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课题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质疑意识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质疑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养成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质疑能力 教学课题 初中语文
  要学好初中语文,质疑能力是不能缺少的能力之一。质疑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源泉。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则要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预习生疑,把握学生
  教师通常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只是通读三遍并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没有书面记录的要求。我认为这样的预习,由于缺乏始动机制、引领和监督机制而只能是走马观花,抑或任务主义。实践证明,课文只会给学生留下一个粗略的印象,不能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等资料的好习惯,学生无动力更无疑虑地深入解读文本,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的批阅其实是一种学生预习的检验和指导,千万不能简单了事,不能只看量的方面,更要看质的方面,否则学生将越来越不重视预习,不会深入地走进文本,况且教师粗略地扫视意味着学生的预习与教师下一步的讲课失去了关联。同时,如果学生的预习及其疑问没有给教师带来启发、思考,便使预习失去了价值,也会由此导致教师教学的无的放矢。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敢于疑
  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这些需要,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以一种人格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打消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允许他们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小学生,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质疑精神。甚至于还可以告诉学生一句西方的谚语:再笨的鸟也下不出笨蛋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大胆质疑,让质疑精神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淀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中。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带头质疑,使学生明白文章只不过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并不等同于真理。作为读者,我们完全应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同他进行平等的交流。
  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质疑
  一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即使全是问题,也不可能问得全面,更不用说全部解决了。再加上课堂上一问一答的形式也往往局限于教师与提问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学生有的明白则浪费时间,有的全然不知,也一样浪费时间。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凸现出来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质疑,教师必须设置一定的情境,圈定质疑的范围,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发生。同时,在组织形式上不妨设置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环节。问题一旦提出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轻易向学生提供相关信息;教师只须领先学生一步,在学生认知范围边缘不断掀起波澜,使思维不断深入;不故作高深,让学生感到高不可及,也决不简单的公布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听写。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不留“被遗忘的角落”,让更多的学生品尝到发现的快乐,让质疑精神在学生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学生,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质疑精神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绝非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我们有权利有义务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去享受作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乐趣。
  四、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或者出现提问太大,只浮于字、词表面等情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要使学生明白“读书也不能刻意求深,在没有微言大意的地方,探索微言大意,就变成穿凿附会”的道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有些课文或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容易产生差错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让学生于无意处发现蕴藏的“真金”,达到四两拨千斤、一通百通的效果;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善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水平当然远在学生之上,但也难免“千虑一失”。尤其是教读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歧议,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像魏书生那样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
  总之,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质疑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提倡质疑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了多少疑问,而在于使学生养成无疑处质疑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在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同时,要重视设疑方法和释疑途径的引导,让学生的质疑更能抓住课文的重点,释疑的方法更具科学性,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发源地之一的美国,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在实践中更迭、创新、进步,不断的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对美国企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对正在飞速发展的
期刊
【摘 要】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授予合作技能,让孩子学会合作;探索合作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创设合作情境,让孩子享受合作。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技巧  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 “以读为本”,它是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但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增加语言学习中“理解”和“运用”的砝码,特别要加强语言运用的指导与训练。  【关键词】 语言应用 语文阅读 理解 语言图式  古人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可见,小学生多读、多背、多感悟是我们阅读教学较明智的一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