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激動时会下意识地用拳头击打着桌面,一下又一下
下午3点来到王旭明办公室的时候,他刚送走一拨人。
“明天北京市召开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是我们教育部办的,我主持。刚刚他们就是来说这个事儿的。”王旭明解释着,照例礼貌地请记者落座,询问记者是喝茶还是喝饮料。
刚从湖北出差回来的王旭明看上去略有些疲惫,但他清晰有力的声音和有序整洁的办公桌都显示出他正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003年,王旭明被任命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同时兼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一职。三年来,教育部召开了约百场新闻发布会和吹风会,仅2004年就召开了33场新闻发布会。
再选择不会做新闻发言人
“我很平静地就把这个任务接受下来了。”回忆起三年前的那个时刻,王旭明语气平和,“但是我没有想到,任务这样艰巨,道路这样崎岖,三年多来有这样多的波澜。”
1998年,王旭明结束了在《中国教育报》七年的记者生涯,到教育部任宣传处处长,一干就是五年。
“做了七年记者,使我拥有了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做处长时大量处理具体工作,也和媒体朋友建立了非常良好的感情。”但是,尽管有“先天优势”,王旭明在谈到他的工作时,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力不从心”。
“工作班子只有三个人,事情这么多,而教育问题又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老百姓上上下下同样关心。”王旭明反复对记者说,他感到任务光荣、责任重大,但这责任之重,却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支持和理解,我早就辞职了。”王旭明向记者强调道,“我刚任新闻处长时,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就特别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和人才培养。现任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我受到非议和退缩时,总是鼓励我,还给我了许多具体的帮助。比如说,许多高层会议都允许我参加或者旁听,这就为我的工作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还有各司局的领导同志的支持和理解。没有这些,我不可能坚持下来。”
王旭明坦率地告诉记者,要是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不会选择做新闻发言人。
繁忙的工作让王旭明如今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团聚。为了节约时间,王旭明总是会将出差安排在周四周五,这样就可以把双休日一起利用上。“一个礼拜和孩子没打照面是经常的事。想想真是对不起家人啊!”
工作的难度还不仅仅在事务繁多上。
“如果所有决策者都能认识到新闻发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该有多好啊!”王旭明感叹。
我就是要把记者当朋友
今年两会期间,王旭明因为一则不准确的报道,而陷入了在许多人看来几乎是灾难性的漩涡之中。
但是他仍然执著地表示:“我就是要把记者当朋友,即使是那位无意中伤害过我的记者朋友。”
一度,批评和谩骂劈头盖脸。“放纵一点的话,我的泪水就会流下来。但是我能够忍住。”
有朋友在私底下问这会不会影响到他的仕途。不久前凤凰卫视的采访中,王旭明也碰到了同样的询问。
“今天我还收到了几封辱骂信。”王旭明笑着告诉记者,语气中似乎完全不以为意,“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心态好。”
他在静静地等待风波淡去。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王旭明的名字,得到的数字,百度上是98300,google上是94300。这组数字在中国近几年出现的新闻发言人当中应该是最高的。
“别人都说我现在已经成了名人。”王旭明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每次出差到外地,总有人请他签名或者要求合影。
王旭明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那天我去西四的肯德基,收银员一眼就认出了我,说,哎!你是王旭东!他把我的名字说错了一个字。他说,教育部的事儿都是你来说的!你讲得很好,以后我要说什么就来找你!”
王旭明认真地对记者说:“如果教育没有那么多人在关心,我想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我。”
“没有神”,“讲真话”
出名让王旭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性。因为能够大量接触基层,同时又能够参加高层会议,王旭明比起常人来更能了解到中国教育的全貌。
“我有这样的便利,能够较好地避免片面性,而我像你们记者一样,拥有话语优先权,新闻发言人是最近距离面对媒体和公众的人。所以,用好我的话语优先权,是我的使命和责任。”王旭明郑重地说。
“政务公开,让普通百姓清楚决策的过程,确实是一种文明的象征、进步的象征。作为新闻发言人,看到公众获得了想要了解的信息,看到记者对我的服务表示感激,我也常常有一种满足感。”
“不过我更愿意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王旭明说,语气中流露出一丝憧憬。他告诉记者,他特别欣赏张越和崔永元,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能去电视台主持老年节目。
王旭明总是给人以精力充沛的印象,说话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也许是职业习惯,遇到需要强调的部分,他会立刻提高音量。打电话的时候,他有时说着说着就激动起来,同时会下意识地用左手握成拳头击打着桌面,一下又一下。
王旭明最大的语言风格应该说是风趣,不管是通电话还是面对面交谈,这种风趣都会随时出现。这样的风格让他不仅在公事公办时流露个性,而且无论多忙多累都能做到不失风度。但是这种风趣的背后却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冷静,可以说是一种“冷风趣”。
采访结束,时间已过6点。三个多小时中,王旭明一共接待了2位来访者,接拨了12个工作电话,处理了7项部门事务。在记者离开的时候,王旭明抱歉地表示不能送记者太远,因为手头上还有许多工作,“今天恐怕要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
“我最崇拜的人是巴金,他说了六个字:没有神,讲真话。中国的教育不是神,不能够包打天下。新闻发言人也不是神,但是我一直信奉的都是这三个字‘讲真话’。不管是教育事业,还是新闻发布工作,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公众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王旭明说。
