家在战场上彼此照应,生死与共。这一点,克服了清廷八旗绿营兵“胜则争功、败不相救”的弊病。在战场上,曾国藩苦口婆心地灌输团队观念,团结起来,仗才能打赢,打赢了什么都会有,不团结,打输了,命都可能会丢掉。
  三是为湖湘文化的弘扬筑下了坚实的基础。湖南数千年罕见人才,自曾国藩的湘军始,人才滋生,一拨接一拨,这使湖南人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这种信心造成一种极有利的氛围,以作为湖南人而自豪。这种环境下,湖湘文化得到了极好的传承和激扬。在物质上,因为湘军是胜利之师,既然胜利了,多多少少战利品总会要捞回一点;既然胜利了,得胜的将领一个个成了大官。于是,湖南开始了冒出了一批有钱人,他们经商办实业、建学堂办教育、送子弟入都市读书、漂洋出海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是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教育发达,传媒发达,维新业发达,实业也不落后,矿藏开采、内河航运都走在各省前列。
  四是促进湖湘文化走出湖南走向世界。自古以来,湖南相比中原地区十分落后。自曾国藩组建湘军后,“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为世所公认,“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功业出自大学问,湖湘文化因此走出洞庭湖,为海内所重,陈独秀在《湖南人的精神》中写道:“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挡住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着子弹不足的二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仗,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在社会剧变的中国近代,就是这种精神鼓舞着全国民众。湖南人的这种精神甚至引起世界关注,美国人类学家奥天柏是个研究人文血型的专家,他把人类的人文血型分为六种,其中第三种他命名为湖南型。
  如果说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些人属于湘军一代,那么黄兴、宋教仁这些同盟会元老,民国开国功臣就属于湘军二代。而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这些人,就属于湘军三代。从此,岳麓书院上这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才真正实至名归,也创造了近代熠熠生辉的湖南人时代,曾国藩可以说是开创者。
其他文献
夜 幕  幕布已经放下  浓墨重彩的黑色  有时有光  行人喜欢它  有时没有  黑是夜的名字  积雪的老墙  看守小路的拐角  光的耳朵附在墙上  疯子消失在流行歌曲里  天上没有满天星  只有依稀几点影子  我说不出那一刹那  你和我 一个人  耳鬓厮磨 紧紧相依  仿佛看见遥远的蜃景  离得那么近  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  那是只属于我们的秘密  云龙遥望  一千缕不同的步调诉说一千种乡音
期刊
20世纪产生的许多国外教学法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产生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但是受众群较为狭窄。本文将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奥尔夫教学法为例,重点论述其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借鉴意义,为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提供新思路。  众所周知,20世纪以来,国外产生了许多音乐教育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来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法进行
期刊
三月三  三月三的歌声  绕着蝶恋花的喜悦  充满那本深蓝色日记  溢出  清澈的鸟鸣  陶醉着 春天  雨夜的故事  天上那轮弯钩月  依舊  是她折叠的     那道坡  车一路欢跳  白云在脚下微笑  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唱歌  牛儿羊儿低头亲吻着青草  看见了 看见了  看见了梨园的那道坡  看见了你  木雕楼  木雕楼的皖南姑娘  用半截竹筒  打捞了满满一桶诗意  我虔诚的接过  一饮而
期刊
悲 伤  一只躲闪不及的瓶子告诉她  自己得了癌症——  不治之症  人们也不再隐瞒  之后 她就沉默  眼睛里闪着抖动的月光  像河边那口饱满的老井  她四十有二  儿子还不懂得残缺  女儿还需要怀抱  人们说  她的命真苦  她听到后 就捂着脸哭  抖动着肩膀哭 跑到无人的旷野哭  哭过之后 她说——  比我命苦的是我的孩子和男人  他们再也没有了家 没了温暖  说着说着 就背过身去  捧着自
期刊
夜 游  夜  在风里缠绵  散去的睡意  随蝉交融  黑色的暗流涌动  黎明尚在颤抖  烟雨红尘不复醒  白云苍狗也朦胧  摘下黑色掩替  待得少年归去  挥洒天下墨  趁夜月  游到江河深处  再离愁  印 记  脚踏黄泥  身登云梯  万年河山千年古迹  争渡 争渡  找寻丢失的印记  天涯明月心中漾  青山绿水情所依  纵观中华大地  怎可倒退停息  潜龙腾飞雄狮怒吼  我寄情思对酒语  
期刊
以我温热的掌  星辰把路铺满  让我找到那把钥匙——  那把带我领略风景  领略人生的钥匙  我无法对寒冷无动于衷  毛巾擦着大树  从凌晨开始  积攒汗液  鸡鸣是苍白的  我无法看见  却能以我温热的掌  给你一轮明月  以及上面的故乡  邂 逅  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  略微向上抬起  孩子就能伸手够到  一朵梨花  春天 邂逅的  是母亲充满温暖的眼光  婆 娑  身影  如同树上的枝干干枯
期刊
你经历过硝烟战火  你走过了沧桑岁月  你巍峨如长城泰山  你柔情似长江黄河  一曲东方红  唱响新中国  你面貌一新 生机勃勃  你屹立东方 气壮山河  你经历过荆棘坎坷  你走过了蹉跎岁月  你依然苍劲挺拔  你仍旧雄伟辽阔  一曲春天颂  唱出你欢乐  你欢歌笑语 如泣如歌  你威武雄壮 波澜壮阔  你经历过血火洗礼  你走过了光辉岁月  你昂首闊步向前进  你创造了新的生活  一曲中国梦 
期刊
本文主要从《牡丹亭》和《南柯记》两个文本入手,探讨汤显祖的“情”。将汤显祖所谈的情大致分成梦中至情、人世之情和幻灭之情。梦中至情可以说是汤显祖追求情的最高态表达;人世之情则纠缠着情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或者也可以说是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而幻灭之情与他思想中的佛道因素有关。他所主张的情在现实社会上难以实现,他渴望超脱但又难以忘情,因而我们可以说,他的幻灭不是超脱,而是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的徘徊胶着。  一、梦
期刊
多年来,京剧界多议少春先生、万春先生和长春先生。几位前辈行当不同,亦无实质关系,但仅由名字而起,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另一位京剧名家——李洪春先生。  李洪春先生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红生演员。他于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五日,也就是1898年5月25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香厂玉皇庙内。他的父亲李春福曾入大老板的“三庆班”习铜锤花脸,“倒仓”后改学老生。出科后,他搭过谭鑫培的“同庆班”,余玉琴
期刊
悠哉游哉地飘来了  正如轻轻地抱住你  在西天轻轻地向我招手  我便为你歌唱  便来到了我身旁  轻轻地亲了我一口  你便轻轻地进了我新房  漫天飞舞 雪花装饰了大地  也裝饰了我  喜悦观赏载歌载舞的鱼儿  鱼儿闪耀的目光望穿天空  天空轻轻地飘来了雪花  雪花牺牲了  雪白身影却瞬间变成了水滴  西桥边缘上睡熟的雪花  为西桥装塑了华丽的殿堂  西桥下的水——  小溪水沾了殿堂灵气而蒸蒸日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