下午3点来到王旭明办公室的时候,他刚送走一拨人。
“明天北京市召开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是我们教育部办的,我主持。刚刚他们就是来说这个事儿的。”王旭明解释着,照例礼貌地请记者落座,询问记者是喝茶还是喝饮料。
刚从湖北出差回来的王旭明看上去略有些疲惫,但他清晰有力的声音和有序整洁的办公桌都显示出他正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003年,王旭明被任命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同时兼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一职。三年来,教育部召开了约百场新闻发布会和吹风会,仅2004年就召开了33场新闻发布会。
再选择不会做新闻发言人
“我很平静地就把这个任务接受下来了。”回忆起三年前的那个时刻,王旭明语气平和,“但是我没有想到,任务这样艰巨,道路这样崎岖,三年多来有这样多的波澜。”
1998年,王旭明结束了在《中国教育报》七年的记者生涯,到教育部任宣传处处长,一干就是五年。
“做了七年记者,使我拥有了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做处长时大量处理具体工作,也和媒体朋友建立了非常良好的感情。”但是,尽管有“先天优势”,王旭明在谈到他的工作时,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力不从心”。
“工作班子只有三个人,事情这么多,而教育问题又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老百姓上上下下同样关心。”王旭明反复对记者说,他感到任务光荣、责任重大,但这责任之重,却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支持和理解,我早就辞职了。”王旭明向记者强调道,“我刚任新闻处长时,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就特别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和人才培养。现任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我受到非议和退缩时,总是鼓励我,还给我了许多具体的帮助。比如说,许多高层会议都允许我参加或者旁听,这就为我的工作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还有各司局的领导同志的支持和理解。没有这些,我不可能坚持下来。”
王旭明坦率地告诉记者,要是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不会选择做新闻发言人。
繁忙的工作让王旭明如今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团聚。为了节约时间,王旭明总是会将出差安排在周四周五,这样就可以把双休日一起利用上。“一个礼拜和孩子没打照面是经常的事。想想真是对不起家人啊!”
工作的难度还不仅仅在事务繁多上。
“如果所有决策者都能认识到新闻发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该有多好啊!”王旭明感叹。
我就是要把记者当朋友
今年两会期间,王旭明因为一则不准确的报道,而陷入了在许多人看来几乎是灾难性的漩涡之中。
但是他仍然执著地表示:“我就是要把记者当朋友,即使是那位无意中伤害过我的记者朋友。”
一度,批评和谩骂劈头盖脸。“放纵一点的话,我的泪水就会流下来。但是我能够忍住。”
有朋友在私底下问这会不会影响到他的仕途。不久前凤凰卫视的采访中,王旭明也碰到了同样的询问。
“今天我还收到了几封辱骂信。”王旭明笑着告诉记者,语气中似乎完全不以为意,“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心态好。”
他在静静地等待风波淡去。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王旭明的名字,得到的数字,百度上是98300,google上是94300。这组数字在中国近几年出现的新闻发言人当中应该是最高的。
“别人都说我现在已经成了名人。”王旭明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每次出差到外地,总有人请他签名或者要求合影。
王旭明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那天我去西四的肯德基,收银员一眼就认出了我,说,哎!你是王旭东!他把我的名字说错了一个字。他说,教育部的事儿都是你来说的!你讲得很好,以后我要说什么就来找你!”
王旭明认真地对记者说:“如果教育没有那么多人在关心,我想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我。”
“没有神”,“讲真话”
出名让王旭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性。因为能够大量接触基层,同时又能够参加高层会议,王旭明比起常人来更能了解到中国教育的全貌。
“我有这样的便利,能够较好地避免片面性,而我像你们记者一样,拥有话语优先权,新闻发言人是最近距离面对媒体和公众的人。所以,用好我的话语优先权,是我的使命和责任。”王旭明郑重地说。
“政务公开,让普通百姓清楚决策的过程,确实是一种文明的象征、进步的象征。作为新闻发言人,看到公众获得了想要了解的信息,看到记者对我的服务表示感激,我也常常有一种满足感。”
“不过我更愿意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王旭明说,语气中流露出一丝憧憬。他告诉记者,他特别欣赏张越和崔永元,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能去电视台主持老年节目。
王旭明总是给人以精力充沛的印象,说话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也许是职业习惯,遇到需要强调的部分,他会立刻提高音量。打电话的时候,他有时说着说着就激动起来,同时会下意识地用左手握成拳头击打着桌面,一下又一下。
王旭明最大的语言风格应该说是风趣,不管是通电话还是面对面交谈,这种风趣都会随时出现。这样的风格让他不仅在公事公办时流露个性,而且无论多忙多累都能做到不失风度。但是这种风趣的背后却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冷静,可以说是一种“冷风趣”。
采访结束,时间已过6点。三个多小时中,王旭明一共接待了2位来访者,接拨了12个工作电话,处理了7项部门事务。在记者离开的时候,王旭明抱歉地表示不能送记者太远,因为手头上还有许多工作,“今天恐怕要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
“我最崇拜的人是巴金,他说了六个字:没有神,讲真话。中国的教育不是神,不能够包打天下。新闻发言人也不是神,但是我一直信奉的都是这三个字‘讲真话’。不管是教育事业,还是新闻发布工作,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公众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王旭明说。